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八路军很排外的旅:两大元帅都怕“镇不住”,伟人遂派去了黄克诚

作者:陶陶读历史

第二次国共合作后,4.5万红军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其中以原红一方面军为基础,组建了主力师——第115师。115师下辖两个旅,343旅和344旅。

其中343旅是苗根正红的红一军团部队,而344旅则不同,它是由原红十五军团改编而成。红十五军团组建得很晚,是由大名鼎鼎的红25军与陕北红军第26军、27军组成。原本下辖两个团——687团和688团。

八路军很排外的旅:两大元帅都怕“镇不住”,伟人遂派去了黄克诚

后来原红25军军长徐海东考虑到陕北红军也是一支英雄部队,因此提议以红26、 27军为基础,再建一个团。得到首肯后,徐海东抽出两个营的兵力做骨干,再补充一部分兵力,组建了第689团。因而,344旅成为一个拥有三个团的大旅。

344旅成军后不久,115师的林师长和聂荣臻副师长却向中央致电,希望“更换一名旅长,替代徐海东同志”。虽然电报没有铺开原因,但暗含的意味其实很容易理解。

一、功勋卓著的25军和特殊的344旅

344旅虽然源自于红25军和陕北红军,但其基干力量无疑是红25军。如果说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是我军的三座大山,那么红25军便是相对于独立于三大山峰的一座峻峭的小山头。

红25军源于鄂豫皖苏区,本是红四方面军的一部分。1932年,红四方面军发动长征,徐海东、吴焕先等黄麻起义的元老带领红25军和28军继续在鄂豫皖地区作战。

八路军很排外的旅:两大元帅都怕“镇不住”,伟人遂派去了黄克诚

由于敌情猛烈,红25军和红28军兵合一处,组建了全新的红25军。在中央的指派下,红25军决定发动长征。由中央特派下来的程子华担任军长,徐海东任副军长,吴焕先任政委。

红25军出发时,人数还不到3000人,且都是一群苦大仇深的孤儿、烈士之后,平均年龄还不到16岁,团以上的领导也大多20来岁。有些士兵甚至还没有自己的枪高。因此红25军被敌人戏称为“童子军”。

然而正是这一支童子军,却在一路过关斩将,如同利斧一般突破了敌人几十万人的围追堵截,连续打败了中央军、东北军、陕军、宁马军以及晋军,所向披靡、所向无前。别的红军长征减员都很严重,红25军的人数却越打越多,装备越来越好。当红25军率先到达陕北后,3000人马里居然拥有100多挺机枪,比中央军的配置还要好。

只要打仗,红25军就把自己的各类机枪往阵地上一摆,那子弹就如同瓢泼一样,打得敌人抱头鼠窜。

红25军到达陕北时,陕北红军正面临着极大的困难。红25军的到来,帮助陕北红军稳住了阵脚,扩大了地盘,巩固了根据地。为陕甘支队以及三大主力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果没有红25军,陕北红军很难守住根据地。到那时,中国革命的命运恐怕就要改写了。

八路军很排外的旅:两大元帅都怕“镇不住”,伟人遂派去了黄克诚

这是徐海东和红25军所立下的第一功。

红25军的第二大功绩,就是接应了毛泽东所率领的陕甘支队。当时毛泽东等首长刚刚经历了“草地惊变”,一度面临着极大的危险。当陕甘支队到达陕北时,已经是饥寒交迫、衣衫褴褛。因此毛泽东向徐海东发电,希望能借2500大洋作为军费。

徐海东却大笔一挥:“2500大洋哪够?要加一倍。”从内务那里拿来5000大洋,全部送给了中央红军。不仅如此,红25军还拿出大量机枪,为陕甘支队补充装备。

就军费而言,5000大洋其实并不多。但其暗含的深意却让感动。在那个时期,遇上了如此有党性、不讲本位主义和地方主义的地方大员,真是如同雪中送炭一般的同志之情。这对处于困境中的陕甘支队,无疑是一种极大的鼓舞。由此,徐海东成为了中国革命的大功之臣,而他的红25军,也成为了一支特别的部队。

其后徐海东和红15军团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大破东北军,打残了张学良的三个师,杨虎城的精锐力量也尽被击溃。正是因为如此,张学良和杨虎城才和中共进行了接触,最终演变出西安事变,从而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

八路军很排外的旅:两大元帅都怕“镇不住”,伟人遂派去了黄克诚

由于344旅的历史情况如此特殊,徐海东的历史地位如此之高,即使强如林师长、聂荣臻副师长的心里也会打鼓,担心“镇不住”,担心指挥不了。

首先,以红十五军团的强势,完全有可能在补充兵力的基础上,再建一个师。只是因为蒋介石太吝啬,才让红十五军团和红一军团“挤”在一起改编;

其次,徐海东功劳太大,如果不是编制有限,绝对是某师副师长的有力竞争者。

因此林、聂二帅并非排挤徐海东,也不是对344旅另眼相看,确实有点没信心,有点不好意思,担心“镇不住”。

但是最终,毛泽东没有同意林、聂的请求,仍由徐海东担任344旅旅长,而这又是为何呢?

二、主席对344旅别有大用

红25军虽然是个小山头,但却是一支很强的山头。红25军战斗力强,打得恶战极多,因此整个部队有一种相当强的凝聚力。但过强的凝聚力有利有弊,那就是容易出现排外的现象。

红25军上下对徐海东和吴焕先都极其崇拜,中央派下的干部不太好在那里展开工作。程子华虽然一度是军长,但其存在感远不如副军长徐海东那么高。从军事指挥上看,程子华是黄埔虎将,军事才能丝毫不下于徐海东。但是在具体指挥之中,程子华反而是徐海东的副手。

八路军很排外的旅:两大元帅都怕“镇不住”,伟人遂派去了黄克诚

因此,红25军是一支水泼难进的强军,其领导之难度可见一斑。344旅初建之时,由旗帜性人物徐海东当旅长,其实再适合不过了。

再说了,徐海东本身就不太在乎谁来领导、谁来指挥。只要有仗打,徐老虎就高兴。例如程子华到达鄂豫皖时,徐海东就主动要求当副军长,让中央来的同志当军长。展现出过人的高风亮节和不计名利。

徐海东曾自谓:“我这个人打仗有瘾,走路有瘾,喝酒也有瘾,但就是没有官瘾。”徐海东听闻打仗就高兴,如果不打仗就浑身有病。将军曾说:“打仗就是我的治病良医。”

因此徐海东不可能存在指挥不动的情况,他和毛主席肝胆相照,对党的指挥绝对服从。抗战爆发后,徐海东率领344旅跟随115师主力开赴华北,在平型关大捷中立下了很大功劳。

除此之外,中央对344旅其实别有大用,绝非一个115师的下属旅那么简单。从后来中央对344旅的使用来看,一直将其视为一支中央直属的机动性力量。

国共合作时,毛泽东向蒋介石提出,红军不善于正面攻坚作战,比较适合山地游击战。因此毛泽东向蒋介石说明,八路军将独立自主地进行游击作战。八路军的每一个师、每一个旅、每一个团,都不是单纯的部队编制,而是一枚枚种子,注定要在敌后生根发芽的。

八路军很排外的旅:两大元帅都怕“镇不住”,伟人遂派去了黄克诚

因此,强悍的344旅注定是要和主力分开,独自建立根据地的。到那时,英勇善战、能够独当一面的徐海东的用处就能凸显了

由此可见,344旅并非单纯的115师下属单位,徐海东也不完全是来做林、聂下属的,而是作为“一方诸侯”而存在的。

果然到了1938年,344旅果然转为十八集团军直辖,被派往晋东南,配合129师开辟根据地。

然而,毛泽东并未对344旅所凸显的本位主义、排外主义视而不见。为了加强中央对344旅的领导,毛泽东派遣了一位大将——黄克诚。

三、黄克诚与344旅

黄克诚是红三军团的代表,新中国的第三大将,排名比陈赓还要高。

黄克诚以刚正不阿、敢于直谏、爱民爱兵而闻名。黄克诚少年老成,年轻时就一副“小老头”的模样,因此毛主席曾开玩笑地将其称为“黄老”。

事实证明,黄克诚确实老成谋国。只要看到问题,黄克诚总会“犯颜直谏”,即使对面是毛主席,也照提意见不误。

八路军很排外的旅:两大元帅都怕“镇不住”,伟人遂派去了黄克诚

毛主席之所以派遣军政双全的黄克诚去344师,就是为了抓好该旅的政治工作,让全旅上下更好地领会中央的精神。

然而黄克诚刚到344旅不久,就遇到了一场风波。原来,曾经力壮如牛的徐海东倒下了。在长征期间,徐海东连续遭遇恶战,多次受致命伤,身体的那根弦完全断了。因此徐海东患上了严重的肺病,经常咳血不止。后来医生检查,徐海东的肺部已经坏死大半,活着已经不易,更何况指挥战斗。

因此对于344旅的军事指挥,徐海东是有心无力,只能在担架上指挥战斗。进军晋东南期间,344旅连续打了好几个败仗。常胜军却遭挫败,这种局面让徐海东和黄克诚心焦不已、懊恼不已。

祸不单行,徐海东一手培养的687团团长张绍东忘记了初心,竟勾结参谋长兰国清叛逃至国民党。虽然带走的士兵并不多,但是影响却极坏。

中央得知此消息后,立即派朱德前往344旅视察。在经过一番考察后,朱德认为徐海东的病情已经不能胜任指挥之职,因此命他立即回延安治疗。

八路军很排外的旅:两大元帅都怕“镇不住”,伟人遂派去了黄克诚

就这样,徐海东意外地结束了自己的战争生涯,开启了与病魔的战斗。毛泽东曾对徐海东下了批示:“静心养病,天塌不管”。后来徐海东虽然错过了解放战争,却依然荣膺大将军衔。

然而徐海东走后,旅长的位置就空缺了。朱德与344旅的将领们进行一番商谈,一致认为应由“老红25军”——687团副团长田守尧担任代旅长。然而毛泽东接到朱德的呈报后,认为这种任命会助长344旅的本位主义倾向。因此,毛泽东命令由杨得志代理344旅的指挥。

田守尧闻言,一度非常不满,为此还被朱德狠批了一顿。

三、独当一面黄克诚

红25军的旗帜——徐海东走后,344旅一度面临阵痛,很多干部其实都对黄克诚有些意见。

但是日久见人心,黄克诚最终以真诚和刚正,感动了344旅的众官兵。田守尧没有当上旅长,认为是黄克诚在“作梗”,一度对他很有意见。但是最终,黄克诚用公平的领导和出色的指挥,彻底征服了田守尧。而田守尧成为黄克诚手中最得力的将领。

八路军很排外的旅:两大元帅都怕“镇不住”,伟人遂派去了黄克诚

1940年2月,抗战战局又有了新的变化。随着华中的沦陷,中央有南下开辟新根据地之意。思来想去,毛主席最终选择了黄克诚与344旅。就这样,八路军总部成立第二纵队,由左权担任司令,黄克诚任政委,杨得志任副司令员。344旅全旅进入第二纵队编制,韩先楚任代旅长,康志强任政治委员。到了4月,刘震接任344旅旅长之职。

5月,344旅跟随第二纵队南下,分两个梯队由冀鲁豫南下华中。到了6月,第二纵队与陈毅、粟裕的新四军会合,开始共同建立苏北抗日根据地。

在南方,344旅经历了一番复杂的人事变动。

7月,黄克诚带领第二纵队和新四军彭雪枫部的第六支队会合,建立了八路军第4纵队,344旅改为第4旅,下辖第7、 8、 9三个团。

7月下旬,黄克诚接到中央命令,向皖东北进发,于是黄克诚带走了新2旅以及第4旅的第9团。到达目的地后,黄克诚的部队与苏鲁豫支队、陇海南进支队、新四军第6支队第4总队合编为八路军第五纵队。黄克诚任司令员兼政委。

八路军很排外的旅:两大元帅都怕“镇不住”,伟人遂派去了黄克诚

如此一来,原344旅一分为二,一部分(9团)由黄克诚指挥,另一部分(7团、8团)归彭雪枫麾下。

皖南事变后,毛泽东重建新四军军部,同时宣布新四军将建立七个师。其中黄克诚的第五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其中第九旅由原第9团发展而来,旅长为田守尧。

再看彭雪枫那边,他的第四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的第四师,第四旅改番号为第十旅。

1941年9月,中央考虑到红25军的特殊性,决定还是将这支老红军部队统一指挥较好。因此黄克诚的第九旅和彭雪枫的第十旅对换。

就这样,344旅完成了由八路军向新四军的转变。有了老344旅做基干,三师成为新四军各师中最强大的一支。在黄克诚的苦心经营下,苏北根据地巩固了,第三师也发展到3.7万人马,下辖3个主力旅、4个独立旅以及3个独立团。

抗战结束后,中央军委发布进军东北的命令。第三师作为我军的精锐力量,当仁不让地成为出关作战的主力。黄克诚明智果决,并没有相信东北遍地是武器,没有像其他兄弟部队那样空手去关外。因此第三师成为我军在东北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之一。

在东北,第三师进行了改编。原344师,也就是8旅和10旅改编为东野第二纵队,是我军顶级王牌——39军的前身。39军的战绩不用多说,中国人都知道。

八路军很排外的旅:两大元帅都怕“镇不住”,伟人遂派去了黄克诚

第7旅则与山东第7师兵合一处,组成东北野战军第六纵队,是东野六猛虎之一,曾在辽西决战中立下大功,后来发展为43军,成为解放海南岛的英雄部队。

新四军第三师还在苏北留下了一部分部队,成为华东野战军第11纵队以及第12纵队的渊源。

如果说344旅以徐海东为旗帜和灵魂,那么将该旅完全发扬光大的,恐怕非黄克诚莫属。徐海东病休后,黄克诚不仅完美地填补了他的空缺,而且还扩大了344旅的基业,发展出4个纵队。八路军、新四军还没有哪一支部队像344旅那么威风。

1955年,徐海东和黄克诚均被授予大将军衔,分列第二和第三位。直到今天,红25军、344旅和39军的血脉依然在人民军队中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