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你發現沒,那些不發朋友圈的人,十有八九是這3種人,是否有你?

作者:厲論

“快看快看,劉波這小子八百年不發朋友圈了,今天竟然破天荒發了張風景照。”

“嘿嘿,這小子,再不發朋友圈我還以為失蹤了呢。”

在你的身邊,有沒有那種朋友圈三天可見或者根本就從來不發朋友圈的人?

你發現沒,那些不發朋友圈的人,十有八九是這3種人,是否有你?

01取得巨大成就的人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一種經曆,在某個酒宴上經人介紹認識了一位行内的大佬。

可能他是某位身家億萬的富豪,或是掌握着巨大權力的上司。

酒席上你頻頻向他敬酒,讨得這位大佬的好感。

接着找到一個恰當時機,表達了希望加上大佬微信多多聯系的想法。

借着酒勁大佬也很爽快,你畢恭畢敬地加上了他的微信。

你發現沒,那些不發朋友圈的人,十有八九是這3種人,是否有你?

達到目的的你心花怒放,一臉笑意地再次向大佬敬酒,内心卻無比地想立刻打開微信,去窺探窺探大佬的私生活。

但當着大家的面你表現的風輕雲淡,等酒席散去,坐在回家的車上時,你便迫不及待地打開他的朋友圈想要一探究竟。

等你打開之後便會發現,大佬們的朋友圈并沒有你想要看到的内容,沒有老婆孩子,也沒有出去遊玩的照片,更不會有自拍。

你發現沒,那些不發朋友圈的人,十有八九是這3種人,是否有你?

其實,對于這些取得巨大成就的人,朋友圈無非就是三種狀态。

一種是朋友圈範圍僅僅三天可見,但目前能看到的并沒有任何東西,或許之前也發過一些東西,

一種就是從開通朋友圈到現在一條都沒發過,完全是一片空白,或是根本就沒開通朋友圈,在他的首頁完全看不到朋友圈這個選項。

你發現沒,那些不發朋友圈的人,十有八九是這3種人,是否有你?

還有一種就是朋友圈也會發一些内容,但都是轉發的一些官方公衆号的文章,比如《人民日報》、《環球時報》這些,完全看不到自己的内容。

讀到這裡,你是不是也正在回想自己所認識的這些大佬們的朋友圈,發現他們竟然有着驚人的相似。

其實,這些能夠在某一領域取得成就的人,在行事上都有着一些共同的特點。

他們有主見,不會盲目跟風。

許多人一看到社會熱點新聞,在看了兩個自媒體視訊或是文章後便會情緒激動,忍不住大放厥詞,表達自己的看法。

你發現沒,那些不發朋友圈的人,十有八九是這3種人,是否有你?

但對于這些大佬們,他們往往會十分慎重,不會輕易發表自己的看法。

有句話叫做未知全貌、不予置評,在這個人人都是自媒體的時代,網絡上的資訊魚龍混雜。

比如曾經的南京彭宇案,從肇事者到救人者、再到肇事者,來回的反轉讓人已經難以對他人在網絡上随意釋出的資訊産生信服。

再比如2023年春節所發生的徐聞港徐老太案,最開始釋出的視訊中是徐老太的車被人别停,還被黑車司機怒砸引擎蓋。

但事件後來又不斷發生反轉,證明了開車人并非徐老太,并且徐老太的車并沒有遵守交替通行的規則,是插隊的那一方。

你發現沒,那些不發朋友圈的人,十有八九是這3種人,是否有你?

不知道那些急于“伸張正義”的“熱心人”,在事件反轉後心中是作何感想,是不是後悔莫及。

大佬們能夠取得成就,很重要一點就是謹言慎行,對于自己拿不準的事情不草率地作出評價。

一個言出必行的人,和一個滿嘴跑火車的人,哪一個更值得人信服,結果顯而易見。

是以,為了使自己的話更具有信服力,大佬們的朋友圈更加地謹慎一些,當一些事情自己能夠百分之百地确定之後,才會發表自己的看法。

至于家庭生活或者自己的感受,在這個紛繁錯亂的世界,誰也不想天天看你分享家長裡短雞毛蒜皮的小事,更不必說那些深夜的無病呻吟。

你發現沒,那些不發朋友圈的人,十有八九是這3種人,是否有你?

大家朋友圈裡應該都有這種人,每天各種傷感文案,不僅自己狀态低下,還給朋友圈裡的朋友帶來各種負面情緒。

這樣的人怎麼可能取得什麼成就,是以對于大佬們來說,他們能夠取得巨大成就,在朋友圈上就可以看出他們的獨到之處。

02做事小心謹慎的人

朋友圈的本意就是讓大家分享生活,但生活本就是屬于自己的私密空間,在分享的同時,很有可能給你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小李是位外科醫生,心地比較善良,做事比較厚道,也很受同僚們的喜歡。

你發現沒,那些不發朋友圈的人,十有八九是這3種人,是否有你?

平時小李工作忙,對于家人陪伴的也較少。

暑假裡,好不容易湊了個假期,小李打算帶着老婆和一雙兒女去海南度假幾天。

一家人懷着美好的心情,坐着飛機來到了三亞。

在海邊散散步,吃吃燒烤與小海鮮,吹吹海風,看看海邊的落日,一家人生活十分幸福,在海邊還留下了一張美麗的合照。

沒想到正是這張合照,給小李惹來了一系列麻煩。

你發現沒,那些不發朋友圈的人,十有八九是這3種人,是否有你?

晚上回到酒店,小李便将今天與家人的合照發到了朋友圈裡,一家人整整齊齊,高興地在沙灘上遊玩,背後是藍天大海,十分舒暢。

朋友圈發完便收到了不少點贊,朋友們紛紛評論道:

“可以啊小李,一家人玩得不錯呀。”

“真美,明年我也要去。”

“你小子,也不跟兄弟們說一聲便偷偷跑出去玩了,回來要自罰三杯!”

就在這些歡樂的評論中,還夾雜着同僚小美這樣一句話:

“李哥你去了三亞呀,回來時一定要給我們帶些免稅店的商品哦。”

你發現沒,那些不發朋友圈的人,十有八九是這3種人,是否有你?

看到小美的評論,小李也以為就是句玩笑話,大方地回了個“沒問題”。

結果就在小李回複後的第二天,小美就真煞有其事地列了份清單,清單上不僅僅有免稅店裡的商品,還有着不少海南特産。

小李是個厚道人,心想既然昨天在朋友圈裡答應了同僚,以後擡頭不見低頭見,不好意思不幫這個忙。

你發現沒,那些不發朋友圈的人,十有八九是這3種人,是否有你?

于是,在以後的幾天裡,小李一家人除了遊玩,就是全三亞到處采購小美要的東西。

等到回去那天,在免稅店裡光為了小美的東西,就快花光了小李一家人的額度,惹得本來想買不少化妝品的妻子十分不滿,跟小李生了一場氣。

上飛機時因為小美的這些東西,行李還超了重,付了大幾百塊的托運費。

原以為東西帶過去總算是任務完成了,但沒想到更糟心的事情還在後頭。

你發現沒,那些不發朋友圈的人,十有八九是這3種人,是否有你?

要帶的東西是一樣不少地帶給了小美,但小美僅僅就是開心地表示了一下感謝,竟然也沒說付錢的事情。

小李想着都是一個科室上班的同僚,也不好意思開口要。

就這樣一直拖了一個多月,忍無可忍的老實人小李終于忍不住了,也不講情面了,直截了當地找小美開口要了錢。

沒想到這話到了小美耳朵裡,隻見她恍然大悟道:

“你看看你李哥,不就這點錢嗎,我也是最近忙給忘了,現在馬上給你就是了。”

你發現沒,那些不發朋友圈的人,十有八九是這3種人,是否有你?

小美這樣輕飄飄的一席話,在同僚面前倒顯得小李太小氣了,搞得小李裡外不是人,做了好事還落得個壞名聲。

這件事以後,不管是去哪玩,朋友圈小李是再也不發了,實在想分享也是設定部分人可見,僅僅幾個好兄弟能夠看到。

03内心富足的人

很多人喜歡發朋友圈,其實是内心空虛寂寞的一種表現,在生活裡缺乏朋友和關注度,是以才會頻繁地發朋友圈。

你發現沒,那些不發朋友圈的人,十有八九是這3種人,是否有你?

這種人往往一天能發好幾條甚至幾十條朋友圈,旅個遊、爬個山要發朋友圈,甚至吃個飯、下個雨也要發朋友圈。

常常一打開微信,朋友圈那裡就是他的頭像在閃着紅點。

這種人最大的特點就是看似生活快樂,每天過得很精彩,有些甚至朋友還不少。

但在他生活裡卻沒有幾個知己好友能夠交心,内心深處寂寞,是以才會頻繁地發朋友圈來彰顯自己的存在感。

你發現沒,那些不發朋友圈的人,十有八九是這3種人,是否有你?

每次發完朋友圈,還會頻繁地看有沒有人點贊、有沒有人評論,隔幾分鐘一看,生怕沒人關注自己。

如果有人點贊或者評論,他會為了顯示自己很忙而等一等再回複,如果沒有人點贊或者評論,他則會又患得患失起來。

心裡會忍不住地自己嘀咕起來:是不是大家都在忙呀?是我的朋友圈沒意思?還是大家不想評論我呀?

在受到大家關注之前,他會陷入不斷地精神内耗之中。

或者這種人屬于表演型人格,就是要不斷地在朋友圈裡嘩衆取寵,讓大家覺得自己有意思。

你發現沒,那些不發朋友圈的人,十有八九是這3種人,是否有你?

不管是屬于哪種,都是一種很病态的表現,真正内心富足的人,是不在乎别人的看法的。

就像《送東陽馬生序》中那句“心中有足樂者,不覺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自己内心充足,将生活過給自己看,這樣才能讓自己真正地快樂起來。

04後記

朋友圈開發出來的本意是給朋友們提供一個互相交流、互相聯絡的平台,在這裡你會看到遠隔千裡的朋友的動态。

但在使用中,很多人卻将它給變了味,将它作為窺探别人生活的工具,或是達到自己某種目的的手段,讓朋友圈變得不那麼純粹起來。

當然,還是衷心地希望大家能夠健康合理使用它,讓朋友圈真正地成為你與朋友交往的一個紐帶,為大家的生活增添幾分色彩。

參考信源:

  1. 《人民日報》探析“朋友圈”現象:對待“朋友圈”應有态度——人民網
  2. 微信朋友圈行為動機研究——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