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所美國大學學生挺巴勒斯坦遭逮捕,打了誰的臉?

作者:直新聞

美國的話語霸權vs. 年輕人的反思

近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爆發了大規模集會,抗議以色列在加沙地區的不人道的軍事行動,以及美國政府對以色列的無條件軍援。然而,校方的反應卻令人意外:紐約市警察沖進校園,逮捕了近百名集會學生,理由是此次集會産生了大量反猶言論,對猶太學生造成了人身威脅。

這所美國大學學生挺巴勒斯坦遭逮捕,打了誰的臉?

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的校長米努切·沙菲克被傳喚到國會殿堂之上回答校園内反猶言論是否違反學校的行為準則。圖源:紐約時報

這次發生在哥大的抗議集會,再次将沖突焦點拉回到美國政府對以色列的支援。根據美國皮尤研究中心的調查,在巴以沖突的問題上,美國的年輕人普遍支援巴勒斯坦,這一現象在民主黨的年輕選民中尤為明顯。

美國向來自诩維護自由言論,但是在傳統媒體中,很難看到對巴勒斯坦支援的言論。大部分電視新聞内容都是支援以色列的,稱以色列是“出于合法自衛”,打擊被美國政府列為恐怖組織的哈馬斯。美國主流媒體也經常會邀請一些支援巴勒斯坦的人士上節目,但是他們的觀點往往會被主持人所設定好的帶有引導性的提問所牽制,進而使得支援巴勒斯坦的立場站不住腳或者使整場辯論失焦。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個十分吊詭的情形出現了——巴以沖突的新聞天天在美國的電視上面報道,但群眾卻很少有機會能夠了解到加沙地區以及巴勒斯坦人的真實作狀。

然而,社交媒體早已成為年輕人擷取新聞的主要管道。美國年輕人通過TikTok等社交平台,可以看到大量來自加沙地區等巴以沖突第一線的情況。這些來自于加沙地區的真實圖檔和影像,點燃了學生們的怒火。某種程度上,這也是華府的政客們下定決心要封禁TikTok的原因之一。

這所美國大學學生挺巴勒斯坦遭逮捕,打了誰的臉?

弗吉尼亞州民主黨參議員馬克·華納擔憂年輕人從TikTok上擷取新聞,因為它由一家控制該平台算法的中國公司所有。圖源:美國國家公共電台

事實上,此次哥倫比亞大學爆發抗議集會,背後的思想博弈也格外引人深思。已故的著名巴勒斯坦裔學者愛德華·薩義德是後殖民理論的創始人,也是巴勒斯坦建國運動的活躍人士。他的整個職業生涯都在哥倫比亞大學任教,而他的著作《東方學》是歐美大學中許多科目的必讀書目。在《東方學》前言中,薩義德寫道:在東方學(這裡的東方是指近東,即中東)下,東方是相對于在中心的西方而被創造出來的概念。這種捏造的隐含資訊是西方社會是發達的、理性的和優越的。而東方社會則是落後的、感性的和劣等的。

歐美大學将《東方學》作為必讀書,是對西方殖民主義的反思與批判。然而,面對巴以沖突時,歐美知識分子在理論和實踐上的雙重标準卻暴露無遺。這種自相沖突的現象,正反應出薩義德對西方話語的批判:西方學者對東方的描繪存在一種權力關系和知識結構上的偏見。西方學者往往通過一種支配性的視角來了解東方,這種支配性的視角下産生的西方話語建構,不僅影響了學術界對東方的認知,也深刻影響了東西方政治、文化和社會層面的互動。

在這種以西方為中心的話語結構下,2023年10月7日哈馬斯突襲以色列并綁架了以色列人質,被視為不理性的極端反猶分子所為,是以以色列絕對有權報複。然而,以色列常年對加沙地區的封鎖、對戈蘭高地的蠶食侵吞、對約旦河西岸的高壓管理,都完全被忽略。事實上,這種觀點不僅是對東方的誤解和歪曲,更是一種對東方社會和文化的剝奪和壓制。

這所美國大學學生挺巴勒斯坦遭逮捕,打了誰的臉?

在哥倫比亞大學手舉“哥大,既然不讓我用薩義德的理論,為何要求我讀他呢?”的參與抗議學生。圖源:Common Dreams NewsCenter

美國的話語霸權最終反噬自身

對于此次哥倫比亞大學爆發的抗議,美國大部分政客譴責哥大的理由是,反猶言論違反學校的行為準則,導緻暴力事件的發生。政客們的理由也許并沒有錯,但是背後的邏輯确實充滿了沖突。如今“反華”言論在美國大行其道,同樣是仇恨言論,在美國卻得到了完全不同的待遇。

與其說“對華強硬”是美國兩黨的跨黨派共識,不如說兩黨都是“反華”言論的主要締造者。如今巴以的僵局何嘗又不是美國政客們一手釀造的呢?當仇恨伊斯蘭的言論在美國散布的時候,當以色列侵蝕加薩以及戈蘭高地的時候,美國政客卻為了讨好保守派選民,根本無視巴勒斯坦人的生存狀态。

目前許多觀點都認為,美國的話語霸權是如今美國全球霸權的三大支柱之一。話語霸權使美國的文化以及思想更好地滲透到世界的各個角落。然而,在筆者看來,這一支柱在支撐着美國的霸權的同時,也腐蝕着美國的霸權。話語霸權使美國人想當然地把自己放在了世界的中心位置,認為全世界就應該接受美國的思想,使美國失去了換位思考的能力。當有一天,美國意識到“世界已苦美國久矣”的時候,注定為時已晚。

作者丨王希聖,深圳衛視直新聞實習記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