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有7種人易發生猝死!醫生告誡:忽視了這5件事,就離猝死不遠了

作者:銳眼天下

張大媽與鄰居小王在健身器材旁閑聊。她壓低聲音對小王說:“你知道嗎,住在咱小區的李阿姨,買菜回家路上突然暈倒,送醫後說是心肌梗塞引發的猝死。”

小王聽聞,頓時瞪大眼睛,難以置信。李阿姨年僅58歲,平日裡總笑眯眯地與鄰裡打招呼,身體硬朗,怎麼就突然離世了?

有7種人易發生猝死!醫生告誡:忽視了這5件事,就離猝死不遠了

小王忍不住追問:“李阿姨平時看着挺健康的啊,怎麼會發生這種事?”張大媽搖搖頭,語氣沉重:“現在的猝死事件越來越多,連看似健康的人都可能遭殃。聽說有些病症和生活習慣,就像潛伏的定時炸彈,不經意間就把人推向生死邊緣。”

小王陷入沉思,心中五味雜陳。他想起自己也有偶爾熬夜、飲食不規律的習慣,不禁擔憂起來:“這猝死真有這麼可怕?我們該如何預防呢?”

有7種人易發生猝死!醫生告誡:忽視了這5件事,就離猝死不遠了

01.心髒性猝死的風險因素

基礎心髒疾病:患有冠心病、心肌病、心力衰竭、心髒射血分數過低的個體,由于心髒結構或功能異常,易于發生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問題,顯著增加猝死風險。

嚴重心律失常史:既往有過室性心律失常發作經曆的人群,尤其是惡性心律失常,由于此類心律失常可能導緻血流動力學崩潰,迅速引發心髒驟停,是心髒性猝死的重要誘因。

家族遺傳因素:存在心髒性猝死家族史,特别是遺傳性心律失常疾病的攜帶者或患者,由于基因缺陷導緻心電生理異常,易發生緻命性心律失常,猝死風險顯著升高。

有7種人易發生猝死!醫生告誡:忽視了這5件事,就離猝死不遠了

生活方式與健康狀況:吸煙、高血壓、高血脂等不良生活方式和健康問題,可加速心血管疾病進展,增加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風險,間接促進心髒性猝死的發生。

年齡與性别:随着年齡增長,心髒性猝死的風險逐漸上升,且男性相較于女性更易發生猝死。

特定疾病狀态:如電解質紊亂、瓣膜性疾病、冠狀動脈栓塞、冠狀動脈畸形、冠狀動脈瘤破裂等特定心髒疾病狀态,也可能成為心髒性猝死的觸發因素。

有7種人易發生猝死!醫生告誡:忽視了這5件事,就離猝死不遠了

既往心髒驟停經曆:曾經發生過心髒驟停并被成功搶救的人群,由于其心髒條件較為脆弱,再次發生心髒驟停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屬于極高危人群。

02.心髒性猝死的高危人群

冠心病患者:尤其是已知冠狀動脈狹窄或堵塞嚴重,存在心肌缺血症狀或心肌梗死史的個體。

心肌梗死後患者:經曆過心肌梗死事件,即使經治療後存活,由于心肌損傷和瘢痕形成,心髒電生理穩定性下降,易誘發緻命性心律失常。

有7種人易發生猝死!醫生告誡:忽視了這5件事,就離猝死不遠了

嚴重室性心律失常史患者:曾經出現過室性心動過速、室顫等嚴重心律失常,這類心律失常可能導緻心髒泵血功能急劇下降。

心力衰竭患者:尤其是射血分數過低的心力衰竭,心髒泵血效率顯著降低,心肌缺血、心律失常風險增高。

心髒射血分數過低者:心髒射血分數低于正常範圍,表明心髒收縮功能嚴重受損,增加了心髒性猝死的風險。

有7種人易發生猝死!醫生告誡:忽視了這5件事,就離猝死不遠了

既往心髒性猝死者:曾經發生過心髒性猝死但被成功搶救過來的個體,由于存在心髒結構或電生理異常的基礎,複發風險極高。

有心髒性猝死家族史者:直系親屬中有心髒性猝死病例,可能存在遺傳性心律失常或其他心髒疾病風險,增加了猝死的風險。

03.預防猝死的五大關鍵政策

及早診斷與評估:發現心髒疾病迹象,務必盡早明确診斷并評估其性質與程度,判斷猝死風險,以便制定針對性的防治方案。

有7種人易發生猝死!醫生告誡:忽視了這5件事,就離猝死不遠了

消除疾病誘因:針對高血壓、肥胖、不良飲食習慣、工作壓力等可能導緻疾病加重的因素,采取積極措施予以剔除,阻止病情惡化。

規避心律失常觸發因素:高強度工作、精神壓力、作息紊亂及某些藥物可能誘發心律失常,需與醫生密切溝通,積極防治相關疾病。

嚴格遵醫囑:許多患者對醫囑執行不力,殊不知這可能是拯救生命的最後防線。是否需要幹預、是否适合植入心髒除顫器等重大決策,必須聽從專業醫生的意見。

有7種人易發生猝死!醫生告誡:忽視了這5件事,就離猝死不遠了

面對心髒性猝死這一隐形殺手,我們不能坐以待斃,而應積極應對,從認識風險、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在生活中我們要珍視每一次心跳,聆聽身體發出的預警信号,及時就醫排查隐患。

注:文中内容 僅供參考 部分圖檔來源網絡 侵權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