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璟:劉伯溫兒子,對朱棣說了一個字就被打入死牢,最終以死殉節

作者:蜀山史道

前言

劉伯溫,作為明朝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他的兒子劉璟更是一位不可忽視的人物。在與朱棣的交往中,劉璟展現了無畏的勇氣和堅定的信念,甚至不懼直言不諱。

在那個動蕩不安的年代,一個家族的三個人,是如何在權力的旋渦中掙紮求存,又是如何在國家危難時刻秉持節操,最終以死殉節的?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劉家的故事,去感受那段波瀾壯闊的曆史。

劉璟:劉伯溫兒子,對朱棣說了一個字就被打入死牢,最終以死殉節

一、開國功臣的陰暗面

洪武年間,劉伯溫憑借着"神算子"的名号,成為了朱元璋手下的重要謀士。然而,就連史書也無法掩蓋他陰險狡詐的一面。為了擷取權力,他屢屢暗中傷害他人,甚至不惜背刺自己的好友。

原本專業為朱元璋看星象的蘭溪僧人孟月庭,就是被劉伯溫陷害而死。他的另一位好友中書左丞楊憲,也難逃這個"神算子"的毒手。可以說,劉伯溫是一個對權力虎視眈眈的人,他不擇手段地除去了那些可能威脅到自己地位的人。

劉璟:劉伯溫兒子,對朱棣說了一個字就被打入死牢,最終以死殉節

這種陰險狡詐的性格,恐怕也源于劉伯溫早年的經曆。據史料記載,他原本隻是一個平凡的占星師,直到遇到了朱元璋這個機會,才得以一躍成為開國功臣。

在這個過程中,他必然經曆了許多的權力鬥争和利益紛争。為了維護自己的地位,他不得不時刻提防身邊的潛在敵人,這也使得他養成了這種陰險狡詐的性格。

劉璟:劉伯溫兒子,對朱棣說了一個字就被打入死牢,最終以死殉節

即便如此,劉伯溫最終也沒能如願以償地獲得丞相之位。相反,他被自己鄙視的胡惟庸反過來壓了一頭。洪武八年,這位誠意伯不得不黯然回鄉,最終在家中病逝。而他的死,也被認為是胡惟庸一手所為。這無疑是對劉伯溫一生的一個沉重打擊。

或許,劉伯溫臨終前也意識到了自己的所作所為,是以才會囑事先串通的人子劉璟,希望朱元璋能夠"修德省刑,祈天永命"。但遺憾的是,他終究沒能在生前親自向皇帝忏悔自己的罪過。

劉璟:劉伯溫兒子,對朱棣說了一個字就被打入死牢,最終以死殉節

二、父子遭受打擊

劉伯溫的長子劉琏,原本是一名有為青年。他曾代表父親前往南京控訴胡惟庸的不法行為。然而,胡惟庸借機報複,不但沒有為劉琏伸張正義,反而将他貶谪為江西參政。

作為一名文人,劉琏根本無法勝任這份繁重的實務工作。果不其然,他在工作中屢屢失誤,最終被關進了大牢之中。雖然朱元璋出于對劉伯溫的尊重而赦免了他,但劉琏最終還是難逃一死,據說是"為惟庸黨所脅,堕井而死"。

劉璟:劉伯溫兒子,對朱棣說了一個字就被打入死牢,最終以死殉節

這是對劉家的又一次沉重打擊。劉伯溫一生追求權力,最終卻連自己的兒子都保護不了。而劉琏這樣一個有為的年輕人,也就這樣在權力鬥争中喪生。這種悲劇性的結局,不禁讓人感慨,權力的背後,往往都隐藏着無盡的陰謀和殺機。

就連劉伯溫的次子劉璟,也曾一度受到胡惟庸的威脅。不過,好在胡惟庸案的爆發,讓劉家免于進一步的迫害。這或許也是劉家在那個動蕩年代得以幸存下來的一個關鍵因素。

劉璟:劉伯溫兒子,對朱棣說了一個字就被打入死牢,最終以死殉節

但即便如此,劉家的遭遇也足以說明,在明初這個權力鬥争激烈的時代,即便是開國功臣的子孫,也難逃被權貴打壓的命運。這種無法預知的不确定性,無疑給劉家人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陰影和恐懼。

或許正是因為經曆了這些磨難,劉璟才會在日後的抉擇中表現出如此堅定的原則和氣節。他深知權力的可怕,是以甯死也不願意屈服于篡奪者。這種精神,也是劉家人世世代代傳承下來的一種家風。

劉璟:劉伯溫兒子,對朱棣說了一個字就被打入死牢,最終以死殉節

三、青年才俊初露鋒芒

與父兄不同,劉璟自小就通曉經書,而且對兵書頗有研究。在平定溫州叛亂時,他以過人的謀略為唐勝宗所賞識,被朱元璋親口稱贊為"真伯溫兒"。從此,劉璟開始在朝中嶄露頭角。

這或許也得益于劉伯溫的教導。據記載,臨終前的劉伯溫曾囑托劉璟,希望他能夠"奉遺表,不及矣。且欲勸上修德省刑,祈天永命。為政宜以寬猛相濟。

天下諸要地宜使與京師形勢連絡"。可見,這位"神算子"對兒子的期望,并不僅僅局限于權謀之術,更希望他能夠成為一個真正的治國之才。

劉璟:劉伯溫兒子,對朱棣說了一個字就被打入死牢,最終以死殉節

果然,劉璟在平定溫州叛亂時的出色表現,很快就引起了朱元璋的注意。這位開國皇帝對他的賞識,也讓劉璟得以在朝中迅速崛起。不久,他就被破格任命為閤門使,進而獲得了糾正百官的權力。

有一次,右都禦史袁泰奏事失實,朱元璋雖然寬恕了他,但劉璟當面就将他斥責了一番。朱元璋對此也是贊許有加。這種敢于直言不阿的氣概,無疑讓劉璟在朝中獨樹一幟。

可見,年輕的劉璟早就展現出了過人的才華和膽識。他不但在軍事上有建樹,在文治方面也頗有建樹。這種全面發展的才能,自然讓朱元璋對他另眼相看。

劉璟:劉伯溫兒子,對朱棣說了一個字就被打入死牢,最終以死殉節

或許正是看中了劉璟的這些優秀品質,朱元璋才會在建文帝即位後,特意将他調任谷王府長史。這無疑是對他的一種重用和信任。在那個動蕩的年代,能夠得到皇帝的青睐,也意味着前程似錦。

隻可惜,劉璟最終還是沒能在建文朝大展宏圖。當國家陷入危難之時,他不得不奉命前往前線,參與讨伐燕王朱棣的叛軍。這一戰,也成為了他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劉璟:劉伯溫兒子,對朱棣說了一個字就被打入死牢,最終以死殉節

四、親王府中的棋局

洪武二十八年,劉璟随谷王朱橞前往宣府。在那裡,他多次與燕王朱棣一起下棋切磋。不過,朱棣這位未來的皇帝在棋盤上屢屢落敗,被劉璟殺得落花流水。

有一次,朱棣半開玩笑地問劉璟是否少讓了他一些。劉璟正色回答:"可讓處則讓,不可讓者不敢讓也。"這句話無疑透露出了他一貫的為人原則:在原則問題上,他是絕不會讓步的。

這種不卑不亢的氣度,無疑也讓朱棣對劉璟另眼相看。畢竟在那個時代,能夠在親王面前如此直言不諱的人并不多。更何況,劉璟還是一個頗有才能的年輕人,這無疑也讓朱棣對他産生了一種敬佩之心。

劉璟:劉伯溫兒子,對朱棣說了一個字就被打入死牢,最終以死殉節

此時的劉璟,已經是朝野中小有名氣的人物了。他不但在軍事上有過建樹,而且在棋藝方面也是出類拔萃。可以說,他正是當時最有前途的年輕人之一。

或許正是看中了劉璟的這些優秀品質,朱元璋才會在建文帝即位後,特意将他調任谷王府長史。這無疑是對他的一種重用和信任。在那個動蕩的年代,能夠得到皇帝的青睐,無疑也意味着前程似錦。

隻可惜,劉璟最終還是沒能在建文朝大展宏圖。當國家陷入危難之時,他不得不奉命前往前線,參與讨伐燕王朱棣的叛軍。這一戰,也成為了他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劉璟:劉伯溫兒子,對朱棣說了一個字就被打入死牢,最終以死殉節

五、國難當頭的抉擇

然而,好景不長。建文帝繼位後,朝中的沖突激化,最終導緻了朱棣的叛亂。面對燕王的進攻,谷王朱橞無力抵抗,隻得放棄封國南逃。而劉璟則奉命前往前線,參與讨伐叛軍。

不過,朝廷軍隊在鄭村壩一戰中被朱棣的軍隊打得潰不成軍。劉璟也在撤退的過程中遭遇了重重艱難,一度陷入絕境。這無疑是對他的一次沉重打擊。作為一個有志于國家大事的人,看着自己的同袍潰敗,他内心必定充滿了無比的痛苦和挫折。

為了總結經驗教訓,劉璟上書朝廷,希望能為将來的作戰提供借鑒。可惜,在那個動蕩的年代,朝廷根本無暇顧及一個敗将的建議。于是,劉璟的政治生涯就此畫上了句号。

劉璟:劉伯溫兒子,對朱棣說了一個字就被打入死牢,最終以死殉節

或許在這個時候,劉璟也意識到了自己的處境已經岌岌可危。作為建文朝的一名忠臣,他很可能會成為朱棣報複的對象。但即便如此,他依然沒有選擇投靠新朝,而是選擇了回到老家歸隐。

這種堅持原則的态度,也讓人感到敬佩。在那個動蕩的年代,能夠保持如此高尚的操守,實在是難能可貴。或許正是因為經曆了父兄的遭遇,劉璟才會如此堅定地拒絕投靠篡奪者。

劉璟:劉伯溫兒子,對朱棣說了一個字就被打入死牢,最終以死殉節

六、殉國之志堅如磐石

朱棣最終攻入京師,建文帝自焚殉國。新朝即位後,朱棣試圖拉攏劉璟,希望他能成為自己的歸順典範。然而,劉璟對此卻是斷然拒絕。

被強行帶到南京後,劉璟不但稱朱棣為"殿下",表示不承認他的皇帝地位,更是當面指出,朱棣"百世之後,逃不得一'篡'字"。這無疑是對朱棣最大的挑釁和侮辱。

朱棣大怒,将劉璟下獄。但劉璟對此毫無懼色,他在獄中以發辮自缢,甯死也不屈服。這種視死如歸的氣節,令朱棣也不得不欽佩。最終,朱棣不但沒有株連劉璟的家人,還允許他的兒子為他扶柩回鄉安葬。

劉璟:劉伯溫兒子,對朱棣說了一個字就被打入死牢,最終以死殉節

這也是對劉璟的一種特殊尊重。作為一個篡位者,朱棣完全可以采取更加殘酷的手段來對付這個不肯臣服的忠臣。但他最終還是選擇了寬恕,這或許也說明了他内心對劉璟這種氣節的敬佩。

或許在朱棣看來,即便劉璟不肯臣服,但他畢竟是劉伯溫的兒子,這個在明初享有盛名的"神算子"。如果連他的子孫都能被自己拉攏,那也能增強自己的正統性。

但劉璟顯然不是一個好收買的人。他甯可選擇以死明志,也不願意屈服于篡奪者。這種視死如歸的精神,無疑也是劉家人世世代代傳承下來的一種家風。

劉璟:劉伯溫兒子,對朱棣說了一個字就被打入死牢,最終以死殉節

結語

劉家三代人的故事,生動地展現了明初那個動蕩年代的種種風雲。從開國功臣的陰暗面,到子孫後代在權力鬥争中的遭遇,再到最後一代人對國家的忠誠,這一切都折射出了那個時代的殘酷與糾葛。

而劉璟最終以死明志的壯舉,更是彰顯了忠臣之節的可貴。在國家危難之際,他甯可赴死,也不願意屈服于篡奪王位的朱棣。這種視死如歸的精神,正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