天天看點

八路軍很排外的旅:兩大元帥都怕“鎮不住”,偉人遂派去了黃克誠

作者:陶陶讀曆史

第二次國共合作後,4.5萬紅軍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其中以原紅一方面軍為基礎,組建了主力師——第115師。115師下轄兩個旅,343旅和344旅。

其中343旅是苗根正紅的紅一軍團部隊,而344旅則不同,它是由原紅十五軍團改編而成。紅十五軍團組建得很晚,是由大名鼎鼎的紅25軍與陝北紅軍第26軍、27軍組成。原本下轄兩個團——687團和688團。

八路軍很排外的旅:兩大元帥都怕“鎮不住”,偉人遂派去了黃克誠

後來原紅25軍軍長徐海東考慮到陝北紅軍也是一支英雄部隊,是以提議以紅26、 27軍為基礎,再建一個團。得到首肯後,徐海東抽出兩個營的兵力做骨幹,再補充一部分兵力,組建了第689團。因而,344旅成為一個擁有三個團的大旅。

344旅成軍後不久,115師的林師長和聶榮臻副師長卻向中央緻電,希望“更換一名旅長,替代徐海東同志”。雖然電報沒有鋪開原因,但暗含的意味其實很容易了解。

一、功勳卓著的25軍和特殊的344旅

344旅雖然源自于紅25軍和陝北紅軍,但其基幹力量無疑是紅25軍。如果說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是我軍的三座大山,那麼紅25軍便是相對于獨立于三大山峰的一座峻峭的小山頭。

紅25軍源于鄂豫皖蘇區,本是紅四方面軍的一部分。1932年,紅四方面軍發動長征,徐海東、吳煥先等黃麻起義的元老帶領紅25軍和28軍繼續在鄂豫皖地區作戰。

八路軍很排外的旅:兩大元帥都怕“鎮不住”,偉人遂派去了黃克誠

由于敵情猛烈,紅25軍和紅28軍兵合一處,組建了全新的紅25軍。在中央的指派下,紅25軍決定發動長征。由中央特派下來的程子華擔任軍長,徐海東任副軍長,吳煥先任政委。

紅25軍出發時,人數還不到3000人,且都是一群苦大仇深的孤兒、烈士之後,平均年齡還不到16歲,團以上的上司也大多20來歲。有些士兵甚至還沒有自己的槍高。是以紅25軍被敵人戲稱為“童子軍”。

然而正是這一支童子軍,卻在一路過關斬将,如同利斧一般突破了敵人幾十萬人的圍追堵截,連續打敗了中央軍、東北軍、陝軍、甯馬軍以及晉軍,所向披靡、所向無前。别的紅軍長征減員都很嚴重,紅25軍的人數卻越打越多,裝備越來越好。當紅25軍率先到達陝北後,3000人馬裡居然擁有100多挺機槍,比中央軍的配置還要好。

隻要打仗,紅25軍就把自己的各類機槍往陣地上一擺,那子彈就如同瓢潑一樣,打得敵人抱頭鼠竄。

紅25軍到達陝北時,陝北紅軍正面臨着極大的困難。紅25軍的到來,幫助陝北紅軍穩住了陣腳,擴大了地盤,鞏固了根據地。為陝甘支隊以及三大主力的到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如果沒有紅25軍,陝北紅軍很難守住根據地。到那時,中國革命的命運恐怕就要改寫了。

八路軍很排外的旅:兩大元帥都怕“鎮不住”,偉人遂派去了黃克誠

這是徐海東和紅25軍所立下的第一功。

紅25軍的第二大功績,就是接應了毛澤東所率領的陝甘支隊。當時毛澤東等首長剛剛經曆了“草地驚變”,一度面臨着極大的危險。當陝甘支隊到達陝北時,已經是饑寒交迫、衣衫褴褛。是以毛澤東向徐海東發電,希望能借2500大洋作為軍費。

徐海東卻大筆一揮:“2500大洋哪夠?要加一倍。”從内務那裡拿來5000大洋,全部送給了中央紅軍。不僅如此,紅25軍還拿出大量機槍,為陝甘支隊補充裝備。

就軍費而言,5000大洋其實并不多。但其暗含的深意卻讓感動。在那個時期,遇上了如此有黨性、不講本位主義和地方主義的地方大員,真是如同雪中送炭一般的同志之情。這對處于困境中的陝甘支隊,無疑是一種極大的鼓舞。由此,徐海東成為了中國革命的大功之臣,而他的紅25軍,也成為了一支特别的部隊。

其後徐海東和紅15軍團在毛澤東的指揮下,大破東北軍,打殘了張學良的三個師,楊虎城的精銳力量也盡被擊潰。正是因為如此,張學良和楊虎城才和中共進行了接觸,最終演變出西安事變,進而改變了中國曆史的走向。

八路軍很排外的旅:兩大元帥都怕“鎮不住”,偉人遂派去了黃克誠

由于344旅的曆史情況如此特殊,徐海東的曆史地位如此之高,即使強如林師長、聶榮臻副師長的心裡也會打鼓,擔心“鎮不住”,擔心指揮不了。

首先,以紅十五軍團的強勢,完全有可能在補充兵力的基礎上,再建一個師。隻是因為蔣介石太吝啬,才讓紅十五軍團和紅一軍團“擠”在一起改編;

其次,徐海東功勞太大,如果不是編制有限,絕對是某師副師長的有力競争者。

是以林、聶二帥并非排擠徐海東,也不是對344旅另眼相看,确實有點沒信心,有點不好意思,擔心“鎮不住”。

但是最終,毛澤東沒有同意林、聶的請求,仍由徐海東擔任344旅旅長,而這又是為何呢?

二、主席對344旅别有大用

紅25軍雖然是個小山頭,但卻是一支很強的山頭。紅25軍戰鬥力強,打得惡戰極多,是以整個部隊有一種相當強的凝聚力。但過強的凝聚力有利有弊,那就是容易出現排外的現象。

紅25軍上下對徐海東和吳煥先都極其崇拜,中央派下的幹部不太好在那裡展開工作。程子華雖然一度是軍長,但其存在感遠不如副軍長徐海東那麼高。從軍事指揮上看,程子華是黃埔虎将,軍事才能絲毫不下于徐海東。但是在具體指揮之中,程子華反而是徐海東的副手。

八路軍很排外的旅:兩大元帥都怕“鎮不住”,偉人遂派去了黃克誠

是以,紅25軍是一支水潑難進的強軍,其上司之難度可見一斑。344旅初建之時,由旗幟性人物徐海東當旅長,其實再适合不過了。

再說了,徐海東本身就不太在乎誰來上司、誰來指揮。隻要有仗打,徐老虎就高興。例如程子華到達鄂豫皖時,徐海東就主動要求當副軍長,讓中央來的同志當軍長。展現出過人的高風亮節和不計名利。

徐海東曾自謂:“我這個人打仗有瘾,走路有瘾,喝酒也有瘾,但就是沒有官瘾。”徐海東聽聞打仗就高興,如果不打仗就渾身有病。将軍曾說:“打仗就是我的治病良醫。”

是以徐海東不可能存在指揮不動的情況,他和毛主席肝膽相照,對黨的指揮絕對服從。抗戰爆發後,徐海東率領344旅跟随115師主力開赴華北,在平型關大捷中立下了很大功勞。

除此之外,中央對344旅其實别有大用,絕非一個115師的下屬旅那麼簡單。從後來中央對344旅的使用來看,一直将其視為一支中央直屬的機動性力量。

國共合作時,毛澤東向蔣介石提出,紅軍不善于正面攻堅作戰,比較适合山地遊擊戰。是以毛澤東向蔣介石說明,八路軍将獨立自主地進行遊擊作戰。八路軍的每一個師、每一個旅、每一個團,都不是單純的部隊編制,而是一枚枚種子,注定要在敵後生根發芽的。

八路軍很排外的旅:兩大元帥都怕“鎮不住”,偉人遂派去了黃克誠

是以,強悍的344旅注定是要和主力分開,獨自建立根據地的。到那時,英勇善戰、能夠獨當一面的徐海東的用處就能凸顯了

由此可見,344旅并非單純的115師下屬機關,徐海東也不完全是來做林、聶下屬的,而是作為“一方諸侯”而存在的。

果然到了1938年,344旅果然轉為十八集團軍直轄,被派往晉東南,配合129師開辟根據地。

然而,毛澤東并未對344旅所凸顯的本位主義、排外主義視而不見。為了加強中央對344旅的上司,毛澤東派遣了一位大将——黃克誠。

三、黃克誠與344旅

黃克誠是紅三軍團的代表,新中國的第三大将,排名比陳赓還要高。

黃克誠以剛正不阿、敢于直谏、愛民愛兵而聞名。黃克誠少年老成,年輕時就一副“小老頭”的模樣,是以毛主席曾開玩笑地将其稱為“黃老”。

事實證明,黃克誠确實老成謀國。隻要看到問題,黃克誠總會“犯顔直谏”,即使對面是毛主席,也照提意見不誤。

八路軍很排外的旅:兩大元帥都怕“鎮不住”,偉人遂派去了黃克誠

毛主席之是以派遣軍政雙全的黃克誠去344師,就是為了抓好該旅的政治工作,讓全旅上下更好地領會中央的精神。

然而黃克誠剛到344旅不久,就遇到了一場風波。原來,曾經力壯如牛的徐海東倒下了。在長征期間,徐海東連續遭遇惡戰,多次受緻命傷,身體的那根弦完全斷了。是以徐海東患上了嚴重的肺病,經常咳血不止。後來醫生檢查,徐海東的肺部已經壞死大半,活着已經不易,更何況指揮戰鬥。

是以對于344旅的軍事指揮,徐海東是有心無力,隻能在擔架上指揮戰鬥。進軍晉東南期間,344旅連續打了好幾個敗仗。常勝軍卻遭挫敗,這種局面讓徐海東和黃克誠心焦不已、懊惱不已。

禍不單行,徐海東一手培養的687團團長張紹東忘記了初心,竟勾結參謀長蘭國清叛逃至國民黨。雖然帶走的士兵并不多,但是影響卻極壞。

中央得知此消息後,立即派朱德前往344旅視察。在經過一番考察後,朱德認為徐海東的病情已經不能勝任指揮之職,是以命他立即回延安治療。

八路軍很排外的旅:兩大元帥都怕“鎮不住”,偉人遂派去了黃克誠

就這樣,徐海東意外地結束了自己的戰争生涯,開啟了與病魔的戰鬥。毛澤東曾對徐海東下了批示:“靜心養病,天塌不管”。後來徐海東雖然錯過了解放戰争,卻依然榮膺大将軍銜。

然而徐海東走後,旅長的位置就空缺了。朱德與344旅的将領們進行一番商談,一緻認為應由“老紅25軍”——687團副團長田守堯擔任代旅長。然而毛澤東接到朱德的呈報後,認為這種任命會助長344旅的本位主義傾向。是以,毛澤東指令由楊得志代理344旅的指揮。

田守堯聞言,一度非常不滿,為此還被朱德狠批了一頓。

三、獨當一面黃克誠

紅25軍的旗幟——徐海東走後,344旅一度面臨陣痛,很多幹部其實都對黃克誠有些意見。

但是日久見人心,黃克誠最終以真誠和剛正,感動了344旅的衆官兵。田守堯沒有當上旅長,認為是黃克誠在“作梗”,一度對他很有意見。但是最終,黃克誠用公平的上司和出色的指揮,徹底征服了田守堯。而田守堯成為黃克誠手中最得力的将領。

八路軍很排外的旅:兩大元帥都怕“鎮不住”,偉人遂派去了黃克誠

1940年2月,抗戰戰局又有了新的變化。随着華中的淪陷,中央有南下開辟新根據地之意。思來想去,毛主席最終選擇了黃克誠與344旅。就這樣,八路軍總部成立第二縱隊,由左權擔任司令,黃克誠任政委,楊得志任副司令員。344旅全旅進入第二縱隊編制,韓先楚任代旅長,康志強任政治委員。到了4月,劉震接任344旅旅長之職。

5月,344旅跟随第二縱隊南下,分兩個梯隊由冀魯豫南下華中。到了6月,第二縱隊與陳毅、粟裕的新四軍會合,開始共同建立蘇北抗日根據地。

在南方,344旅經曆了一番複雜的人事變動。

7月,黃克誠帶領第二縱隊和新四軍彭雪楓部的第六支隊會合,建立了八路軍第4縱隊,344旅改為第4旅,下轄第7、 8、 9三個團。

7月下旬,黃克誠接到中央指令,向皖東北進發,于是黃克誠帶走了新2旅以及第4旅的第9團。到達目的地後,黃克誠的部隊與蘇魯豫支隊、隴海南進支隊、新四軍第6支隊第4總隊合編為八路軍第五縱隊。黃克誠任司令員兼政委。

八路軍很排外的旅:兩大元帥都怕“鎮不住”,偉人遂派去了黃克誠

如此一來,原344旅一分為二,一部分(9團)由黃克誠指揮,另一部分(7團、8團)歸彭雪楓麾下。

皖南事變後,毛澤東重建新四軍軍部,同時宣布新四軍将建立七個師。其中黃克誠的第五縱隊改編為新四軍第三師,其中第九旅由原第9團發展而來,旅長為田守堯。

再看彭雪楓那邊,他的第四縱隊改編為新四軍的第四師,第四旅改番号為第十旅。

1941年9月,中央考慮到紅25軍的特殊性,決定還是将這支老紅軍部隊統一指揮較好。是以黃克誠的第九旅和彭雪楓的第十旅對換。

就這樣,344旅完成了由八路軍向新四軍的轉變。有了老344旅做基幹,三師成為新四軍各師中最強大的一支。在黃克誠的苦心經營下,蘇北根據地鞏固了,第三師也發展到3.7萬人馬,下轄3個主力旅、4個獨立旅以及3個獨立團。

抗戰結束後,中央軍委釋出進軍東北的指令。第三師作為我軍的精銳力量,當仁不讓地成為出關作戰的主力。黃克誠明智果決,并沒有相信東北遍地是武器,沒有像其他兄弟部隊那樣空手去關外。是以第三師成為我軍在東北最強大的軍事力量之一。

在東北,第三師進行了改編。原344師,也就是8旅和10旅改編為東野第二縱隊,是我軍頂級王牌——39軍的前身。39軍的戰績不用多說,中國人都知道。

八路軍很排外的旅:兩大元帥都怕“鎮不住”,偉人遂派去了黃克誠

第7旅則與山東第7師兵合一處,組成東北野戰軍第六縱隊,是東野六猛虎之一,曾在遼西決戰中立下大功,後來發展為43軍,成為解放海南島的英雄部隊。

新四軍第三師還在蘇北留下了一部分部隊,成為華東野戰軍第11縱隊以及第12縱隊的淵源。

如果說344旅以徐海東為旗幟和靈魂,那麼将該旅完全發揚光大的,恐怕非黃克誠莫屬。徐海東病休後,黃克誠不僅完美地填補了他的空缺,而且還擴大了344旅的基業,發展出4個縱隊。八路軍、新四軍還沒有哪一支部隊像344旅那麼威風。

1955年,徐海東和黃克誠均被授予大将軍銜,分列第二和第三位。直到今天,紅25軍、344旅和39軍的血脈依然在人民軍隊中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