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技術理論看似簡單,卻越學越虧錢?

作者:白貓學堂

從懵懂,到入門,很多散戶最終走上了技術炒股的路線。

但大部分人都會經曆一道坎,就是技術越學越虧。

原本可能買錯一個股票,幾個月虧了20-30%,現如今,一個禮拜就能虧損20-30%。

當然,技術不會讓你一次虧光,偶爾也會賺一點錢。

但總體而言,會在學習的路上,越虧越多,漸行漸遠。

于是有人就會覺得,股票裡學習技術太扯淡了,好像一點用處都沒有。

其實,不是技術沒有用。

而大部分散戶,學了技,卻沒有懂得術。

技術理論看似簡單,幾句話而已,實際在運用層面,那就是一段很曲折的路了。

很多人學習技術,是通過看一些書,一些圖形。

這種方式非常的片面,因為書裡摘抄的,都是成功案例,卻沒有任何的失敗案例。

現實情況,技術失效的案例,并不占少數,很多時候你的買點和賣點,就恰好在技術失效的情況裡。

也就是說,有主力專門利用技術的一些方式,騙其他的資金來接盤。

技術自然也就成了一把雙刃劍。

或者說真相是,技術也有高階低階,高階的技術開始割低階技術的韭菜。

技術面的情況很多,技術本身也是一個非常苛刻的東西,需要滿足很多的條件,才會彰顯有效性。

為什麼技術理論看似簡單,卻越學越虧錢?

說一些關于技術的真相吧。

第一,資金體量越大,技術面越有效。

一陽改三觀的情況,經常會發生。

也就是,技術上很多東西,會因為1-2天市場的變化而改變。

但這一些情況,僅局限于小資金範圍。

那些每天成交幾千萬的股票,出現任何的情況都是正常的。

因為很少的資金就可以在短線改變技術形态,自然原本的技術面就失效了。

但是整個市場,比如指數,想要改變的難度就非常大,或者說也沒有資金敢去改變。

指數是所有資金合力走出來的結果,資金也隻能跟随指數的走勢而應對。

是以,很多專門研究指數的技術,準确率比起個股,明顯要大很多。

第二,技術服從于市場,資金決定一切。

散戶運用技術,存在一個緻命弱點,就是給技術找理由。

比如,技術已經出現破位了,但總覺得業績好,還有上漲的理由。

技術的破位,确實有存在騙線的情況,但如果2-3天無法收複,那就是有效破位。

技術本身,一定是服從于市場的,是資金最終的選擇,而不是臆想的結果。

比如,一家上市公司,就是業績暴雷了,而且不可逆。

技術上的形态再怎麼好,也會在一瞬間被改變,開始走下坡路。

資金是這個市場裡的老大,技術圖形,就是這些資金畫出來的。

是以技術本身是一個結果,資金才是決定一切的本因。

第三,突發性,改變不了趨勢。

技術當中,有一個絕對的重點,叫做趨勢。

突發性的一些情況,是無法撼動趨勢的。

因為趨勢是大量資金堆積出來的,淩駕于短線的技術之上。

除非是一些不可逆的利空,否則,主力是不會願意刻意改變自己的交易方向的。

趨勢本身,也是一種交易技術。

指的是資金形成的一種勢能,不會因為短線的波動而改變。

這種勢能之是以有效,是因為趨勢本身是技術的疊加,是資金在博弈後形成的方向。

而突發性,意味着所有的資金都沒有做好準備,他們的交易方式,交易手法,都是臨時的。

臨時的政策本身,會在短暫的分歧之後,再次形成統一,繼續符合趨勢的走向。

第四,周期越長,技術的有效性越強。

技術要和周期搭配,才是相輔相成。

越短線的技術,失效的機率越高。

因為周期越長,資金運作起來就越慢,不太可能會背道而馳。

周線級别,月線級别的突破,比起日線級别的突破,就一定要更靠譜一些。

短周期的技術,容易因為突發因素,以及主力的刻意洗盤,而産生欺騙性。

但是,主力的洗盤,不會針對長周期,比如周線,月線,那樣就難度太大,成本太高了。

是以,短線技術的不确定性,可以通過把周期拉長去彌補。

或者通過周期的規律去做技術的對沖,實作一定的技術套利。

技術本身是一個機率問題,尋找大機率的技術有效性,才是該做的事情。

第五,人為的技術面,一定存在破綻。

很多技術面的東西,是人為的,是刻意的,并不是市場的合力。

這種技術面的東西,一定是存在破綻的。

就好像,資金不會在高位接盤,就一定想着在高位派發。

它既要呈現出有資金入場的迹象,又要拉升股價,還要吸引跟風盤,還要出貨。

主力那麼忙,在技術面上就一定會有展現。

量能不足,就會刻意的對倒補量。

跟風盤不足,那就會反複震蕩,并且拉出大陽線吸引。

沒人接盤,會拉高一線,然後拼命砸盤,通過散戶補倉來派發籌碼。

各種人為的技術面,最終一定會有扭曲變形的地方,去折射一些資金的意圖,這個是關鍵。

看圖,還要看圖背後的資金意圖。

從實踐中去學習技術,總結技術的經驗,才是最好的方式和方法。

書本上那些刻意的知識,不是沒有效果,而是發生在了特定的情況。

股市在重複着很多的規律,但規律和規律之間,卻有着細微的變化。

圖形一樣,量能不一樣,情況就不一樣。

圖形一樣,量能一樣,但是階段不一樣,結果還是不一樣。

如果你沒法從技術圖形中,去解讀主力的真正意圖,那一切都隻是徒勞,因為,你看到的是一個死的東西。

任何技術圖形,都是人為操控的。

技術是死的,人是活的,是以結果就是不确定性的。

為什麼資金體量大了,就要分倉,因為總會有超出認知的情況發生。

風險控制,也是炒股技術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隻不過散戶對此的認知并不充分。

在一知半解的技術加持下,想要走很遠,幾乎是不可能的。

隻有經曆過漫長的技術沉澱,市場的洗禮,才有可能在技術的輔助下,獲得不錯的投資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