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AI:自動駕駛電動水上的士背後的“大腦”

作者:船艇港

倘若Verne Mobility公司的宏偉願景成為現實,城市交通水道将煥然一新。屆時,自動駕駛的電動水上計程車和渡輪将行人和貨物從海岸的一側優雅地運送到另一側。而那些傳統的公共汽車、卡車、送貨車和汽車,隻能無奈地看着河邊擁堵的交通。這場交通革命,将讓水上交通成為城市的新寵,展現出别樣的魅力和活力。

AI:自動駕駛電動水上的士背後的“大腦”
AI:自動駕駛電動水上的士背後的“大腦”

運輸乘客和小型貨物

該公司稱,2022年公路運輸成本增加了13%,這一資料不禁讓人深思。城市居民一生中有3年時間都在堵車中度過。Verne的目标是通過提供由人工智能軟體驅動的電動ASV(自動水面交通工具)緩解這些問題和其他城市問題,比如柴油污染的空氣對健康的影響。

AI:自動駕駛電動水上的士背後的“大腦”
AI:自動駕駛電動水上的士背後的“大腦”

這一概念的核心是7.5米(24英尺)長、3.2米(1.5英尺)寬,2.5米高的鋁制雙體船船體,總重2.2噸。它的設計極具靈活性,可以根據需求進行改裝和定制,無論是搭載乘客還是運輸貨物,都能輕松應對。

在動力系統上,它搭載了MPower科技的50千瓦(≈65馬力)電動機、推進器快速充電功能。速度方面,ASV在5-25節的範圍内自由馳騁,乘客版最多可容納10人和1名船員,航程50海裡。吃水深度僅為0.6米,這意味着它能在各種水域環境中輕松穿梭,不受限制。

AI:自動駕駛電動水上的士背後的“大腦”

人工智能在排程領域将大放異彩,無論是為乘客提供便捷的出行服務,還是為貨物打造高效的物流體系。該公司立志在阿姆斯特丹、曼谷等城市的河畔,精心布局一系列站點,這樣的布局,讓路線調整變得遊刃有餘,需求響應更加靈活多變。通過人工智能的精準排程,一個近乎“零誤差”的準時系統将應運而生,讓人們在每一次出行時,都無需擔憂等待的焦慮,因為下一次出發的等待時間将永遠被鎖定在幾分鐘之内。

AI:自動駕駛電動水上的士背後的“大腦”

随着電商的興起,小件貨物的配送需求日益旺盛。然而,傳統的送貨服務在面對城市交通擁堵時,常常顯得力不從心。幸運的是,人工智能在貨運領域的應用為這一問題提供了解決方案。這一變革,無疑為送貨服務帶來了福音,也讓人們在享受便捷購物的同時,更加感受到了水上科技的魅力。

成本效益

Verne船隊的自主性,得益于尖端的人工智能技術,先進的雷射雷達和其他感覺傳感器将資料提供給中央決策算法,在任何船在任何航線上出海時,該算法都會了解更多資訊,并提高所有船隻的效率和安全性。

所有這些都有助于提高成本效率。通過降低能耗、縮短出行時間和優化營運效率,該系統為營運商和乘客提供了可持續且負擔得起的交通解決方案。

AI:自動駕駛電動水上的士背後的“大腦”
AI:自動駕駛電動水上的士背後的“大腦”

與許多其他系統不同,Verne的想法是一種子產品化的方法。無論是由私人公司還是市政府擁有并營運的項目,Verne都可以從一艘船開始,然後根據需求建造更多的站點和船隻,逐漸擴充成龐大的水上交通網絡。

AI:自動駕駛電動水上的士背後的“大腦”

這款自動駕駛的電動水上的士,由波蘭的頂尖設計師和工程師聯手打造,将全電動驅動與高效熱系統完美結合,不僅自動充電,還内置太陽能闆,可實作全天候無人操作。

公司聯合創始人Sławomir J.Chodor表示,Verne為企業提供了“一個新的機會,可以建立一個創新的移動水上運輸平台,為水運替代燃料帶來新的商機。”

AI:自動駕駛電動水上的士背後的“大腦”
AI:自動駕駛電動水上的士背後的“大腦”
AI:自動駕駛電動水上的士背後的“大腦”

巨大的電動水上的士市場

無論是Verne的解決方案還是其他方案,城市水上運輸對電動船艇來說都是一個巨大且不斷增長的機會。水翼艇先驅Candela去年秋天在斯德哥爾摩推出了他們的第一艘P-12水上的士,其中一條P-12線路将于2024年晚些時候在該市的當地交通系統中投入使用。

同樣在斯德哥爾摩,Zeabuz于去年6月推出了世界上第一艘商業自動客運渡輪。裡斯本計劃營運10艘電動客運渡輪,其中第一艘已投入營運。在曼谷,德國Torqeedo電動發動機已其為河流通勤船提供動力。

愛爾蘭的Artemis科技公司是2023年Gussie商業客船電動船大獎的獲獎者,準備在2024年推出他們的EF-24高速水翼船e-ferry。2022年的Gussies獲勝者Kochi Metro公司将很快擁有78艘電動化船隻為印度城市提供服務。

城市正在呼喚嶄新的解決政策,而Verne這類公司早已蓄勢待發,懷揣着滿腔熱情,準備伸出援手。正如Chodor所言:“我衷心期盼這一提案能成為發達城市與發展中城市在氣候目标上攜手共進的橋梁,確定全球水上城市交通出行不再被忽視,共同邁向更加綠色、可持續的未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