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朔爾茨一年半之内兩度訪華引熱議

作者:歐洲時報

4月14—16日,德國總理朔爾茨繼2022年11月4日之後,在不到一年半時間内第二次成功訪華。德國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是歐盟最大經濟體,近年經濟處于持續疲軟的“技術性衰退”狀态。評論稱若把“曆史性的高通脹率”計算在内,德國與歐盟經濟均處于“嚴重衰退期”,急需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2022年11月,朔爾茨總理率領龐大的商業代表團訪華,是新冠疫情以來首位對華進行正式通路的西方大國上司人。2024年4月,朔爾茨又作為當年首位西方大國上司人,再率“豪華”經貿代表團訪華,受到隆重熱烈的接待。中德分别為世界第二和第三大經濟體,彼此經貿聯系已不可分割,朔爾茨兩次通路都取得豐碩成果。

訪華前夕,德法兩國上司人舉行視訊會晤,協調對華經貿關系立場,聯合提出要實作對華經貿關系“再平衡”。愛麗舍宮在會晤後指出,兩國上司人協調了實作歐中經貿再平衡的立場,重申烏戰對歐洲安全的影響,要求中國發揮作用。朔爾茨和馬克龍強調“重新開機歐盟競争力,特别是深化歐盟資本市場的必要性”,建立歐盟“金融超市”,即推動銀行和金融界更加有效地支援經濟增長。馬克龍定于5月28日對德國進行國事通路,然後與朔爾茨共同主持兩國聯席内閣會議。歐盟媒體評稱,由于歐盟各成員國的金融規範難以統一,法德兩國難以形成一緻意見,在歐盟各成員國間實行重大金融改革後之前,“金融超市”隻能是一種理想。由于經濟實力存在差距,法德在歐盟經濟和金融政策問題上的分歧難以消除,法國的立場仍是希望對德國有所節制。

法國經濟界人士認為,德國作為歐盟第一大經濟體,經濟是否健康對歐盟各成員國影響極大。德國在歐盟對華經貿關系中的作用至關重要。新冠疫情和俄烏沖突以來,德國經濟一直處于“技術性衰退”狀态,也使歐盟經濟整體上萎靡不振,今後數年内恐難有根本性改觀。德國經貿界人士認為,德在與中國競争方面處于下風。歐盟批評中國廉價商品“淹沒”歐盟市場,對中國商品開展反傾銷調查,雙方經貿戰一觸即發。美國也批評中國生産過剩,特别是對高新科技産品提供高額補貼。歐盟2021年12月1日提出到2027年的“全球門戶”(Global Gateway)倡議,提出總額為3000億歐元的基建項目計劃。歐媒稱為“中國‘一帶一路’的對沖計劃”,提出所謂透明、遵守規則和勞工标準等條件,重點在未來發展領域如環境、數字等領域,意在與中國競争經濟影響力,新形勢下競争進入新階段。但兩年多過去了,由于資金來源沒有着落,成員國間政策協調不易,對俄能源制裁遭嚴重反噬,援烏和購買美國軍火耗資巨大,“全球門戶”計劃仍然停留在紙面上。

2023年7月2日,歐盟駐華大使抱怨對華經貿談判未能取得實質進展,歐盟希望擺脫對華經貿依賴。德國提出禁止對華出口戰略性化工産品。歐委會中止2020年底簽署的雙邊投資協定的準許程序。該協定的談判長達7年,歐盟追随美國以所謂的新疆人權問題為借口中斷準許程序。2022年12月,中國因防疫需要減少了阿莫西林和撲熱息痛兩種藥物的原材料出口,歐洲當即直呼受不了,要求中國增加對歐洲市場的供應量,說明無法擺脫對華經貿依賴。

德國是歐盟經濟領頭羊,主導歐盟經濟政策。歐盟對華三重屬性的“夥伴、競争者、制度對手”之謂來自德國,減少對華經貿依賴的“去風險與再平衡”也來自德國的對華戰略報告,但執行情況仍視需要而定。歐盟輿論稱,朔爾茨總理在2022年11月第一次通路中國時就表明,他更傾向于與中國和解而非對抗,現在也是如此。除了經濟合作,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太陽能闆和風力渦輪機的反補貼調查,德方希望中國“幫助結束俄烏沖突”,都被列為朔爾茨此行的主要議題。“兩天經濟,一天政治”。以工廠參觀開始,以政治讨論結束。經濟優先于政治,政治不能影響經濟,而是要“拯救經濟”。中國是德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國。德國對華貿易額2023年為2530億歐元,對華關系關乎未來、經濟、就業和增長。

2023年7月,歐盟提出對華經貿關系“去風險”,即減少對華商品依賴的政策,德國政府和企業均表贊同并積極參與。朔爾茨此行要為德國在華企業争取更多利益,要求中國進一步開放市場,為歐盟的對華政策辯解。朔爾茨要想完成歐盟傳遞的任務極難完成,因為德國的經濟支柱汽車業和化工業實難擺脫對中國市場的依賴,性命攸關。朔爾茨本次中國之行,卻使外界産生了相反印象,即降低了歐盟對華戰略的強硬程度。

4月12日,朔爾茨在回答記者就此訪目的提問時說:“中國确實是重要的經貿夥伴。”從朔爾茨訪華日程安排分析,德國重視發展對華經貿關系,重視中國超大的市場吸引力,重視兩國關系的廣闊前景,不言自明。德國汽車市場的半數以上在中國,德國汽車的原材料和技術市場在中國,德國承受不起汽車業受損對經濟的破壞。報道稱擁有650家企業會員的德國汽工協會(VDA)反對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懲罰性關稅。協會主席穆勒擔心對華貿易沖突影響“大量就業”。随行的汽車業巨頭均表示要加強對華合作,大衆集團計劃在合肥投資25億美元擴建生産和研究中心。朔爾茨在上海參訪中強調歡迎競争,支援歐洲開放市場,呼籲中國提供公平的競争環境,一語雙關。

德國總理府人士指出,“此訪目的既是加強對華經貿關系,也要說明歐盟對華經貿去風險化和多樣化”,同時承認“所有的重大國際問題,沒有中國的參與都難以解決”,比如歐盟極為重視的清潔能源建設和烏克蘭危機,都是與中方會晤的核心議題。德國是繼美國之後對烏軍援最多的國家,朔爾茨在赴華前與烏總統澤連斯基通話,允諾向烏提供第三套“愛國者”飛彈防禦系統。朔訪華期間呼籲中國在解決烏危機過程中發揮作用,烏總統澤連斯基做出相同表态,遙相呼應。

4月14日,朔爾茨抵達重慶,開始為期3天的訪華之行。中國作為德國最大的經貿夥伴,正值歐盟批評中國進行所謂的非正當經貿競争之際,朔爾茨率領龐大的企業家代表團來訪,向外界表明了通路的經濟意義。德國以經貿立國,2022年11月,朔爾茨率領由幾乎所有大企業家參加的大型經貿代表團訪華,一年多後第二次率領相同性質的代表團再次訪華,務實風格顯露無遺。德國媒體評稱,訪華的合作氣氛甚濃,德國對華關系“基本回到了默克爾時期”。

朔爾茨首次訪華隻有一天,僅在北京停留,這次則為三天,先後在三個城市停留,在對外出訪中絕無僅有。朔爾茨直言他這位中國的“老朋友”看到了中國的新變化。德方願同中方繼續加強兩國關系,深化各領域雙邊對話與合作,多次強調反對與中國脫鈎。西方政治家“不要看我怎麼說,要看我怎麼做”的口頭禅,再次得到充分論證。

中國國内生産總值第一季度同比增長5.3%,各項經濟名額均實作“開門紅”,國際社會看好中國的聲音增多,信心增長。國際金融機構普遍認為,中國仍是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最大的經濟體。今年是中歐關系大年。中法文化旅遊年順利進行,兩國交往高潮不斷。朔爾茨總理中國之行備受矚目,意大利重新開機對華高層交往,西歐大國都強烈希望加強對華經貿和投資關系。朔爾茨在G7峰會之前訪華,向世界傳達了積極的政治信号,同時也展現出有别于國内某些政客的不同格局。處于經濟低迷期的歐盟期待通過發展對華關系加速經濟回暖,中歐關系的發展前景更加明朗。

(本欄目文章為一家之言,不代表本報立場)

(編輯:冬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