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上高中後,為什麼家長會大多數是爸爸?我被留言區的1萬+評論笑翻了……

作者:上海女性
孩子上高中後,為什麼家長會大多數是爸爸?我被留言區的1萬+評論笑翻了……

來源:新東方家庭教育(id:xdfjtjy)作者:牧青野

網上看到一個很有趣的問題。

有人問,為什麼高中的家長會現場,看到的幾乎都是爸爸,媽媽們的身影卻很少?

網友們在評論區留下了很多“神回複”:

“媽媽們已經氣死了,爸爸抗壓能力比較強。”

“青春期的孩子管不動了,爸爸就是去湊數的。”

“主要是爸爸臉皮厚,有冠名權的有義務對産品品質負責。”“因為媽媽們都得了結節、乳腺增生、子宮肌瘤、内分泌失調,換爸爸上。”

孩子上高中後,為什麼家長會大多數是爸爸?我被留言區的1萬+評論笑翻了……

有人曾玩笑說,能從孩子青春期順利“活”出來的父母,都是朗朗乾坤真的猛士。

青春期是孩子成長階段的必經之路,這一階段固然“風雨交加”,但卻并非真的是洪水猛獸。

《與青春期和解》中寫道:“良好的親子關系不取決于家庭處于哪個生命周期。”

親子相處,在孩子進入青春期時并不會絕對變差,隻是會有所改變。

你如何應對這種變化,孩子的青春期就會以怎樣的方式度過。

孩子上高中後,為什麼家長會大多數是爸爸?我被留言區的1萬+評論笑翻了……

青春期遇見中年期

有網友曾分享過自己偶然錄的一段母女街頭對話:

媽媽走在前面,穿着中學校服的女兒緊追在媽媽身後:“我考得好了,你說是因為卷子簡單;我考得難了,你又說我水準不行。那你不如直接說我腦子不行。”

聽她說完,母親語氣肯定地指責了一句:“你本身就很差!”說完這句,頭也不回地走了。

身後的女兒帶着哭腔絕望控訴:“我在你腦子裡就沒好過!”

作為旁觀者,很明顯能聽出,女孩并非真的在控訴母親,她能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其實更多是在用委屈的抱怨,來求得母親的一句鼓勵和肯定。

遺憾的是,這位母親隻專注在自己的負面觀念和情緒中,漠視着女兒絕望的求助。

孩子上高中後,為什麼家長會大多數是爸爸?我被留言區的1萬+評論笑翻了……

視訊的評論區也有網友一陣見血地提出,這位母親隻不過是把自己的無能強加在了孩子的身上罷了,她不願因接受自己的平庸,就通過打壓孩子的方式,發洩自己的無能怒火。

心理學家勞倫斯·斯坦伯格曾說過:

“青春期的時間通常和父母進入中年期的時間重合。中年父母的很多複雜情緒,都是為了回應青少年的獨立成長,或者至少是由于父母自己與中年危機的對抗而加劇的。”

他認為,當父母在經曆“中年危機”時,會有一段糾結于中年問題的自我檢討和自我懷疑的階段。

在這一階段,雖然大多數父母會盡力處理好自己的中年問題,不把自己的問題和青春期孩子牽扯在一起。

但是,也會有一些父母,他們無法處理好各種突然接踵而至的中年問題,反而在掙紮求生的過程中,内心深處對青春期的孩子産生莫名的“嫉妒”、後悔、怨恨等複雜情緒。

他們會感覺到自己正在被曾經依戀的孩子抛棄,會感受到自己在已經有獨立自主意識的青春期孩子面前的無能為力。

既對新的親子相處産生了無力感,又對孩子的突然改變産生了失控感,再有對自己身處中年的危機感。

這些複雜的情感交織在一起,在遇到一些負面情緒的開關被觸發時,就會以“掃興的父母”、“打壓式的父母”、“控制欲的父母”等各種形式呈現。

不是青春期難熬,隻是孩子的青春期,正好遇上了父母的中年期。

父母和孩子都位于各自人生新階段的路口,如果不能用了解、學習的态度平穩應對這一特殊階段的變化,就很難完成各自的成長蛻變。

孩子上高中後,為什麼家長會大多數是爸爸?我被留言區的1萬+評論笑翻了……

化對抗為接納

有位教育部落客曾寫過自己和青春期兒子之間發生的故事。

兒子剛讀高中那會兒,突然就像變了個人一樣。除了吃飯和要零花錢,和她之間幾乎零交流。

一回家就鎖上卧室門,什麼也不和她說,一問還嫌煩,問得多了,甚至會和她吵起來。

那段時間,她每天都過得特别痛苦,她想不通原本聽話乖巧的兒子,怎麼突然就不需要她,還視她如洪水猛獸了。

有時候翻到兒子小時候的視訊,看着視訊中粘着她、說最愛媽媽的兒子,再看看兒子現在緊閉的房門,就更覺得心酸。

她接受不了這種落差。但是,她一次次的主動溝通和示好,不但沒有改善母子倆的關系,反而讓兒子指責媽媽在控制他。

後來,有段時間她因為工作比較忙,注意力重點不再完全放到兒子身上。

當她不再緊抓着兒子今天哪句話、哪個表情、哪一瞬間情緒又不對了,不再把兒子的每一個細節都放大成青春期問題;

反而因為自己工作忙,開始同理體諒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天黑透才能睡覺的兒子時,發現倆人之間的相處融洽了很多。

當她站在兒子的角度,嘗試了解他上了高中後突然面對的繁重的學業壓力,包容他偶爾煩躁易怒的情緒,允許他想擁有自己的獨立空間。

她漸漸發現,青春期并非讓兒子變得一無是處;相反,他變得比以前更獨立了,更有主見了,也更有男子漢的擔當和責任了。

她向後退了一步,換了一種心态,把面對兒子青春期變化時的對抗情緒,轉變為接納和允許。

感受到媽媽的改變後,她兒子也不再和以前一樣,時時像刺猬一樣拒絕母親的靠近,反而會偶爾露出自己“柔軟的肚皮”,和媽媽聊一聊自己遇到的困惑,面對的困境。

當然,很多之前煩惱的青春期問題不再是什麼過不去的難關。

《一念之轉》中寫道:

“我們的痛苦,大多來自無法接受的事實以及對他人的要求與批判。當隻做我能做的、該做的,無形之中産生的正面影響,會使身旁的人、物、事都發生改變。”

還有句話說:“痛苦,是一種選擇。”

與其恐懼、焦慮,不如換一種心态,欣賞孩子在新階段的成長。

換一個角度,把青春期當成親子相處階段的疊代,你就會發現,那些憤怒、痛苦、無助全都消失不見了。

養育青春期的孩子,對父母來說,是一次很大的挑戰,但挑戰不意味着災難。

把孩子的青春期當成一次災難,才會真的把孩子的青春期變成一場徹底的災難。

孩子上高中後,為什麼家長會大多數是爸爸?我被留言區的1萬+評論笑翻了……

不從情感上脫離孩子

一位教育專家曾說:“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就是除了愛一無所有。”

孩子上高中後,為什麼家長會大多數是爸爸?我被留言區的1萬+評論笑翻了……

無論處于哪個階段的孩子,最簡單高效的養育方法,一定是給與孩子完全的愛。

因為溫暖、親密、坦誠的親子關系,會讓孩子在面對任何階段的變化時,都能内心充盈有安全感。

主持人張紹剛分享過他自己的一個育兒理念。

他說自己對兒子的教育也很嚴厲,但是,他兒子和他卻一直很親。

而原因僅僅是因為,在兒子成長的過程中,他幾乎給予了兒子全部的無條件的愛,這些曾給予過的完全的愛,支撐着兒子對他的信任和依戀。

愛,确實是父母和孩子之間最緊密的連接配接。

有人曾專門針對青春期的孩子做過一項調研,發現一個讓人很意外的結果:

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并不像表面所表現的那麼排斥父母,相反,他們甚至比年幼的孩子更需要來自父母的愛。

這一點我深有感觸,有次我無意提起女兒小時候多麼可愛時,她很意外地說了句:“媽媽,其實我知道現在的我不夠好,不像小時候那麼值得你愛。”

當時我特别震驚,連忙一遍遍解釋媽媽對她的愛從未改變過,但還是能感覺到女兒的失落。

很多父母其實會有個誤區,就是覺得青春期的孩子因為獨立的需求,隻想脫離父母。但卻忽略了,青春期的孩子,比任何時候都缺乏安全感。

《兒童發展心理學》中也寫過:“青少年會發展出所謂的‘假想觀衆’,他們希望自己時刻成為所有人注意的焦點。”

這裡面的所有人,也包括父母。

是以有時候你會發現,他們一次次的叛逆,有時候也是在試探父母是否真的會無條件愛和接納他們。

用一句話來總結:“他們既渴望擺脫父母的控制并獲得自由,又害怕父母會在他們長大成人後心理上‘抛棄’他們。”

是以說,無保留地告訴青春期孩子,無論他們正在經曆什麼,父母都會無條件愛着他們,并完全尊重他們的變化,和他們平等地去讨論、建立新階段的道理和規則,才是他們這個階段最需要的愛的方式。

其實,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很難說每一個父母都能時時刻刻做一個完美父母,但愛孩子,絕對是最簡單最本能的養育方式。

第十五屆新東方家庭教育論壇中,董宇輝在演講中曾說過:“因為各種原因,造成很多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會有缺點和遺憾,但這些不影響你成為優秀的父母,因為愛會驅使你做出一切正确的事情。”

孩子上高中後,為什麼家長會大多數是爸爸?我被留言區的1萬+評論笑翻了……

我們決定不了孩子未來成為什麼樣的人,但我們能決定自己成為什麼樣的父母,也能決定用什麼樣的方式去愛和養育孩子。

新東方家庭教育(ID:xdfjtjy),百萬父母關注的育兒平台,傳遞專業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資訊,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議。讓持續地學習成為家庭的習慣。

孩子上高中後,為什麼家長會大多數是爸爸?我被留言區的1萬+評論笑翻了……

喜歡就給我個“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