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震後三年,九寨溝“滿血複活”了嗎?

作者:中國旅遊地圖

#我來唠家常#

震後三年,九寨溝“滿血複活”了嗎?

▲ 秋日九寨溝。 圖檔/視覺中國

-風物君語-

震後三年

九寨溝怎麼樣了?

2017年8月8日,四川阿壩州九寨溝縣發生7.0級地震,世界自然遺産九寨溝遭到嚴重損毀。

震後三年,九寨溝“滿血複活”了嗎?
震後三年,九寨溝“滿血複活”了嗎?

▲上兩圖 2017年8月11日,震後九寨溝景區,火花海見底,攝影/劉忠俊。 圖/人民視覺

這處人間仙境再次出現在世人的目光裡,用了兩年時間。2019年9月27日九寨溝部分開放,日承載上限5000人,一票難求,但好景不長,此後她又因新冠疫情再度關閉。

震後三年,九寨溝“滿血複活”了嗎?
震後三年,九寨溝“滿血複活”了嗎?

▲ 地震前的火花海景區,在2017年地震中被毀。攝影/高屯子

幸而,2020年3月31日,九寨溝再度開放,這一次,九寨溝日承載上限提高了一倍,并還在逐漸增長。

那麼,今天的她,是否一如昔日風采呢?

答案是肯定的,根據中科院空天資訊研究院8月7日釋出的九寨溝災後重建最新遙感監測和評估結果,經過三年努力,九寨溝核心區水體環境正在逐漸恢複往日風采,曾經受損嚴重的五花海、鏡海,已經逐漸恢複那種如同童話世界一般,“五彩缤紛的藍”。

地震,讓我們“重新”發現九寨溝

2017年“8.8”九寨溝地震後,許多人為諾日朗瀑布發生部分坍塌而痛惜。

震後三年,九寨溝“滿血複活”了嗎?
震後三年,九寨溝“滿血複活”了嗎?

▲ 上圖:地震前的諾日朗瀑布。攝影/李貴雲 下圖:2017年10月21日,可明顯看出左側的瀑布群在地震中損毀嚴重。 攝影/張小平

諾日朗瀑布,是最美中國瀑布之一,滔滔水流經瀑布的頂部流下,如銀河飛瀉,聲震山谷。許多人将這裡認成86版西遊記片尾唐僧四人走過的地方,也是以産生了九寨溝是“人間仙境”的印象。(實際取景地為九寨溝珍珠灘瀑布)

震後三年,九寨溝“滿血複活”了嗎?
震後三年,九寨溝“滿血複活”了嗎?

▲ 九寨溝珍珠灘瀑布。攝影/高屯子

若是深究諾日朗瀑布的誕生過程,與地震等地質運動則頗有緣分。約在距今21.3萬年-18.9萬年前,諾日朗南北山體因地震等因素大量崩落,在地形上造成陡坎跌水,天長日久,終于形成最寬達三百多米的大型鈣華瀑布。

震後三年,九寨溝“滿血複活”了嗎?

▲ 今日的諾日朗瀑布。攝影/君子裕 圖檔/圖蟲·創意

諾日朗瀑布,可稱是九寨溝景觀形成的縮影。四川地區地震多發,遠的不說,2008年至今,四川就發生了三次震級超過7級的地震。九寨溝則位于桀骜不馴的川西高原。1976年8月16日和8月23日,在九寨溝所屬的岷山地震帶(松潘地震帶)就發生了兩次7.2級地震(松潘地震)。這些頻繁的地震,是九寨溝這一自然奇觀生成的動力源。

從億萬年的尺度來看,地震及重力因素影響地貌——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及鈣華沉積,是一種不斷循環的過程,九寨溝層層疊疊的海子、瀑布與階梯湖泊群,莫不是在這一大自然的偉力中被毀滅、被塑造。

震後三年,九寨溝“滿血複活”了嗎?
震後三年,九寨溝“滿血複活”了嗎?

▲ 上圖:在2017年九寨溝地震中被毀的火花海瀑布。圖檔記錄下了它的最後一個秋天。攝影/自貢的黃師傅 下圖:九寨溝樹正瀑布。攝影/張小平

地震對于人類而言是可怕的災難,而對于九寨溝本身,也許不過意味着一次休憩和更多新生的景觀,比如此次地震過後,雙龍海瀑布就因地形改變變得水流量變大,更加壯麗。

長海和原始森林,是目前九寨溝開發的兩個終點,但遠不止九寨溝的終點,沿着等則查窪溝上遊,還有源海、則藏海等未開發區域,在這些地方,更蘊藏着九寨溝的無限生機。

震後三年,九寨溝“滿血複活”了嗎?
震後三年,九寨溝“滿血複活”了嗎?

▲ 九寨溝尚未開發的長海區域。攝影/高屯子

真正令人類屹立于自然與時光面前的,是人的精神。其實九寨溝的美能夠震撼世間,也是緣于面對災難時四川群眾對救災将士的魚水之情。

震後三年,九寨溝“滿血複活”了嗎?

▲ 九寨溝是如何被發現的?制圖/密林

1976年,松潘地震救援工作基本結束後,當時的南坪縣政府為表達謝意,邀請全體救援隊成員來到“湖水五彩缤紛,水清如鏡”的九寨溝。人們震撼于九寨溝的世外之姿,她的美麗也被峨眉電影制片廠、四川電視台的随行記者記錄,九寨溝的聲名,很快飛出阿壩州,飛出四川。她成為了中國第一個以保護自然風景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護區。

震後三年,九寨溝“滿血複活”了嗎?

九寨溝,由人到仙的“三層階梯”

九寨溝的家園,是川西高原這座傾斜的雄奇“階梯”。

震後三年,九寨溝“滿血複活”了嗎?
震後三年,九寨溝“滿血複活”了嗎?

▲ 晨光下的貢嘎山。攝影/文玉

川西高原的雄奇,首先在于群山荟萃,蜀山之王貢嘎山是四川第一高峰,四姑娘山造就了在成都目視雪山的城市奇觀;再由西向東而去,分布在若爾蓋、紅原與阿壩一帶的高原沼澤,組成了大陸南方地區最大的沼澤帶,又是另一張秀美的面孔。

川西是四川美景的荟萃,而九寨溝則是川西高原兩大風情——高山與湖泊的集合體。都說是“九寨歸來不看水” ,但若不是九寨溝周圍的山勢險奇,也難以烘托出水的風韻。

震後三年,九寨溝“滿血複活”了嗎?
震後三年,九寨溝“滿血複活”了嗎?

▲ 上圖:晨霧下的五花海。下圖:日落時的五花海。攝影/自貢的黃師傅

九寨溝周圍群山懷繞,其中最重要的山峰有紮依紮嘎山、達戈山、沃洛色嫫山。則查窪溝、日則溝、樹正溝構成了九寨溝的Y字形溝谷分布,與溝中的幾十個湖泊一起,形成了美景層次的階梯。

震後三年,九寨溝“滿血複活”了嗎?

▲ 九寨溝地形俯瞰示意圖,标注了主要景點。制圖/大羽

地勢階梯,讓九寨溝的景色有了節奏感和層次感。頻繁地質運動導緻的密集斷裂,把狹長的溝谷細細分割。水流經河床,便是一級級的陡坎和瀑布。樹正群海前後綿延13.8公裡,數十個大小不同的海子(湖泊)階梯之間,流水漫溯成瀑布,上下高差不過百米,本來應當飛流直下的瀑布,也變得溫柔。

震後三年,九寨溝“滿血複活”了嗎?
震後三年,九寨溝“滿血複活”了嗎?

▲ 上圖:樹正瀑布遠景。攝影/高屯子 下圖: 九寨溝雙龍海子。攝影/張小平

讓水勢由急向緩的,還有另外一層外力,那就是讓九寨溝各種海子底部姿态萬千的鈣華,其實它們和你家裡水壺上的水垢成分相同,隻不過這隻拎壺的手,是鬼斧神工的大自然。

自高向低的海拔,則彰顯九寨溝的層次感,九寨溝最美的時刻之一,就是夏秋之交,從秋日的紅黃到夏日的蒼翠,林海奔湧波浪,倒映在層層疊疊的海子裡,實在是美得不可方物。

當階梯突然放緩,九寨溝的美會如同時光凝結,比如說秋天的童話:五花海,她位于日則溝孔雀河上遊盡頭,每逢天氣晴好,便呈現出黃、綠黃、嫩綠、綠、青、藍等顔色漸次變化。

震後三年,九寨溝“滿血複活”了嗎?

▲ 夏秋季的五花海。圖檔/圖蟲·創意

這些顔色随着水的深淺而波動,九寨溝潔淨的天空帶來的“瑞利散射”;水中的藻類、水草;沉積的礦物質;水下交錯的枯木;湖周反射倒影和微波蕩起的粼粼波光,無不是五花海缤紛的原因。自五花海遠眺,山川瀑布層疊鋪開,湖泊靜美。這樣不似人間的景點,讓九寨溝成為五湖四海旅客的心靈栖息處。

震後三年,九寨溝“滿血複活”了嗎?

▲ 九寨溝遠眺景。攝影/自貢的黃師傅

若是跳出九寨溝的美景,則能看到人與自然的階梯。

雖然說人們保護九寨溝的初衷是被“奇美的自然景色”所震動。但從一開始,九寨溝的自然生态意義就不可小觑。在九寨溝自然保護區,森林覆寫率超過80%,另外也包括74種國家保護珍稀植物,18種國家保護動物。豐富的古生物化石和古冰川地貌則形成天然的“地質博物館”。

震後三年,九寨溝“滿血複活”了嗎?

▲ 國寶大熊貓。攝影/張小平

九寨溝的“熊貓海”,也并非空穴來風。一條白水江,将九寨溝與2016年剛進入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的大熊貓國家公園相連接配接。除了大熊貓,還有金絲猴、小熊貓、紅腹錦雞……這裡堪稱是西南地區自然生态的一個縮影。

震後三年,九寨溝“滿血複活”了嗎?

▲ 小熊貓。攝影/嚴肅

生活在九寨溝的藏胞則深愛自然,在他們的傳說裡,達戈山與沃洛色嫫山,是一對戀人神靈,原始森林是女神的長發,一串串湖泊則是女神梳妝打扮的臉盆……藏漢羌回等多個民族在這條牧區向農區的過渡區域融洽相處,是以這裡的文化既有高原的神秘,又得以博大包容。

震後三年,九寨溝“滿血複活”了嗎?

九寨溝周圍

還要多少個“九寨溝”?

九寨溝的自然、人文、生态價值,可稱中國的人間瑰寶。其實若以九寨溝為中心,拔高萬米,四目遠望,西秦嶺和岷山兩大山系隐約溝連,秦巴山區、青藏高原、黃土高原三大地形在這裡交彙,以九寨溝為基點,一條自然風光和生态價值十足的珍寶之鍊,徐徐展開。

隻不過,這些如同九寨溝一般的“珍寶”景觀,因為山勢險峻,交通不便,“久在深閨無人識”,多是自駕驢友們的心頭好。

震後三年,九寨溝“滿血複活”了嗎?

▲ 九寨溝周邊地區,有衆多景觀相似地。制圖/Paprika

川西高原 | 有條遺落的人間天路

318國道在嶺谷之間奔騰,穿越諸多橫斷山,銘刻着自川入藏的世界奇觀,而川藏北線317國道,雖然不若318國道雄奇壯麗,卻因九寨溝和她的姐妹們,多了幾分溫軟。

震後三年,九寨溝“滿血複活”了嗎?

▲ 318國道。圖檔/視覺中國

自成都出發,在汶川三江,感受地震之後重生的地貌魅力,第二站,就是位于岷山南麓松潘縣境内的黃龍國家地質公園。她與九寨溝同為山區喀斯特景觀,卻将鈣華堆積發揮到了極緻。

震後三年,九寨溝“滿血複活”了嗎?

▲九寨溝黃龍景區五彩池遠景。 攝影/高屯子

在這裡,冰雪融水和地表水融入大量碳酸鈣物質,天長地久,形成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植物殘枝與鈣華合成圍堤,地勢高低起伏,就形成了階梯。地表鈣華猶如一條黃色長龍蜿蜒在雪山峽谷中。随處灑落的彩池,則構成龍的鱗片與肌理。這其中,海拔3900米的五彩池為黃龍畫龍點睛,在此俯瞰, 693個鈣池如同琉璃鑲嵌在森林裡。岷山主峰雪寶頂之下,雪山彩池,峽谷森林,猶如仙境。

震後三年,九寨溝“滿血複活”了嗎?

▲ 黃龍五彩池地表鈣化景觀近景。攝影/高屯子

沿黃龍,過九寨溝,再往北行,甘肅東南和西南的兩角——隴南和甘南如“雙風貫耳”,環抱着九寨溝。

在甘肅隴南 | “九寨溝”隻是尋常

念叨着“早知有隴南,何必下江南?”的隴南人,對九寨溝的心态是比較複雜的。畢竟隴南地貌之奇險,并不遜于九寨溝。乃至于坊間一直流傳着一個謠言:本屬于甘肅的九寨溝“風景尋常”,不受重視,因而劃給四川,換來了碧口水電站……

震後三年,九寨溝“滿血複活”了嗎?

▲ 文縣天池近景。攝影/冉創昌

文縣碧口人确實是說川話,吃川味的,可見隴南“隴蜀文化”之複雜。隴南人對自然奇觀的驕傲自有其資本。隴南并不同于甘肅一般風鹹水硬的印象,而是山川巍峨,層岚疊翠。嘉陵江上遊一級支流白龍江,與其他3700多條各級支流,一起支撐起“隴上江南”的盛景。

震後三年,九寨溝“滿血複活”了嗎?

▲ 文縣天池全景。攝影/冉創昌

有着兩千多米的高度落差的宕昌官鵝溝,可稱是隴南的小“九寨溝”,且不說高山平原之間生長的湖泊群,更有連綿18公裡的高山峽谷和遠方的雷古雪山;文縣洋湯天池,則凝聚了高山湖泊的靜美,至若如康縣陽壩,兩當等地,也都多有山水交融的盛景。

震後三年,九寨溝“滿血複活”了嗎?

▲ 官鵝溝秋色。攝影/冉創昌

甘肅甘南 | 大寫的山河

甘南這一甘肅的西南角,同時被長江黃河兩大“母親河”所鐘愛。光有西秦嶺與岷山的碰撞是不夠的,黃河、長江兩大水系的彙聚,讓甘南充滿靈氣。黃河自西向東,又掉頭西去,橫跨川、青、甘三省,留下東西直徑達100公裡的“天下黃河第一彎”,單憑一個觀景台難以窺其風貌,隻有在飛機上俯瞰,才有機會欣賞到如此山河壯美。

震後三年,九寨溝“滿血複活”了嗎?

▲ 甘肅甘南瑪曲縣“九曲黃河第一彎”景區。攝影/楊文傑

甘南的“九寨溝”,少了幾分水的靈氣,多了些許山的巍峨。卓尼大峪溝國家森林公園、臨潭縣冶力關國家森林公園,蓮花山自然保護區……在這些地方,青藏高原向黃土高原過渡,高山草場、原始森林、低山草甸、灌木、田地依次展開。它們或許不若九寨溝一般更層次分明,更極緻,卻是一整套更為宏大的生态系統。

震後三年,九寨溝“滿血複活”了嗎?

▲ 甘南紮尕那。攝影/李文博

從隴南山地、甘南高原到川西高原,在這第二階梯向第一階梯交彙、過渡之處,還有更多如同九寨溝一般潛藏的人間秘境。而在絕美的景色之外,它們往往也如同九寨溝一般,面臨複雜多變的地質情況,與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威脅。

震後三年,九寨溝“滿血複活”了嗎?

▲ 秋日九寨溝。攝影/仙人闆闆。圖檔/圖蟲·創意

九寨溝周圍,還有多少個九寨溝?又有多少個九寨溝正在消失呢?看到大自然的美與脆弱,對于我們同樣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