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茶上市的“新憂”

作者:江蘇經濟報

過了農曆谷雨日(4月19日),長江以南的新茶季已接近尾聲。

4月9日傍晚,蘇州市吳中區東山鎮碧螺村冷水塢,三三兩兩的采茶女工結伴從茶園歸來。晚上7時許,蘇州市東山吳侬碧螺春茶業專業合作社裡燈火通明,數百斤當天下午采摘的鮮葉正在稱重;炒茶間裡,十餘名制茶高手一人一鍋,不停翻騰揉撚着鮮葉,陣陣茶葉清香撲鼻而來。

新茶上市的“新憂”

“吳侬”是蘇州碧螺春的龍頭品牌之一,合作社負責人宋甫林也是東山鎮茶葉協會副會長。他告訴記者,因氣溫較低,今年東山産區的碧螺春新茶3月20日左右才開始大量采摘,比往年晚了約一周,且今年雨水偏多,明顯影響到新茶的上市數量。為滿足中高端新茶需求,該合作社一直在和時間和天氣“賽跑”,每天采茶到下午五點半左右,制茶到晚上9點左右。鎮上的其他合作社、茶企也都如此。

我省南部的太湖周邊和甯鎮丘陵地區,是國内名優綠茶的主産區。每年“谷雨”前的一個月,是我省最優質新茶上市的“黃金期”,“争分奪秒”采制新茶的,遠不止吳侬合作社與東山鎮。

新茶上市的“新憂”

4月15日,句容張廟茶場進入采摘忙碌期,一排排茶樹郁郁蔥蔥,嫩綠的新芽長勢喜人,茶農穿梭其中,熟練地将一片片翠芽摘下來放入籃中,忙碌的身影在茶園構成亮麗的風景線。

4月10日上午,宜興市太華鎮春雨蒙蒙,太華山隐沒在雲霧之中。雨中的茶園,依然有不少頭戴竹笠的采茶人。江蘇九香茶業有限公司的工廠中的房間裡,面對鮮嫩滴水的茶葉,總經理熊金芳有些無奈。她告訴記者,雨中采摘的茶葉水分較大,平均5斤鮮葉才能制成1斤綠茶,而正常情況下比例是4∶1,但為了一級茶的産量,仍需冒雨采摘。

新茶上市的“新憂”

4月5日下午,清明節後的第一天,南京市江甯區青龍山上,天氣仍有些清寒。南京青泉茶業有限責任公司茶場裡,采茶工穿行忙碌着。茶場負責人李剛坦言,今年清明後仍在采制一級雨花茶,明顯晚于往年,主要原因是氣溫低、采摘遲,中高端新茶的供應量偏小,需“補足”。

今年我省中高端名優茶産量下降,在3月中下旬就已露端倪,清明節後至今則更加明顯,江南主産區幾乎所有地域名牌新茶——從碧螺春、雨花、宜興陽羨茶到句容茅山長青、金壇雀舌等的上市時間均較往年明顯延遲,整體生産周期普遍推後約一周。每年“谷雨”前,都是我省長江以南地區名優新茶市場需求最旺、價格最高的“巅峰期”,然而,今年這一長期延續的慣例被打破。這不僅意味着新茶之中附加值最高的産品比例在減少,更意味着新茶的平均售價在下滑,利潤空間在縮小。

我省茶種植和飲用的曆史悠久,始于魏晉,至今已1500餘年。初春時節,記者深入我省江南茶葉主産區,從吳中到宜興、江甯、高淳、金壇……采訪中發現,2024年江蘇地産新茶上市呈現出的“新憂”,不隻是中高端名優茶的産量與收益在下滑,近十年間大規模種植的新品種——以安吉白茶、黃金芽為代表,由于市場需求的萎縮,平均價格也在持續走低,曾經的“高回報”不再。大面積早産茶園,因超高價格“早春茶”市場需求的跌落,高額投入與低産出之間的“剪刀差”日益擴大,也走到了發展的“十字路口”。

消失了兩三成的“明前茶”

實際上,今年我省江南主産區的春季新茶總産量較去年有所增長。據不完全統計,截至4月18日,增幅約為20%。但這一産量包括了所有等級的新茶:特一級、特二級的高端茶,一級的中端茶,統稱為“炒青”的大衆茶。類别上以綠茶為主,包括名為“白茶”的白化綠茶,也有少部分紅茶、白茶和花茶。

4月3日,高淳區南京淳青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趙建明告訴記者,預計今年該公司新茶産量将較去年提高20%;其中,售價較低的特色地域品牌“金陵春”預計将增産30%至40%。南京青泉茶業預計今年新茶總産量也較去年增長20%左右。截至4月9日,蘇州吳侬合作社産量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東山鎮總産量也與去年大體相似。據宜興市農業農村局茶果站最新統計,預計至5月底,該市春茶整體産量将與去年持平。

雖然我省主産區新茶産量并未減少,但其中附加值最高的特級綠茶、“早春茶”産量較往年卻大幅下降。據記者調查,僅南京地區及吳中、宜興、金壇等傳統核心茶産區,“明前茶”的産量總計減少了20%以上。也就是說,價格最高的江蘇地産頂級新茶,在今年的市場上消失了兩三成。

以宜興為例,由于今年3月平均氣溫偏低,茶葉發芽期比去年晚了10天左右,預計“明前茶”産量降低了15%左右。東山鎮的特級碧螺春也在減産。南京青泉茶業今年的一級和特級雨花茶産量不到50公斤,不及總産量的1/40。

相比之下,大衆茶的産銷比例顯著上升。南京淳青茶業今年“機制雨花茶”——即普通等級雨花茶的産量預計将增長30%至40%。九香茶業的綠茶和紅茶總産量預計較去年增長約15%,但産值僅增加10%左右,平均售價下降,說明普通等級新茶的銷量占比明顯上升。

“紅白金”:品種調整面臨重新“洗牌”

所謂“紅白金”,即紅茶、白茶(白化綠茶)和黃金芽(黃化綠茶),是近十年間我省江南茶主産區重點引進的三大新品種。在2020年以來市場新變化的沖擊下,白茶和黃金芽大幅降價,效益普遍不佳,面臨着再度“洗牌”。這是我省茶葉主産區乃至全省茶産業的又一“新憂”。

受地理環境及氣候條件影響,自古以來,我省茶産業皆以綠茶為絕對主流,其制作技藝主要是“炒青”,碧螺春、雨花、陽羨茶、長青、雀舌、綠楊春等皆屬這一大類。全發酵類的紅茶,直至2010年前後,其産銷僅局限于宜興一地,最近十多年才逐漸出現在南京、蘇州、常州等地的茶企,其餘白茶、黃茶、烏龍茶、黑茶四大類,迄今幾無“江蘇出品”。2010年前後,安吉白茶、黃金芽等一度受到市場熱捧的新品陸續被引入我省。

宜興紅茶,是我省傳統地域名牌茶中唯一的非綠茶。自晚清始,“宜興紅”已有150多年的曆史,但長期以來一直屬于一種大衆化的茶品,所用原料也較為普通。直到十餘年前,宜興部分老牌茶企開始推出“早春紅茶”,用上好的綠茶(清明前最鮮嫩的芽葉)做原料,售價大漲,一度受到市場青睐。近幾年,随着各地茶樹種植規模擴大,大量增産的茶葉被用于制作紅茶,以延長銷售周期、增加收入。如:南京中山陵茶廠的桂花紅、蘇州吳中的碧螺紅、金壇鑫品茶業的條紅等。我省地産紅茶的原料、制作成本均較高,與安徽祁門紅茶、武夷山紅茶、滇紅茶等其他省份傳統地域名牌紅茶相比競争力不強,銷售僅限于高端,且市場佔有率不大,屬于相對小衆的茶品。

宜興陽羨貢茶院的“陽羨紅”産量占比近八成,但每斤300元至500元的中低端紅茶仍是主流。南京雪松茶業有限公司曾是南京新品研發力量最強的茶企,2017年開始投産了地産紅茶“雪松紅”,采用優質雨花茶為原料,但産銷規模一直很小,今年預計僅50公斤左右。由于不少茶企和合作社轉産、增産紅茶,與市場上供應量巨大的皖、閩、滇産紅茶相疊加,目前我省紅茶市場已呈現出供大于求之勢。

曾風行全國的溧陽白茶,是一種白化綠茶,其茶樹品種源于浙江安吉。因沖泡後茶形飽滿精緻,高氨基酸、低茶多酚,溧陽的“天目湖白茶”曾是最受大城市公務、商務市場歡迎的高端禮品茶。然而,近年來這一高端市場消費力不斷下滑,但溧陽白茶的生産成本卻居高不下,降價空間有限,效益持續下降。玉蓮茶果場是溧陽著名茶企,十多年來皆以天目湖白茶為主要産品,預計今年産銷量将較高峰期下降40%。宜興某大型茶企也引進了安吉白茶樹種,這幾年價格一路下跌,産銷量皆不佳,已考慮淘汰。

黃金芽是一種黃化綠茶。2010年前後,溧陽茶企率先從浙江引進黃金芽,因葉底鵝黃,且氨基酸等成分數倍于溧陽白茶,售價一度高達每斤5000元以上。近幾年,溧陽、宜興及周邊的廣德、郎溪等皖南地區均廣泛種植,但今年的市場需求也呈萎縮之勢,價格下降明顯。據記者了解,宜興、郎溪等地多家茶企和合作社均新辟了黃金芽基地,主要瞄準長三角高端市場。郎溪某茶企的基地面積達千畝,投入很大,但截至目前,上述茶企今年黃金芽銷量較去年下滑明顯,讓企業進退兩難。

即使是我省知名度和附加值最高的“碧螺春”“雨花”等傳統地域名牌綠茶,長期居我省乃至全國“明前茶”價格排行榜的頂端,目前也面臨着新的困境。除了經濟形勢及政策導緻的消費側高端需求受抑外;在供給側,産于川黔等地的低價“蘇州碧螺春”“南京雨花”風行,利用西部省份春茶上市早的優勢搶占長三角市場,也給我省茶業帶來了嚴重沖擊。這與長三角另一傳統名優綠茶——浙江龍井的現實困境幾乎相同。

新的選擇:規模降本還是品質增值?

我省茶葉的總産銷量居國内前列,但種植面積、規模都不大,“小”與“散”是江蘇茶業的一個典型特征。據統計,全省多數茶業經營主體的種植面積在30畝以下。主産區蘇州市吳中區東山鎮、宜興市湖 鎮、南京市溧水區和鳳鎮的茶葉種植主體,平均每戶茶園面積僅10餘畝。

在市場需求結構最新調整的推動下,茶企、合作社面臨新的沖突——在規模降本與品質增值之間如何選擇?

宜興市現有茶園面積7.5萬畝,可謂“全省茶業第一縣”。據宜興市茶果站統計,今年該市大部分茶場的特級茶價格為每斤1200元至1500元,與去年基本持平;但采茶用工成本卻在進一步提高,由去年平均150元/天漲到了170元/天,這意味着效益在減少。九香茶業經營的茶園總面積近6500畝,是宜興乃至全省較大茶場之一。“九香”茶能夠穩定發展,當地政府的大力扶持是重要因素。

據南京市高淳區農業農村局統計,高淳現有茶園2.6萬畝,2023年全産業鍊綜合産值30.16億元。全區共有規模以上種植加工企業20家、合作社53家。能稱之為龍頭企業的目前隻有兩家:國營淳青茶業擁有生态茶園6000畝,今年幹茶産量5萬餘斤;雅潤茶業有限公司茶園面積3000餘畝,以茶苗種繁育為主要收入來源。這兩家龍頭茶企目前也仍需政府的政策與資金予以扶持。

就增值發展模式而言,蘇州、南京、宜興和金壇等地的傳統和新投資茶業經營主體提供了不同的路徑,均初見成效。

東山鎮茶樹種植面積近2萬畝,但碧螺春核心産區面積不到千畝,其中吳侬合作社有機茶果基地面積500畝。2005年成立的吳侬合作社,入社農戶465戶,主栽品種為洞庭山碧螺春群體小葉種。該基地累計投資2000餘萬元,完全生态種植,間種枇杷、楊梅、藍莓等。吳侬有機茶園每畝能産12斤碧螺春。從一級到特一級,今年吳侬牌中高端碧螺春茶産銷量占比達到了40%以上,最高售價達每斤6900元。在吳侬這樣的龍頭合作社和茶企帶動下,2023年東山鎮成品茶産值2.01億元,平均每畝茶園年産值逾萬元。

南京雨花茶的發源地與核心産區中山陵茶廠,總面積僅800餘畝,今年明前茶産量雖下降了約30%,但因長期堅持林茶、梅茶間種,品質上佳,其高端茶價格仍然堅挺,每斤約4000元。自2004年“雨花茶”地理标志保護産品獲批,迄今茶園種植面積為6萬畝,各類茶葉年産值約5億元,全産業鍊産值超30億元,僅計算茶本身産值,畝産值達8300餘元。

地處溧水區和鳳鎮的月牙湖茶業,2008年建立之初主要種植安吉白茶。2012年後,白茶效益開始下降,該公司開始多元化發展,通過茶旅融合、茶果兼營,向産業鍊下遊延伸。今年建立了進口大櫻桃園,提供市民采摘觀光,預計5月中旬果實成熟後售價将逾每斤百元。今年新開張的高淳“青茶空間”,租用了桠溪鎮穆家莊村的150畝丘陵茶園,與淳青茶業合作經營茶文化遊、沙龍、團建等,已成為高淳新晉“網紅”打卡地。金壇鑫品茶業曾以生産抹茶粉等茶深度加工産品著稱。2016年,該公司建立了“茅山茶海”,集茶食品開發、茶文化傳播、休閑觀光等服務為一體,旅遊收入實作快速增長。

專家認為,今年新茶的“新憂”,實際上是我省茶産業通過市場發出的一個最新信号。在這一信号的背後,茶業及與之密切相關的文旅業、食品業,都亟須緊跟市場變化,進一步優化供給結構,真正實作産品與品牌的轉型更新。隻有如此,江蘇名優茶才能夠真正走出茶業增收緻富新路。

江蘇經濟報記者 王峻峰 王紹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