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神十八搭載3名“80後”啟航飛天,首次在太空養“寵物”魚

作者:第一财經

4月24日是中國航天日。當天舉行的神舟十八号載人飛行任務新聞釋出會消息稱,神舟十八号載人飛船瞄準中原標準時間4月25日20時59分發射,航天員乘組由航天員葉光富、李聰、李廣蘇組成,三人都是“80後”。

神舟十八号還将以斑馬魚和金魚藻為研究對象,實施國内首次在軌水生生态研究項目。釋出會還透露,大陸将抓緊研究推動國外航天員以及太空遊客參與空間站飛行。

神十八搭載3名“80後”啟航飛天,首次在太空養“寵物”魚
中國空間站已在軌實施130多個科研項目

據介紹,空間站任務進入常态化值守後,神舟十八号航天員乘組駐留期間,将按計劃管理、照料空間站與應用載荷,進行空間站維護維修與狀态巡檢,保障空間站安全可靠高效運作。乘組将利用艙内科學實驗機櫃和艙外載荷,在微重力基礎實體、空間材料科學、空間生命科學、航天醫學、航天技術等領域,開展90餘項實(試)驗。

比如,本次神舟十八号将實施國内首次在軌水生生态研究項目,以斑馬魚和金魚藻為研究對象,在軌建立穩定運作的空間自循環水生生态系統,實作大陸在太空培養脊椎動物的突破;還将實施國際上首次植物莖尖幹細胞功能在軌研究,揭示植物進化對重力的适應機制,為後續定向設計适應太空環境的空間作物提供理論支撐。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強24日介紹稱,截至目前,中國空間站已在軌實施了130多個科學研究與應用項目,在空間生命科學、航天醫學、空間材料科學、微重力流體實體等方向已取得重要成果,在國際一流期刊發表論文280餘篇。

建造中國空間站,開展長期有人參與、大規模的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能夠極大地促進空間科學、空間技術和空間應用全面發展,輻射帶動相關産業技術進步。利用神舟十二号至神舟十六号載人飛行任務下行了5批300多份科學實驗樣品,先後有國内外500餘家科研院所參與研究。

“總的看,這些空間實驗的開展以及樣本下行後開展的科學研究,不斷取得的新成果,通過推廣轉化與應用,将逐漸發揮出更重要的科技與經濟效益。”林西強說道。

據介紹,利用高溫科學實驗櫃開展的新型材料空間生長研究項目,大陸首次在空間獲得了地面難以制備的高品質晶體材料,對高性能多元半導體合金材料制備具有指導作用;利用生物技術實驗櫃開展的人骨細胞定向分化的分子靶點研究、對骨骼肌影響的生物學基礎研究等項目,取得的成果為促進骨折、脊柱損傷修複等骨質疾病的防治,以及對抗肌萎縮、防治代謝性疾病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

“在航天醫學實驗領域,開展了一系列原創性機理探索和應用基礎研究,産生了一批重要創新。其中,國際首例人工血管組織晶片研究入選了2023中國生命科學領域十大進展。”林西強表示,“後續,我們将繼續堅持應用為綱、效益為先,充分發揮國家太空實驗室平台優勢,持續産出更多高水準成果。”

2030年前實作中國人登月

此次“飛天”的三名航天員均為“80後”,其中葉光富執行過神舟十三号載人飛行任務,李聰和李廣蘇都是首次執行飛行任務;李廣蘇也是第三批18位航天員裡唯一的文科生,經過三年多的刻苦訓練,他完成了從飛行員到航天員的轉變。他把自己比喻成一隻“奔向太空的蝸牛”。

林西強透露,大陸即将完成第四批航天員選拔。他們将與現役航天員一起,實施空間站後續任務,并實作中國人登陸月球。“載人月球探測是具有高度挑戰性、創新性和引領性的重大科技工程,後續将統籌抓好各項研制建設工作,確定如期實作任務目标。”他說道。

與此同時,文昌載人月球探測發射場建設全面啟動實施。據介紹,載人月球探測工程登月階段任務2023年經中央政府準許啟動實施,總體目标是2030年前實作中國人登陸月球,目前各系統正按計劃開展研制建設。長征十号運載火箭、“夢舟”載人飛船、“攬月”月面着陸器、登月服等主要飛行産品均已完成方案研制工作,正在全面開展出樣産品生産和各項試驗。

而中國自主研制的可重複使用的煤油液氧發動機也有望為長征十号提供動力。目前,負責該發動機研發工作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旗下中國航天推進技術研究院正在進行反複試驗。長征十号是用于載人航天的新型火箭,包括未來的載人登月任務,該火箭的首次試飛最早可能在明年進行。

重點攻關可回收火箭

可重複使用火箭是航天技術發展的重點方向。在全球範圍内,科技富豪馬斯克的SpaceX已經率先實作了火箭在陸地以及海面上的回收使用。火箭的回收重複使用對于降低發射成本至關重要。SpaceX此前表示,可重複使用的火箭大約能降低30%的發射成本。

在中國,攻關可重複使用火箭也成為商業航天企業的重點任務之一。目前已有多家商業航天公司正在投入研發。近日,中國長征火箭有限公司副總裁丁詠冰透露,公司依托火箭院(航天一院)正在開展5米直徑的液體運載火箭的可重複使用。

據藍箭航天消息,4月15日,藍箭航天朱雀三号可複用火箭垂直起降回收試驗箭完成“十公裡級飛行”改造和總裝工作,将全面轉入最後的總測和出廠階段。

神十八搭載3名“80後”啟航飛天,首次在太空養“寵物”魚

藍箭航天空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高永宏也表示,今年公司完成了百米級垂直起降飛行試驗,6月将進行十公裡級飛行試驗。明年,朱雀三号可重複使用的火箭預計将實作首飛。

第一财經記者在藍箭航天位于嘉興的航天中心了解到,後續該試驗火箭将轉入總測階段,預計5月運抵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藍箭航天液氧甲烷火箭發射場,6月擇機實施發射任務。根據藍箭航天十公裡級垂直回收飛行試驗方案,改造後的試驗箭将以80噸推力起飛,并經過約200秒的飛行,飛行高度約10公裡。

據航天科技集團釋出的《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2023年)》,2024年中國航天預計将有100次發射任務。在多位航天産業人士看來,今年将是中國發射計劃最為密集的一年。2023年,多家商業公司成功發射了中大型液體火箭,取得突破性進展,證明了可重複使用火箭發射方案在中國的可行性。

星河動力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劉百奇對第一财經記者表示,火箭要實作“航班化”發射,技術和管理都仍有挑戰。他認為,從技術方面來看,火箭需要做到多次的回收和重複利用,甚至需要一些智能化的能力和健康監測的管理,能對故障進行預報預測;從管理上來說,管理模式也需要創新,比如發射計劃的管理、發射許可的管理,衛星頻率軌道資源的管理,包括載人市場準入、适航等等,都需要做大量的研究。

各地積極布局,“火箭大街”也将啟動建設

商業航天在去年12月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點名”。此後,北京、上海多地都釋出了促進商業航天領域發展的行動計劃和方案。上海印發了《上海市促進商業航天發展打造空間資訊産業高地行動計劃(2023-2025年)》,計劃提出,到2025年,形成從火箭、衛星、地面站到終端的全覆寫産業鍊。

上海釋出的計劃還稱,發展新一代中大型運載火箭、低成本高內建衛星、智能應用終端三大拳頭産品,形成年産50發商業火箭、600顆商業衛星的批量化制造能力,以打造“上海星”“上海箭”為目标,提供衛星研制、運載發射、在軌傳遞與管理鍊式服務模式。推動形成地面站、測運控中心、應用終端等自主建設能力。建構多結構産業基金,完善相關産業扶持政策。新引進和培育10家商業航天重點企業,培育5家具備科創闆上市條件的硬核企業,扶持一批民營“專精特新”優勢企業,實作空間資訊産業規模超2000億元。

《北京市加快商業航天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8年)》,明确提出從多個方面推進本地商業衛星和火箭的建設,攻克可重複使用火箭等關鍵技術難題,加速衛星星座的建構。

就在4月21日,北京經開區召開的中國航天日商業航天研讨會上,北京經開區汽車和智能制造産業專班副主任李挺表示,北京正在建設“火箭大街”,力争今年4月底啟動建設,一期建設面積14萬平方米,涵蓋火箭研發試驗、生産制造等場地,包括十餘個共享實驗平台。

“通過這種共享共用的方式來降低各個企業的成本,減輕企業的負擔,同時也提高這些裝置的利用效率,減少重複建設。”李挺透露。

第一财經記者了解到,火箭的生産制造往往涉及數百家零部件供應鍊企業。以蘇州為例,蘇州已經集聚航空航天産業鍊重點企業超過300家,産值規模預計超過400億元。

易動宇航創始人CEO沈岩對第一财經記者表示:“太空競争的形勢正在不斷加劇,世界各國都在加大投入和努力,争奪太空資源開發的先機。”

他進一步稱,商業航天是提升國家太空領域競争力的戰略力量,涉及航天器的制造、發射、營運及相關技術和服務,對通訊、遙感、導航等下遊行業有重要的帶動作用。

(本文來自第一财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