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衣服、背包未來都可儲存電力?複旦纖維織物可儲能成果在《自然》發表

作者:澎湃新聞

你是否想象過,柔軟透氣的衣服、時尚輕便的背包可以儲存電力,友善地為手機、手表等随身電子器件供電? 曾經存在于科幻小說中的場景,正在漸漸走進現實。

近日,複旦大學彭慧勝團隊在高性能纖維電池以及電池織物的研究中取得新突破,通過設計具有孔道結構的纖維電極,實作電極與高分子凝膠電解質的有效複合,解決了高分子凝膠電解質與電極界面穩定性差的難題;發展出基于高分子凝膠電解質的纖維電池的連續化建構方法,實作了高安全性、高儲能性能纖維電池的規模制備,建立了纖維電池織物的應用示範。

4月24日,相關研究成果以《基于高分子凝膠電解質的高性能纖維電池》(“High-performance fibre battery with polymer gel electrolyte”)為題,發表于《自然》(Nature)主刊。該研究成功走通了柔性纖維電池研發的“最後一公裡”,有望為人機互動、健康檢測、智能傳感等領域提供有效的能源解決方案。

衣服、背包未來都可儲存電力?複旦纖維織物可儲能成果在《自然》發表

纖維锂離子電池概念圖 本文圖檔除單獨标注外 均為複旦大學 供圖

向爬山虎學習突破高分子凝膠/電極界面穩定性差的瓶頸

是否可以通過設計纖維結構獲得柔軟的锂離子電池?是否能制備高能量密度的纖維锂離子電池?是否能實作高安全性纖維锂離子電池?作為能源領域的一個全新研究方向,纖維锂離子電池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着以上三個難題。

衣服、背包未來都可儲存電力?複旦纖維織物可儲能成果在《自然》發表

多卷纖維電池。

經過十多年探索研究,團隊相繼攻克了前兩個難題。由于纖維電池織物和人體緊密貼合,對安全性要求極高,而此前電池中主要使用易漏易燃的有機電解質,無法滿足應用要求,使用高安全性的高分子凝膠電解質是有效的解決方法。

然而,高分子凝膠電解質難以與纖維電極形成緊密穩定的接觸界面,導緻纖維锂離子電池儲能性能非常低。是以,實作高安全性纖維電池的關鍵在于:如何解決高分子凝膠電解質與纖維電極界面不穩定的難題?

瓶頸的突破源于對自然的觀察和思考。某一天,彭慧勝通路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注意到爬山虎可以緊密而穩定地纏繞在另一根植物藤蔓上,于是拔下來察看,回去後便調研爬山虎與被纏繞的植物藤蔓“如膠似漆”的秘密:其原理在于爬山虎能分泌出一種具有良好浸潤性的液體,該液體滲透到兩者接觸表面的孔道結構中,随後液體中的單體發生聚合反應,便将爬山虎和被纏繞的植物藤蔓粘在一起。

衣服、背包未來都可儲存電力?複旦纖維織物可儲能成果在《自然》發表

爬山虎。

受此啟發,團隊設計了具有多層次網絡孔道和取向孔道的纖維電極,并設計單體溶液使之滲入到纖維電極的孔道結構中,單體發生聚合反應後生成高分子凝膠電解質,進而與纖維電極形成緊密穩定的界面,進而實作了高安全性與高儲能性能的兼得。

發展連續化制備方法建立纖維電池中試生産線

更進一步,團隊發展出基于高分子凝膠電解質纖維電池的連續化制備方法,實作了纖維電池的大規模制備。

團隊使用限域塗覆方法将活性顆粒高效沉積在纖維集流體上制備正負極纖維,并将多根纖維連續螺旋纏繞,得到具有孔道結構的纖維電極;使單體溶液沿孔道高效浸潤電極并原位固化,接着使用高分子熔融擠出方法連續包覆柔性封裝層,最終得到纖維電池。

基于上述連續化制備方法,團隊實作了數千米長度纖維锂離子電池的制備,其能量密度達到128 瓦時/公斤,實作5C大電流供電,可有效為無人機等大功率用電器供電,同時具有優異的耐變形能力,在經曆100000次彎折變形後容量保持率大于96%。

此外,這個思路還顯示出良好普适性,适用于不同材料體系纖維電池的制備,得到的纖維電池均顯示出穩定的充放電性能。

通過自主設計關鍵裝置,團隊建立了以活性漿料塗覆、高分子隔離膜包覆、纖維螺旋纏繞、凝膠電解質複合以及高分子熔融封裝為核心步驟的纖維電池中試生産線,實作每小時300瓦時的産能,“相當于每小時生産的電池可同時為20部手機充電。”團隊成員介紹。同時,通過控制活性顆粒沉積速度、纖維螺旋纏繞角度等關鍵參數,團隊實作了制備過程的高度可控,得到的纖維電池電化學性質具有良好的一緻性,為進一步大規模應用提供了有力支援。

從無線充電手提包到多功能消防服

如今,團隊正在纖維電池的應用之路上進行探索。

衣服、背包未來都可儲存電力?複旦纖維織物可儲能成果在《自然》發表

長電池布

他們使用工業編織方法制備了大面積纖維電池織物,并系統研究了織物的安全性。對于典型的50厘米×30厘米大小的電池織物,容量可達到2975毫安時,與常用手機電池相當,可滿足多種裝置的用電需求。在相關工業标準的要求下,電池織物在經受大電流充放電、過壓充電和欠壓放電、高溫存儲後沒有發生洩漏、着火等安全事故,顯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穩定性。電池織物在高低溫、真空環境中及外力破壞下仍可以安全穩定地為用電器供電,有望應用于消防救災、極地科考、航空航天等重要領域。

衣服、背包未來都可儲存電力?複旦纖維織物可儲能成果在《自然》發表
衣服、背包未來都可儲存電力?複旦纖維織物可儲能成果在《自然》發表

手機放進可充電概念包就能充電 澎湃新聞記者 朱奕奕 圖

為了更直覺地展示纖維锂離子電池的應用潛力,團隊率先試制了一款可充電概念包。記者在複旦大學的展品示範現場看到,該包型外觀就和正常手提包一緻,但是在包的内部內建了纖維锂離子電池和相關電路,隻要将具備無線充電功能的手機放入包内就可以開始充電,并且在變形、水洗、強紫外照射後仍能穩定供電。

衣服、背包未來都可儲存電力?複旦纖維織物可儲能成果在《自然》發表

消防服。

團隊還進一步制作了多功能消防服,在高溫火場的模拟環境中,電池織物在即使被磨損剪斷後仍沒有發生着火、爆炸等安全事故,并穩定地為對講機、傳感器等消防員随身裝置供電。

此外,電池織物可以為大功率用電器安全供電,如可以将加熱服在幾分鐘内加熱到60攝氏度,有望應用在極地科考等領域中。

“纖維電池的應用場景擁有非常廣闊的想象空間,比如應用于軟體機器人、虛拟現實裝置等等,應用場景需要大家一起開拓。” 團隊成員路晨昊如是期待中。

從提出科學概念到實作工業化産品,彭慧勝團隊緻力于讓科研成果走出實驗室,在不懈努力下,纖維電池的初步應用正在實作。下一步,團隊期待與産業界加強合作,進一步提升新型纖維锂離子電池性能,降低其成本,推動纖維電池的廣泛應用。

中國科學院院士、複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和纖維電子材料與器件研究院教授彭慧勝為該論文通訊作者,複旦大學高分子科學系和纖維電子材料與器件研究院博士後路晨昊、博士研究所學生江海波、博士研究所學生程翔然為共同第一作者。該研究得到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上海市科委等項目支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