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别歧視性”蘋果稅,不可維持

作者:大河網
“國别歧視性”蘋果稅,不可維持

防走失,電梯直達安全島報人劉亞東A

“國别歧視性”蘋果稅,不可維持

來源:秦朔朋友圈

作者:劉遠舉

“國别歧視性”蘋果稅,不可維持

圖源:pixabay

上海靜安寺,蘋果旗艦店近期已開業。靜安店是蘋果在大中華區最大,也是亞洲規模第一大的零售店,等級僅次于紐約第五大道的全球蘋果旗艦店。

果粉蜂擁而至,庫克也現身迎接首批顧客。

就在這一天,一條短視訊全網刷屏:一位身穿黃色毛衣外加白色馬甲的大媽現場怒斥排隊的果粉“崇洋媚外”,“喝着先烈的血,做着敗類的事情”,現場幾位年輕人嘗試跟大媽理論,更多的人則繼續排隊。

突然而至的插曲沒有打亂果粉購買的節奏。

是的,大媽的偏激怒斥很難影響到蘋果在華銷售的絲毫,但眼下另一件事情,卻極有可能讓蘋果在使用者心目中形象大打折扣——國别歧視性的“蘋果稅”。

步入2024年以來,從歐盟到美國市場,圍繞“蘋果稅”引發的一系列針對蘋果的壟斷指責不斷。

而為了安撫歐盟,向來“嘴硬”的蘋果甚至宣布,将在歐盟地區對iOS系統、Safari浏覽器和App Store實施重大更新。

這其中就包括将“蘋果稅”從原來的30%降低至17%。

何為“蘋果稅”?通俗講,每當蘋果使用者通過蘋果手機應用商店付費下載下傳APP或在APP内部購買數字商品/服務,需先打款給類似于商場收銀台的蘋果支付系統,蘋果扣留30%作為過路費,再将剩下70%轉給APP開發者。比如,你給直播小姐姐打賞100元,蘋果會拿走30元。

30%的“蘋果稅”到底有多高?一個對比可以說明問題,美國聯邦企業所得稅稅率是21%,“蘋果稅”則高出整整9個百分點。以至于特斯拉的CEO馬斯克在推特上曾經一日三噴蘋果,直呼“蘋果稅”不合理。

蘋果公司通過“蘋果稅”賺到了豐厚的利潤。據Sensor tower統計,“蘋果稅”在2013年全球大約收入223.4億美元,折合人民币1608億元。

有網友對此戲稱,蘋果什麼都不用做,每日就能躺賺5億。

在美國,早已經認定“蘋果稅”屬于暴利。2024年1月,在已經生效的反壟斷判決中,美國法院認定,“蘋果稅”收入在減去一系列成本之後,營運利潤率約75%——這樣的利潤率,妥妥地屬于暴利行業。

過去幾年間,包括美國大學營在内的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都陸續對蘋果發起了反壟斷調查或訴訟。在監管壓力和開發者抗議之下,過去幾年間,蘋果被迫走上開放、減稅之路。

在美國、日本、南韓、荷蘭、印度等國,蘋果相應調整了“蘋果稅”,從30%降低到26%~27%,同時部分開放了“側載”市場,允許使用者通過APP以外其他管道更便宜的價格進行購買。

雖然部分地區被迫做出退讓,但依靠自己嚴密的收費體系,蘋果還在全球實行着“差異化待遇”。作為蘋果全球第二大營收來源國(以單一國别計)、第三大營收來源地區,中國的蘋果使用者仍然深受其封閉系統的鎖定和限制,不僅适用全球最高的30%“蘋果稅”費率,也無法引入第三方應用商店和支付處理系統。

2023年,全球1608億元“蘋果稅”中,美國941億元,中國482億元,歐盟252億元,南韓35億元。以這個趨勢來測算,如果未來五年“蘋果稅率”保持不變,中國市場将累計“繳稅”約2873億元,相當于中國市場上捐給美國蘋果1個百度或者6個米哈遊。

降低“蘋果稅”,争取全球其他市場一樣的待遇,對于中國創新開發者的生存和發展而言至關重要。

APP開發者是“蘋果稅”的直接承擔者。很多好的創業項目,通常由小規模的年輕開發者創辦,在最初運作的時候,這類小微創新企業對各種條件非常敏感,盈虧平衡線就在幾個點之間。

過高的“蘋果稅”移動了這條盈虧平衡線,讓好的項目無法存活。

一個不争的事實是國産系統和應用的創新已經受到波及和影響。工信部資料顯示,2018年到2023年7月底,中國活躍APP數量從449萬款下跌到261萬款,四年多來接近腰斬。

消費者則是“蘋果稅”的成本最終轉嫁方。被征收30%“過路費”後的APP們,為了保持穩定的利潤,最常見的方法就是提升使用者充值成本。“羊毛出在羊身上”,使用者成了最後那個冤大頭。

有使用者就發現,安卓手機充抖币一塊錢10個,蘋果手機一塊錢7個;無論是在B站為UP主“充電”還是在知乎為答主“打賞”,蘋果都會從中抽取30%;公衆号打賞之前也要收“蘋果稅”,後來幾經功能調整,打賞才被視作使用者間轉賬,免去了上繳“蘋果稅”,公号作者這才實實在在拿到粉絲們的每一分打賞。

使用者喜歡和支援蘋果,可能有種種緣由,但這些原因裡一定不包括不平等的、歧視性的對待。

為了扭轉上述這一不公平現象,有關部門和廣大開發者們一直在努力。早在2023年7月7日,著名财經專家、律師張捷就曾經就蘋果稅等壟斷問題發起了投訴。

但是這些努力,至今未能撞開蘋果降稅大門。

這場降稅争取戰役還需要更持久和深入的投入。蘋果“不罰款不處罰,就不降稅”的操作慣例已經被一再證明,也許隻有遭遇嚴苛的處罰其才會有所調整和收斂。

過去十多年裡,中國市場成就了蘋果業績的節節攀升,蘋果也在中國市場逐漸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光環”,這些光環使得短時間内,讓使用者對于蘋果比安卓貴,被差别對待不夠敏感,也讓大家對蘋果給予了更多包容待遇。

蘋果需要意識到,相比庫克站在靜安寺旗艦店門口熱情迎客和近身合影,中國市場和使用者更需要的是在降低“蘋果稅”問題上明确表态,這才是對庫克“我愛中國”高調宣言的最佳注腳;想要“品牌光環”長久持續下去,蘋果也需要真正去尊重使用者、維護使用者權益,而不是通過國别歧視性“蘋果稅”,把中國消費者當做韭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