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惠港五條,港股連漲,牛市來了?

作者:李先生有夢想
惠港五條,港股連漲,牛市來了?

【行情分析解讀】2024.4.24

截至午間收盤,從整體看三大指數開盤集體高開,随後呈漲跌不一的走勢,兩市個股漲多跌少,超3700隻個股飄紅,半日成交額4828億,北向資金淨流入17.95億。

這兩天的股市量能萎縮,資源股集體下挫,這在我看來其實是個好消息。再瞧瞧科技闆塊,這兩天表現得挺硬氣,逆市上漲,顯然,聰明錢正在借回調機會悄悄吸籌科技股,這信号值得留意,或許預示着科技成長股有望接過接力棒,成為下一階段行情的主角。

從技術層面整體看,大盤目前下方有60日均線撐腰,上方則受到5日均線壓制,估計短期内還是維持3000點-3100點之間的震蕩格局,考慮到眼下正值業績密集披露期,交投相對清淡,我個人覺得,普通投資者們此時不妨先靜觀其變,别急着動手。

·從闆塊上看,Web3.0、東數西算、家電零部件闆塊今日領漲;刀片電池、裝修建材、光伏裝置闆塊今日領跌。

·從資金上看,汽車零部件、雲計算、TMT主力淨流入;電力裝置、新能源、新能源車主力淨流出。

·從指數上看,恒生網際網路科技業、雲計算、港股通網際網路日漲幅居前;新能源、CS新能車、中證新能日漲幅居後。

惠港五條,港股連漲,牛市來了?

【技術面】

我們以上證綜合指數為例:

·周線圖(每周更):5周、10周、20周均線分别金叉;MACD名額金叉,紅柱縮短,名額線運作于0軸下方運作;KDJ名額金叉向上收斂,J值探頂拐頭;BOLL通道開口擴散,股指在中軌上方運作。

·分析:中期看5周和10周、20周均線形成了金叉,指數也突破了30周均線的壓制,技術面上行空間打開,上方壓力在3130點附近,也就是60周均線附近,到時候會遇到真正的大阻力。

·日線圖(每日更):5日均線金叉10日、20日均線;MACD名額死叉,綠柱擴大,名額線在0軸下方運作;KDJ名額死叉向下擴散,J值探底;BOLL通道開口擴散,股指在中軌附近運作。

·分析:短期看正如我之前說的,技術面雖然實作了突破,但是沒有打開上方空間,今天指數就接連跌破了幾條重要的支撐線,目前還是維持在窄幅震蕩的格局。

惠港五條,港股連漲,牛市來了?

【基本面&消息面】

·财政部表示,将根據超長期特别國債項目配置設定情況,及時啟動超長期特别國債發行工作。(國債)

·IMF預計到2025年,日本名義GDP将被印度反超,跌至世界第五。(印度)

·财政部近期将會同工信部等部門一道,實施新一輪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财政支援政策。(專精特新)

·馬斯克表示,可能在明年年底前出售人形機器人Qptimus。(機器人)

【估值面】

·上證指數:市盈率13.11,正常估值;

·深證成指:市盈率20.25,偏低估值;

·創業闆指:市盈率25.83,偏低估值;

·科創50:市盈率42.09,偏低估值;

·滬深300:市盈率11.65,偏低估值;

·上證50:市盈率10.21,正常估值;

·中證500:市盈率21.36,偏低估值。

惠港五條,港股連漲,牛市來了?

【闆塊分析】

·港股:港股最近展現出了觸底反彈的迹象,這不由得讓我對港股的未來充滿了期待。說到港股的韌性,其實并不是無迹可尋,最近中國證監會推出的一系列新政策,比如降低滬深港通下股票ETF的納入門檻、接納REITs進入滬深港通等,這些舉措都極大地拓寬了投資管道,豐富了港股市場的産品種類,這就像是給港股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讓更多的人看到了它的投資潛力。特别是人民币股票交易櫃台納入港股通,更是吸引了大量的人民币資金參與港股交易,這無疑為港股市場帶來了更多的流動性。

惠港五條,港股連漲,牛市來了?

從技術面來看,雖然港股市場之前也經曆過幅度比較大的調整,但昨天卻展現出了強勁的反彈勢頭,比如恒生指數,已經成功突破了關鍵位置,并站穩了腳跟,恒生科技也站上了3500點,表明市場内在動力較強,投資者對港股的信心也在逐漸恢複。資金面上,南向資金在近期持續淨流入,4月至今已累計淨流入超過600億元,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市場對港股的看好。

再來說說估值。相比其他主要市場,港股的估值優勢可以說是相當明顯。恒生指數目前的市盈率PE僅為8.58,市淨率PB為0.85,相較于滬深300指數的PE為11.74 、PB為1.27 ,以及MSCI中國的 PE為12.26、PB為1.30 ,港股的估值優勢更加突出,這對于尋求價值投資的投資者來說,無疑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而且,恒生AH股溢價指數也顯示,A股相對于H股存在48.93%的溢價,這也為投資者提供了潛在的套利空間。

【政策分享】

·今日上車:無。

·今日下車:無。

·準備上車:中證環保、建築材料。

·準備下車:中概互聯。

惠港五條,港股連漲,牛市來了?

聲明:文章内容為作者個人主觀交易思路的記錄和自我留存,分析涉及的指數及基金,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