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聞縱深丨将軍走了,“希望”永存

作者:河北新聞網
新聞縱深丨将軍走了,“希望”永存

趙渭忠(2010年)。張貴新攝

■ 閱讀提示

4月22日16時25分,“希望将軍”趙渭忠辭世,享年92歲。

他是一位戎馬一生的将軍,也是一位給他人帶來希望的老人,更是一位給家庭留下寶貴精神财富的父親。他走後,留給人們無盡的懷念。

這兩天,記者走近他的女兒,他生前曾經幫助過的學生,深情回憶和“希望将軍”趙渭忠相處的故事。

趙步洲:

父親生前省吃儉用,去世後也沒留下一分錢

趙渭忠将軍的二女兒趙步洲,這兩天一直沉浸在悲痛中。

4月16日,接到病重通知;4月21日,又有病危通知;4月22日下午,92歲的父親走了。

父親一走,60歲的趙步洲十分難過。但為辦好父親的葬禮,她強打起精神。

“這兩天我太忙了。”面對記者的采訪要求,電話那頭,她的聲音十分疲憊,“周五是父親的送别儀式,家裡還有很多事要準備。”

2020年以來,家裡接連發生變故,她一次次經曆親人的離世。2020年,姐姐趙步雲去世。2021年,母親步文京去世。

再加上父親年事已高,身體狀況也不太好,經常需要住院治療。趙步洲感到力不從心。

接到來自石家莊的電話,趙步洲并不意外。父親1990年到河北省軍區工作,1992年退休後也沒有離開石家莊。

父親出生于浙江省東陽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從小就失去了雙親。由于家境貧寒,他先後四次失學,靠着鄉親們的接濟才完成了從國小到師範的學業。幼時的失學之苦、求學之難,在他的心靈深處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退休前父親和母親步文京就達成共識,退休後把餘熱全部獻給希望工程。

父親退休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來到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向希望工程送去3000元捐款,并報名加入了希望工程志願者的行列。他對基金會的同志說:“我不圖名不圖利,就是想為那些貧困失學的孩子們做點事!”從此,他把希望工程作為自己退休後的事業,孜孜以求,锲而不舍。

剛退休時,父親經常講太行山區失學兒童的故事,講自己童年時辛酸的求學經曆,講自己從事希望工程的計劃……說得一家人都動了心。母親決定把家從北京搬到石家莊,并把自己準備買健身器材的6000元錢拿了出來,資助貧困學生。兩個女兒各自的家庭成員都報名參加了“希望工程1+1”活動。

從此,一家人每當聚到一起,談話的主題總是希望工程。他們家裡還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家中哪一位成員交了希望工程的朋友,都可以帶到家裡來,吃住免費。

“在石家莊住了20多年,離開時也很突然。”趙步洲說,2018年8月,母親突然病重,被救護車直接拉到北京的醫院。從此,父親離石家莊遠了一些,“之後他還回去過幾次,都是受邀參加公益活動。”

一直以來,因為父親所熱愛的事業,她的家庭、親朋以及父親身影所及的每一個角落,都深深地打上了希望工程的烙印。

多年來,父親把自己的終身俸及家庭存款全部捐給希望工程,全家還組成了“家庭希望愛心社”,20年來共計捐款100多萬元,用于資助貧困學生。

父親慷慨幫助那些失學的孩子,生活中卻極其省儉,有時甚至讓人心酸。

2004年底,姐姐突發糖尿病并發尿毒症,每周都要做血液透析,一年的醫藥費要十幾萬元。每次去北京看望姐姐,當時已70多歲的父母都舍不得打車,而是擠公交。

趙步洲了解家中的困難,也深知生活的不寬裕。這幾年父親、母親和姐姐都在生病,醫藥費花銷很大,也剩不下什麼錢了。

“父親生前省吃儉用,去世後也沒有留下一分錢。”趙步洲坦言,但父親留給家人的是寶貴精神财富——他的事迹家喻戶曉,獲得了多項榮譽,證書、獎杯一大堆。

2012年7月10日,是父親80歲生日,衆多“希望朋友”從全國各地趕到石家莊為他祝壽。

“我的心還是紅的,血還是熱的,骨頭還是硬的。”在紀念會現場,他用略帶沙啞的嗓音告訴大家,“20年過去了,我要陪大家再幹20年!”

趙步洲說,父親這次食言了。

新聞縱深丨将軍走了,“希望”永存

2013年9月29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石家莊市市莊路國小的十幾位農民工子女在“希望将軍”趙渭忠的帶領下,觀看了升旗儀式并登上天安門城樓。(本報資料片)河北日報記者 趙威攝

張勝利:

沒有趙将軍他們的幫助,就沒有我的今天

4月23日下午,張勝利和同僚下鄉了。當天他們要走訪兩個學校,其中一個就是涞源縣東團堡鄉中心國小,這是他曾經工作的地方。

聽到趙渭忠将軍去世的消息,張勝利還在路上,“有點兒不太敢相信”。

“在我的印象中,老将軍還是那個頭戴個小紅帽,身材高大、精神矍铄的老人。”張勝利時常回憶起趙渭忠将軍的音容笑貌,“他曾無數次無私幫助過我。沒有趙将軍他們的幫助,就沒有我的今天。”

張勝利,曾是涞源縣東團堡鄉桃木疙瘩村一名因貧困辍學的孩子,為了上學,他給時任縣政協副主席的車志忠寫了一封信,揭開了中國希望工程的序幕。

作為“希望工程受助第一人”,1995年,國中畢業在村國小代課的張勝利被上海市第一師範學校錄取。

1997年張勝利畢業之後,決定回到貧窮的桃木疙瘩小山村。“聽到這個消息,趙渭忠将軍和車志忠特别高興,一同趕到上海,把我接回涞源。”想起那時,張勝利仍有些興奮。

在涞源縣東團堡鄉中心國小希望工程展覽館裡,至今保留着一張當時的合影。

對山裡的孩子,趙渭忠将軍特别關注,對于山區教育,他傾注全部心血。

1997年8月14日,張勝利回到了母校桃木疙瘩國小。“第一節課,我就跟學生們講了希望工程對我的幫助,以鼓勵孩子們努力學習。”張勝利說,但學校的現狀卻很殘酷,村裡許多孩子因貧辍學,整個學校隻有五個學生,“後來又陸續辍學了兩個,就剩下三名學生了。”

他開始了自己的公益事業,在大山深處一個村一個村地走訪,“我告訴大夥要幫助孩子們上學,書費不用他們掏。我自己沒有經濟能力,可以跑社會贊助去資助他們。”在張勝利的幫助下,不少孩子得以重返學校。

但那個時候,作為一名代課教師,張勝利每月工資隻有150元。“最初的那幾年,連我自己的生活都是靠‘希望将軍’趙渭忠等好心人幫助才得以為繼的。”

不僅如此,在“希望将軍”趙渭忠等人的關注下,2004年張勝利從代課教師轉為正式教師。

“我受過他人的幫助,是以想通過自己幫助更多人。”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每到周六日,張勝利不是在本地照着“貧困生花名冊”挨家挨戶走訪,就是四處跑贊助,“有時候也會感覺壓力很大,但是想到關心和幫助過自己的人,隻能咬牙堅持。”

張勝利把趙渭忠将軍視為心中的榜樣。每次到石家莊,他都會到家裡看看老将軍和步文京奶奶,“可親切了,就像家人一樣。”

這些年來,他享受過聚光燈下的矚目和呵護,也經曆過挫折和困惑,卻不改初衷。

30多年過去了,張勝利從母校桃木疙瘩國小到附近的寺院溝國小,再到東團堡中心國小任副校長,如今在涞源縣教育和體育局任職,始終沒有離開教育工作。

“老将軍歲數大了,不想再打擾他,給他添麻煩。”自打趙渭忠将軍回到北京,張勝利雖然和他的聯系少了,卻把牽挂深深埋在心裡。

新聞縱深丨将軍走了,“希望”永存

2014年1月27日,“希望将軍”趙渭忠的家裡一片歡聲笑語。來自石家莊市市莊路國小的學生,帶上在天安門前的合影和寫滿祝福的自制賀卡,為“将軍爺爺”送來了最真摯的新春祝福。(本報資料片) 河北日報記者 趙威攝

郭晖:

他就像父親一樣,愛護我鼓勵我

“什麼?趙将軍去世了,我還不知道呢!怎麼會這樣?”消息傳來,郭晖震驚地說。

郭晖,就是那個當年搖着輪椅上北大的自強女孩。11歲時,她由于一次意外導緻下肢高位截癱。但她身殘志堅,以常人難以想象的堅強毅力和拼搏精神,自學完成了國小、國中、高中、大學專科和大學的全部課程。2003年她又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北京大學外語學院的博士研究所學生,成為北大曆史上首位殘疾女博士生。

博士畢業後,她成為河北工程大學一名英語教師。2012年,她的研究方向赢得了哈佛大學教授的認可,取得訪學邀請函。

談起和趙将軍的相識,郭晖記得是在2006年6月,“由我提供素材、李春雷老師執筆的《搖着輪椅上北大》一書出版了,在河北少兒出版社舉辦的讀書見面會上,我有幸結識了趙将軍。”

“趙将軍的年紀和我父親差不多,就像父親一樣,給我關心和鼓勵。”郭晖回憶起趙渭忠将軍的點點滴滴,不禁潸然淚下。

“在北京大學讀書時,趙将軍曾到學校宿舍看我,知道我家庭困難,給我帶來1萬元助學金,讓我安心上學。”

“博士論文出書時,趙将軍出資幫我出版,助我開始教學的職業生涯。”

“我畢業後上班了,他還來邯鄲看望我,鼓勵我努力工作。”

“我去哈佛大學留學前,他讓車接我到石家莊,為我餞行。”

…………

“一次次的幫助,讓我感受到巨大的鼓舞。”每一件事,郭晖都記在心中,“老将軍心中有大愛,遇到别人有困難就一定會提供幫助。”

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

郭晖回憶,2009年她曾和母親到趙将軍家中拜訪,“印象最深的是,家裡的擺設十分儉樸,完全看不出是一位将軍的家。步文京阿姨身體不好,還煮餃子給我們吃。”

“我在哈佛大學學習期間,老将軍也曾資助過我,覺得我不容易,應該更寬裕點兒。”回國後,郭晖時常想起他家的情景,決定把這些錢寄還給趙将軍,“我上班有工資,能夠養活自己,希望他把這些錢用到更需要的地方。”

前些年,逢年過節,郭晖都會給趙渭忠将軍打個電話問候一聲,彙報一下自己的工作生活。雖然聯系不多,但總能知道老将軍的情況。

後來,家庭接連遭遇變故。2017年初,郭晖的母親查出患有白血病,年底不幸去世。之後她和父親相依為命,2022年父親也離開人世。父母先後離世,郭晖傷心不已。

那段時間,郭晖也曾和趙渭忠将軍聯系,“打家裡的電話沒有人接,打他的手機,也沒有接,是以就斷了聯系。”

沒有想到,她再次得到趙渭忠将軍的消息,卻是離世,“聽說4月26日舉行送别儀式,我特别想去北京,再看看老将軍,最後送他一程。”

張貴新:

在爺爺眼裡,做公益是一件很純粹的事

4月22日晚上,對于張貴新來說很難熬。拿起未做完的工作又放下,坐在椅子上又站起來,40多歲的張貴新哭出了聲。

就在幾個小時前,張貴新接到了二姑趙步洲的電話,得知趙渭忠将軍去世的消息。

“盡管曾想過這一天遲早會到來,但真聽到二姑說爺爺已經走了,我還是不能接受。”張貴新說。

相識25年,張貴新早已把趙渭忠将軍一家當作親人。

張貴新是靈壽人,弟兄三個全靠母親一人撫養,家境貧寒。1997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河北師範大學。盡管全家咬牙堅持、自己兼職打工,但升入大二後,他又交不上學費了。

1999年,趙渭忠将軍推行“希望工程進入大學校園”第一年,來到河北師範大學。

“當時我正因為學費的事兒發愁,已經做好辍學的打算了。一天,輔導員老師說有一位‘神秘’的愛心人士要資助我。但到了會議室,我第一眼卻看不出來誰要資助,因為大家穿得太普通了。”張貴新回憶。

直到一位頭戴小紅帽、身着灰色舊大衣的老者,鄭重地将裝有資助金的信封交到自己手中,張貴新才确認眼前的趙渭忠将軍正是自己的資助人。

張貴新回憶:“他的眼睛很有神,笑呵呵地囑咐我要好好學習,把信封交給我後還敬了個禮。我注意到他的袖口幾乎要磨破了。後來輔導員老師介紹他是少将時,我甚至有些不敢相信。”

更令張貴新震驚的,還是第一次去趙渭忠家:地面是水泥鋪的,藍色的布沙發已經泛白,一張木床甚至沒有大學宿舍的床看着新,而床上的被褥甚至比自己老家的更顯舊一些。

唯一能看出趙渭忠将軍身份的,就是整個家非常整潔。整理好内務,是他從軍多年養成的習慣。

在那些老舊的櫃子、桌子上,擺放着許多證書和牌匾。那是趙渭忠多年投身公益事業的見證。“他還有很多受資助兒童寄來的信,每一封信都細心地收納起來,每一封信背後的故事他都了然于胸。”張貴新說。

到了飯點,幾個肉菜端到了桌子上,趙渭忠勸張貴新趕快吃、多吃些,說“小夥子還在長身體呢”。

聽到這樣貼心的話,再看看有些“簡陋”的房間,想着一位将軍如此省吃儉用、用心用情地去幫助自己,張貴新的内心說不上是什麼滋味,下決心一定要做點什麼。

随後,張貴新一有時間就會去看望趙渭忠将軍一家,哪怕隻是去掃掃地、擇擇菜、聊聊天。漸漸地,張貴新和趙渭忠一家成為沒有血緣關系的親人。

大四那年,張貴新又如期收到了資助金。收到錢的當晚,張貴新又一次來到趙渭忠将軍家。他要把錢退回去。

“我告訴爺爺,我已經可以兼職養活自己了,這筆錢應該送給更需要的人。”張貴新說,趙渭忠聽到他的話先是驚訝,随後笑了起來,連說了幾個“好”。

緊接着,張貴新又拿出幾百塊錢,請趙渭忠将軍幫忙找一個家庭貧困的孩子,他想用自己打工的錢進行資助。這一次,趙渭忠笑得更開心了,用力拍了拍張貴新的肩膀。

趙渭忠曾說,小時候因為家境貧寒,靠着好心人的接濟才完成學業,“我有能力了,又有時間了,應該‘報恩’,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孩子。”

張貴新感覺,在那一晚,接力棒傳到了他的手中。

大學畢業後,張貴新到河北廣播電視台工作,成為了一名記者。張貴新又資助了多名家庭困難的兒童完成學業,并跟随趙渭忠将軍去過多所偏遠的鄉村國小。

“爺爺年紀雖大,但無論是走訪困難兒童家庭,還是捐款捐物,每件事都親力親為,并且辦完事就走,幾乎不吃飯,更别說留宿。”張貴新說,在爺爺眼裡,做公益是一件很純粹的事,而這種純粹也影響了他的一生。(河北日報記者 薛惠娟 霍相博)

■ 相關

趙渭忠二三事

“我就是喝稀粥,也要給孩子們蓋幾間像樣的教室”

1995年冬天,在涞源縣趙家井村,趙渭忠看到國小的4間教室,有2間已倒塌,2間成了危房,孩子們隻好夏天露天讀書,冬天在羊圈上課,他揪心不已。村幹部無奈地說:“翻新校舍,少說也得8000元錢,村裡實在是沒錢啊!”趙渭忠當即表态:“我就是喝稀粥,也要拿出1萬元錢,給孩子們蓋幾間像樣的教室。”

回來後,當時每月工資隻有1000元左右的他拿出“摳牙縫兒”省下的1萬元,加上“希望朋友”宋秀山捐獻的1萬元,以及多方奔走籌到的共計4萬多元,為趙家井村蓋起了9間寬敞明亮的校舍。在新國小落成典禮上,鄉親們都說,趙将軍出力最大,學校就叫“趙将軍希望國小”吧。他卻說,還是叫“八一希望國小”吧,大夥兒記住解放軍就行了。

“我非常感動,為自己能獲得這麼多的愛心而感動”

趙渭忠的大女兒趙步雲,患糖尿病多年。2004年,女兒的病情突然惡化,被确診為糖尿病并發尿毒症,生命時時處于危險中,必須依靠每兩天做一次血液透析來延續生命,一年的醫藥費得十幾萬元。這讓經濟上本不寬裕、又把剩下的錢都捐給了希望工程的趙渭忠陷入困境。

趙渭忠的困難被他捐助過的孩子們知道了。

2005年11月16日,趙渭忠接到了第一筆捐款——張家口市219所希望國小的4萬餘名學生的32489元捐款。這些錢都是孩子們幾分幾角湊來的,其中崇禮孩子們捐助的零錢,從業人員點了一個多小時。

趙渭忠的困難被更多的人知道了。

石家莊警備區第五幹休所86歲高齡的離休幹部劉健老人送來1000元;石家莊市第九中學校長王勝國送來全校師生的捐款20074元;共青團石家莊市委機關捐款1800元;共青團井陉縣委捐款300元;石家莊浙南商會會長黃建廳率7名商會代表,将29700元的捐款送到趙渭忠老将軍的家中……

談起這些捐款,趙渭忠感到了被社會關愛的溫暖:“我們對社會奉獻愛心,社會沒有忘記我們,愛心又傳遞到我們這裡。孩子們在希望中成長,他們又成為社會的希望。這是希望工程的收獲。我非常感動,為自己能獲得這麼多的愛心而感動。這份感情,是金山銀山換不來的!” (整理/河北日報記者 霍相博)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