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鄒學校:以種業科技創新為新質生産力蓄勢賦能

作者:新湘評論
鄒學校:以種業科技創新為新質生産力蓄勢賦能

·

以種業科技創新為新質生産力蓄勢賦能

鄒學校

農穩社稷,種子為基。種子是農業的“晶片”,關系現代化農業發展和國家糧食安全,是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重要領域。3月18日至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時強調,大陸有14億多人口,糧食安全必須靠我們自己保證,中國人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這充分展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世情國情農情的深邃把握,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前瞻性、指導性。嶽麓山實驗室作為湖南加快實作“三高四新”美好藍圖的一項标志性工程,将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瞄準國内頂尖、世界一流目标,紮實做好“謀、聚、新、實”四字文章,以種業科技自立自強賦能新質生産力,全力打造種業“國之重器”,為守護糧食安全,端牢中國飯碗和建設現代化農業強國注入新動能。

在“謀”字上下功夫,科學謀劃戰略布局。發展新質生産力是一項長期任務、系統工程,需要科學謀劃、統籌兼顧。湖南是農業大省、糧食大省,嶽麓山實驗室立足湖南農業發展優勢,以中央《種業振興行動方案》為指引,對标國家實驗室,聚焦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基礎理論與前沿技術研究、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重大戰略性新品種培育等,開展基礎性、前沿性、公益性科學研究,着力打造國内頂尖、世界一流的生物育種科學研究、種源關鍵核心技術創新、重大戰略品種培育、高水準種業創新人才聚集“四個高地”。實驗室建設有集聚區(農大農科院片區)、隆平片區、林大林科院片區、嶽麓山大科城四大片區,在對科學前沿和産業進行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圍繞生物育種科學前沿布局了基礎科學、前沿技術、種源創新、交叉科學和智慧種業裝備等4個功能研究部;圍繞提升生物育種效率布局了種質資源庫(含種質資源資料庫)、表型鑒定與生态模拟育種平台、分子生物學技術平台、生物智能育種平台等8個公共創新平台;圍繞戰略性重大新品種培育布局了水稻、蔬菜、油菜、茶樹、畜禽、中藥材、果樹、旱糧、微生物、水産、油茶、經濟林、碳彙林、特色林木、棉麻絲等15個品種創制中心。實驗室通過推進功能平台布局,将統籌種植與養殖兩大領域,面向動物、植物、微生物三大種業,聚焦“馴化、選育、雜交育種、分子育種、設計育種”五種方式,實作“安全、發展、品種、育種、推廣、産業化”六大任務,以種業生産要素創新性配置、技術革命性突破和産業深度轉型更新,輻射帶動全國的種業科技創新體系,推動實作種業、種養殖業和食品産業等領域形成新質生産力,助力現代化農業高品質發展。

鄒學校:以種業科技創新為新質生産力蓄勢賦能

在“聚”字上出真招,多方聚集人才隊伍。新質生産力的本質是人才驅動,必須牢牢把握“人才”這個關鍵點,以高水準人才聚集助力新質生産力發展。嶽麓山實驗室始終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理念,圍繞實驗室科研布局,全面推進“外引内培”人才工程,堅持跨部門、跨機關、跨學科集聚省内外乃至全球種業優勢科研力量,着力打造高水準種業創新人才隊伍。對外針對各類創新人才、科研團隊、科研院所、企業研發中心、成果孵化主體,出台實驗室招才引智系列制度,科學制定短期、中期、長期目标任務,明确高層次人才标準、招引标準和流程、績效考核、人才待遇、經費保障和退出機制等,對于急需緊缺人才采取“一事一議”特殊政策或通過“揭榜挂帥”項目合作、通路學者等方式連結。同時,建立全球知名農業院校優勢學科引才地圖,精準對接、重點引才。預計到2025年年底,引進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專家和國内外一流高校博士,招引若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團隊、科研院所和國内外種業或現代農業大型上市企業研發中心,聚集一批活躍在國際學術最前沿的戰略科學家、學科領軍人才和科研創新團隊。目前,實驗室已面向全球公開招募4個功能研究部和15個品種創制中心的PI團隊。對内全面加強以領軍人才為首的優秀人才培養與支援,夯實人才資源儲備。自主培養的李肯立、鄧華鳳、劉勇、李昌珠等4位專家入圍中國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唐文幫教授當選歐洲自然科學院院士。

在“新”字上求突破,不斷加強科技創新。實踐證明,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産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核心要素。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必須高度重視并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作用,以科技創新引領種業創新,助力農業高品質發展。嶽麓山實驗室始終将科技創新擺在首位,大膽打破傳統科研體制機制束縛,按照邊建設、邊攻關、邊出成果的原則,緊緊圍繞國家所需、湖南所能、産業亟盼,不斷加強種業科技創新。征集遴選了實驗室首批科研攻關清單,建構“需求、團隊、項目、成果”四位一體模式,統籌開展有組織科研聯合攻關。建立研發競争機制,對符合條件的項目實施“經費包幹”制度,充分賦權科研團隊,全力吸引優勢力量聚焦國家戰略、科技前沿和市場急需的重大科學問題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形成一批“從0到1”的重要種業科研成果。目前,實驗室在雜交水稻、辣椒育種、地方豬品種選育等領域已取得一批重大創新成果。首創水稻小粒型兩用核不育系選育方法,實作了雜交水稻全程輕簡化制種技術體系,填補了水稻小粒兩用核不育系國内外空白,獲教育部科學技術發明一等獎;聯合美國康奈爾大學團隊,繪制了來自5個馴化辣椒品種及其近緣野生辣椒品種的500個辣椒圖泛基因組和基因組變異圖譜,研究成果發表于國際頂級學術期刊nature子刊《自然-通訊》;利用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cGPS靶向測序技術,在農作物及畜禽水産50多個物種中,開發出80餘款液相育種晶片,其中湘豬64K、奶牛126K、小黃魚100K、冬瓜10K、嘉積鴨20K等多款液相育種晶片均為國内首款。

鄒學校:以種業科技創新為新質生産力蓄勢賦能

在“實”字上見成效,加快推進成果轉化。新質生産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品質特征,發展新質生産力,關鍵要推動原始創新、颠覆性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到産業鍊中,讓科技成果加快轉化為現實生産力。嶽麓山實驗室由湖南省人民政府聯合中國農業科學院、湖南農業大學、中信集團、隆平高科等種業領軍科研院所、高校和企業共同建設,通過共建共享機制,實作基礎理論研究、科研成果、成果轉化的協同,有效降低市場、企業、科研機構之間的互動成本,打通“産學研”融合任督二脈,全面提升成果轉化效率,真正讓種業科技成果用之于農,惠之于農。實驗室定期舉辦成果展示會、成果路演和主題沙龍等,對實驗室成果進行宣傳推介。探索建立職務科技成果賦權、配置設定、獎勵新機制和新模式。成果轉化按照“誰投入、誰分享”原則,在科研立項階段,通過簽署各方一緻認可的任務合同書,明确界定參與各方投入比例及知識産權歸屬情況。加強科技成果在長、在湘轉化,同等條件下優先與長沙及湖南企業合作。與長沙市中級人民法院、湖南農業大學共同簽署種業知識産權協同保護備忘錄,積極探索打造種業知識産權司法保護高地,為種業科研成果專利的挖掘和轉化保駕護航。“西子3号”成為首個通過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的镉低積累水稻品種;“粒兩優8022”平均畝産1251.5公斤,重新整理大陸雜交水稻單季畝産最高紀錄;油茶新品種“德油2号”克服種間遠緣雜交不親和性障礙,畝産茶油可達150斤以上。(作者系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農業大學校長、嶽麓山實驗室主任)

選自《新湘評論》2024年第8期

一審:陳家琦

二審:吳 金

三審:張勤繁

掌上閱讀黨刊

《新湘評論》

2024年第8期

點選封面

進入電子刊

鄒學校:以種業科技創新為新質生産力蓄勢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