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民币的錨,變了?

人民币的錨,變了?

天天說錢

2024-04-24 12:30釋出于廣東天天說錢官方賬号

原創 劉曉博

央行印鈔方式之變,我昨天做了分析。不少讀者反映說,沒有看懂。

由于這件事比較大,财政部表态之後,央行也有表态。是以我決定再寫一次,盡量讓大家了解這件事。

昨天(4月23日),堪稱中國貨币史上重要的一天,一個重磅的貨币政策工具,被正式預告了,這就是:央行将把在二級市場上買賣國債常态化。

這意味着三件事:

第一,人民币的“錨定物”發生了重要的變化。之前更多地錨定美元等硬通貨,未來将主要錨定中國國債。

第二,央行投放基礎貨币(也就是民間說的印鈔)的方式發生了重大變化,未來将以買國債為主管道。收回貨币的方式,則是減持國債。

第三,未來存款準備金率這個工具将長期休眠,屆時中國央行将跟美聯儲一樣,有了真正意義上的“縮表”和“擴表”。

先看财政部的表态。

4月23日)人民日報在第十版頭條位置,發表了署名為“财政部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的文章。

人民币的錨,變了?

這篇文章的題目是《堅持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談到财政與金融政策協調配合的時候,有如下表述:

完善基礎貨币投放和貨币供應調控機制,支援在央行公開市場操作中逐漸增加國債買賣,充實貨币政策工具箱。

上個月,關于央行是否要在二級市場購買國債有過一場大讨論,當時我也做過分析,認為這是早晚的事情。

現在,财政部表态了:支援央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逐漸增加國債買賣。

與此同時,财政部把這種行為跟“充實貨币政策工具箱”和“完善基礎貨币投放機制”聯系了起來。

由此可見,央行在二級市場買賣國債的重要性。

同一天,央行主管的《金融時報》采訪了央行有關負責人,這篇報道的标題是“長期國債收益率将運作在與長期經濟增長預期相比對的合理區間内”。由于太專業,關注的人不太多。

在這篇報道的最後,有非常重要的關于央行買賣國債的表态:

人民币的錨,變了?
人民币的錨,變了?

央行也證明了,即将在二級市場展開國債買賣,并把它作為一種流動性管理方式和貨币政策工具。而且還說,這種操作可以配合财政進行赤字融資!

對于老百姓來說,你需要知道到的是:第一,央行印鈔方式發生了重大變化;第二,人民币的錨定物發生了重要變化。

改革開放以來,人民币最重要的印鈔方式是“外彙占款”。

所謂“外彙占款”,就是中國的出口廠商獲得貿易順差後,到手了很多美元、歐元之類的外币,但這些錢無法在中國直接使用,需要換成人民币。

中國加入世貿後,外彙順差巨大,央行印了很多人民币來收購這些外币。收購的外币就構成了外匯存底,印出的人民币就成為增量貨币。

由于增量人民币太多,央行擔心通脹,就不斷提高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把部分鈔票當機起來。

為了防範金融風險,央行要求每家銀行按照吸收存款的比例,向央行交存款準備金,這就是存款準備金率。假設存款準備金率是10%,則銀行每吸引10億存款,就要被央行當機起來1億元資金。

中國的銀行存款準備金率最高的時候,曾達到過22%。通過這種方式,把外彙占款超發的人民币當機起來,需要的時候通過降準方式慢慢釋放。

2014年中國外匯存底見頂之前,人民币的發行方式基本上是“外彙占款”,這期間人民币的錨可以了解為美元、歐元等硬通貨。

2014年之後,央行印鈔的方式多元化了。一部分是降準,就是把之前“以美元為錨”超發的人民币釋放出來;另外一部分就是MLF(中期借貸便利)和PSL(抵押補充貸款)等方式。後面一種方式的錨定物,是國債等國内高等級債券。

從2014年到2024年初,這期間的印鈔方式是“混合型”的。

現在,央行存款準備金率已經降低到了7%。以中國的國情,未來很難低于5%(為了防範風險)。西方大幅低于5%,是因為“超額存款準備金率”顯著高于中國。

是以,繼續降準、釋放外彙占款超發貨币,中國還有一些空間。但空間不大了,之前以美元為錨超發的人民币,快要釋放完了。

央行在二級市場裡購買國債,将成為新的印鈔方式。

根據人民銀行法,央行不能直接向财政部購買國債,或者包銷财政部發的國債,這是為了避免赤字貨币化,降低貨币的信用。很多央行也是這樣規定的。

但通過二級市場買國債,各國都是允許的。比如各大銀行買國債,然後到二級市場裡賣給央行,這是允許的,因為有了風險隔離層。

央行買國債的錢,是憑空生出來的,也就是印出來的。買了國債,作為資産反映在央行資産負債表上,可以記錄央行印了多少錢,便于公衆監督,增加貨币信用。

美聯儲目前印錢,也是二級市場購買國債,或者房地産行業的MBS(抵押支援債券)。這意味着,美元的錨是美國國債。

當中國央行的印鈔方式,從“外彙占款”變成“購買國債”,意味着人民币的錨從美元變成了中國國債。

這是一個重大曆史性的變化。

人民币的錨,變了?

上圖是央行最新的資産負債表。

紅框裡的“外彙”,就是外彙占款方式發行的人民币,3月末還有22.69萬億人民币。

而目前的基礎貨币不過是37.09萬億。中國目前的304.8萬億的廣義貨币M2,就是通過這37.09萬億基礎貨币衍生出來的。

目前人民币基礎貨币中,外彙占款(也以美元為錨發行量)達到了61%。

其他的發行抵押物,主要是對其他存款性公司債權,也就是PSL、MLF、再貸款等。

央行目前持有1.524萬億的國債,這些都是特殊國債,在特殊時期買的,長期保持穩定。未來,這個項目下的數字會每月都有變化,趨勢是越來越多。因為未來的貨币發行方式,将以央行購買國債為主了。

從以美元為錨,到以中國國債為錨,會帶來哪些變化?

第一,擺脫對美元、美國國債的依賴,增加自己貨币的定價權、話語權。

中美戰略博弈将常态化、長期化,美國在金融上常常使用長臂管轄,中國需要降低對美元、美國國債的依賴。

近年來,中國一直在減持美國國債,從2013年最高時持有1.3159萬億美元,減持到了上月不足8000億美元。外匯存底中美元占比,也在不斷下降。

第二,央行常态化買賣國債,可以更好地配合财政進行赤字融資。這有利于解決房地産拐點之後的财政增收壓力。

房地産出現了曆史性拐點。這不僅僅是房地産行業的拐點,還是财政體制的拐點,政府和市場關系的拐點。

目前中央政府的債務,也就是國債的餘額是30萬億(2023年末),地方債餘額是40萬億。此外,地方政府還有60到70萬億的城投債。地方政府全口徑的債務超過100萬億。

在居民買房欲望低迷,不願意加杠杆的情況下,要振興經濟隻能是政府加杠杆,尤其是增發國債。

國債增發了,就需要有足夠的買家,足夠的活躍度。央行用新增貨币來買國債,正當其時,可以解決一系列難題。

第三,人民币以國債為錨,怎樣增加人民币的國際信用?繼續增持黃金恐怕是大機率的。

下圖是過去10年,主要國家或地區央行增持黃金情況。

人民币的錨,變了?

俄羅斯和中國,因為跟美國戰略博弈的問題,都大批量增持了黃金。以中國經濟體量之大,未來恐怕要持有跟美國相當的黃金儲備,才夠用。

當人民币以中國國債為錨的時候,需要黃金來幫襯一下。

第四,央行購買國債,還意味着“印鈔”的錢将首先流向财政。

大家見過這種場面吧:在婚禮或者慶典上,把高腳杯一層一層像金字塔疊放起來,從最上面的酒杯開始倒紅酒或香槟,然後讓酒逐漸流到下面的杯子裡。

央行印鈔過程,也可以這樣了解。新的貨币生成後,就流入最上層那個杯子裡,這時候利率最低;這個杯子滿了,就流到第二層4個杯子裡,這時候利率就有所上升;然後流到第三層,利率繼續上升。

之前通過中期借貸便利、抵押補充貸款、再貸款方式印鈔,第一個杯子往往是大銀行、政策性銀行或者被重點扶持的企業。

當印鈔方式變為買國債後,第一個杯子事實上就變成了财政。買國債的印鈔方式,對财政的支援力度将更強,更集中。

是以,常常有人把央行買國債跟QE(量化寬松)畫等号。

對此,央行的表态是:一些發達經濟體央行在正常貨币政策工具用盡情況下,被迫大規模單向買入國債來實作貨币政策目标,而大陸堅持實施正常的貨币政策,人民銀行買賣國債與這些央行的量化寬松(QE)操作是截然不同的。

我的判斷是:央行買國債,對于中國國内的資産價格整體構成利好,對解決财政難題構成利好。對國際黃金價格,也構成間接的、長期的支撐。

檢視原圖 448K

  • 人民币的錨,變了?
  • 人民币的錨,變了?
  • 人民币的錨,變了?
  • 人民币的錨,變了?
  • 人民币的錨,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