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新茶上市的“新忧”

作者:江苏经济报

过了农历谷雨日(4月19日),长江以南的新茶季已接近尾声。

4月9日傍晚,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碧螺村冷水坞,三三两两的采茶女工结伴从茶园归来。晚上7时许,苏州市东山吴侬碧螺春茶业专业合作社里灯火通明,数百斤当天下午采摘的鲜叶正在称重;炒茶间里,十余名制茶高手一人一锅,不停翻腾揉捻着鲜叶,阵阵茶叶清香扑鼻而来。

新茶上市的“新忧”

“吴侬”是苏州碧螺春的龙头品牌之一,合作社负责人宋甫林也是东山镇茶叶协会副会长。他告诉记者,因气温较低,今年东山产区的碧螺春新茶3月20日左右才开始大量采摘,比往年晚了约一周,且今年雨水偏多,明显影响到新茶的上市数量。为满足中高端新茶需求,该合作社一直在和时间和天气“赛跑”,每天采茶到下午五点半左右,制茶到晚上9点左右。镇上的其他合作社、茶企也都如此。

我省南部的太湖周边和宁镇丘陵地区,是国内名优绿茶的主产区。每年“谷雨”前的一个月,是我省最优质新茶上市的“黄金期”,“争分夺秒”采制新茶的,远不止吴侬合作社与东山镇。

新茶上市的“新忧”

4月15日,句容张庙茶场进入采摘忙碌期,一排排茶树郁郁葱葱,嫩绿的新芽长势喜人,茶农穿梭其中,熟练地将一片片翠芽摘下来放入篮中,忙碌的身影在茶园构成亮丽的风景线。

4月10日上午,宜兴市太华镇春雨蒙蒙,太华山隐没在云雾之中。雨中的茶园,依然有不少头戴竹笠的采茶人。江苏九香茶业有限公司的车间里,面对鲜嫩滴水的茶叶,总经理熊金芳有些无奈。她告诉记者,雨中采摘的茶叶水分较大,平均5斤鲜叶才能制成1斤绿茶,而正常情况下比例是4∶1,但为了一级茶的产量,仍需冒雨采摘。

新茶上市的“新忧”

4月5日下午,清明节后的第一天,南京市江宁区青龙山上,天气仍有些清寒。南京青泉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茶场里,采茶工穿行忙碌着。茶场负责人李刚坦言,今年清明后仍在采制一级雨花茶,明显晚于往年,主要原因是气温低、采摘迟,中高端新茶的供应量偏小,需“补足”。

今年我省中高端名优茶产量下降,在3月中下旬就已露端倪,清明节后至今则更加明显,江南主产区几乎所有地域名牌新茶——从碧螺春、雨花、宜兴阳羡茶到句容茅山长青、金坛雀舌等的上市时间均较往年明显延迟,整体生产周期普遍推后约一周。每年“谷雨”前,都是我省长江以南地区名优新茶市场需求最旺、价格最高的“巅峰期”,然而,今年这一长期延续的惯例被打破。这不仅意味着新茶之中附加值最高的产品比例在减少,更意味着新茶的平均售价在下滑,利润空间在缩小。

我省茶种植和饮用的历史悠久,始于魏晋,至今已1500余年。初春时节,记者深入我省江南茶叶主产区,从吴中到宜兴、江宁、高淳、金坛……采访中发现,2024年江苏地产新茶上市呈现出的“新忧”,不只是中高端名优茶的产量与收益在下滑,近十年间大规模种植的新品种——以安吉白茶、黄金芽为代表,由于市场需求的萎缩,平均价格也在持续走低,曾经的“高回报”不再。大面积早产茶园,因超高价格“早春茶”市场需求的跌落,高额投入与低产出之间的“剪刀差”日益扩大,也走到了发展的“十字路口”。

消失了两三成的“明前茶”

实际上,今年我省江南主产区的春季新茶总产量较去年有所增长。据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18日,增幅约为20%。但这一产量包括了所有等级的新茶:特一级、特二级的高端茶,一级的中端茶,统称为“炒青”的大众茶。类别上以绿茶为主,包括名为“白茶”的白化绿茶,也有少部分红茶、白茶和花茶。

4月3日,高淳区南京淳青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建明告诉记者,预计今年该公司新茶产量将较去年提高20%;其中,售价较低的特色地域品牌“金陵春”预计将增产30%至40%。南京青泉茶业预计今年新茶总产量也较去年增长20%左右。截至4月9日,苏州吴侬合作社产量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东山镇总产量也与去年大体相似。据宜兴市农业农村局茶果站最新统计,预计至5月底,该市春茶整体产量将与去年持平。

虽然我省主产区新茶产量并未减少,但其中附加值最高的特级绿茶、“早春茶”产量较往年却大幅下降。据记者调查,仅南京地区及吴中、宜兴、金坛等传统核心茶产区,“明前茶”的产量总计减少了20%以上。也就是说,价格最高的江苏地产顶级新茶,在今年的市场上消失了两三成。

以宜兴为例,由于今年3月平均气温偏低,茶叶发芽期比去年晚了10天左右,预计“明前茶”产量降低了15%左右。东山镇的特级碧螺春也在减产。南京青泉茶业今年的一级和特级雨花茶产量不到50公斤,不及总产量的1/40。

相比之下,大众茶的产销比例显著上升。南京淳青茶业今年“机制雨花茶”——即普通等级雨花茶的产量预计将增长30%至40%。九香茶业的绿茶和红茶总产量预计较去年增长约15%,但产值仅增加10%左右,平均售价下降,说明普通等级新茶的销量占比明显上升。

“红白金”:品种调整面临重新“洗牌”

所谓“红白金”,即红茶、白茶(白化绿茶)和黄金芽(黄化绿茶),是近十年间我省江南茶主产区重点引进的三大新品种。在2020年以来市场新变化的冲击下,白茶和黄金芽大幅降价,效益普遍不佳,面临着再度“洗牌”。这是我省茶叶主产区乃至全省茶产业的又一“新忧”。

受地理环境及气候条件影响,自古以来,我省茶产业皆以绿茶为绝对主流,其制作技艺主要是“炒青”,碧螺春、雨花、阳羡茶、长青、雀舌、绿杨春等皆属这一大类。全发酵类的红茶,直至2010年前后,其产销仅局限于宜兴一地,最近十多年才逐渐出现在南京、苏州、常州等地的茶企,其余白茶、黄茶、乌龙茶、黑茶四大类,迄今几无“江苏出品”。2010年前后,安吉白茶、黄金芽等一度受到市场热捧的新品陆续被引入我省。

宜兴红茶,是我省传统地域名牌茶中唯一的非绿茶。自晚清始,“宜兴红”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但长期以来一直属于一种大众化的茶品,所用原料也较为普通。直到十余年前,宜兴部分老牌茶企开始推出“早春红茶”,用上好的绿茶(清明前最鲜嫩的芽叶)做原料,售价大涨,一度受到市场青睐。近几年,随着各地茶树种植规模扩大,大量增产的茶叶被用于制作红茶,以延长销售周期、增加收入。如:南京中山陵茶厂的桂花红、苏州吴中的碧螺红、金坛鑫品茶业的条红等。我省地产红茶的原料、制作成本均较高,与安徽祁门红茶、武夷山红茶、滇红茶等其他省份传统地域名牌红茶相比竞争力不强,销售仅限于高端,且市场份额不大,属于相对小众的茶品。

宜兴阳羡贡茶院的“阳羡红”产量占比近八成,但每斤300元至500元的中低端红茶仍是主流。南京雪松茶业有限公司曾是南京新品研发力量最强的茶企,2017年开始投产了地产红茶“雪松红”,采用优质雨花茶为原料,但产销规模一直很小,今年预计仅50公斤左右。由于不少茶企和合作社转产、增产红茶,与市场上供应量巨大的皖、闽、滇产红茶相叠加,目前我省红茶市场已呈现出供大于求之势。

曾风行全国的溧阳白茶,是一种白化绿茶,其茶树品种源于浙江安吉。因冲泡后茶形饱满精致,高氨基酸、低茶多酚,溧阳的“天目湖白茶”曾是最受大城市公务、商务市场欢迎的高端礼品茶。然而,近年来这一高端市场消费力不断下滑,但溧阳白茶的生产成本却居高不下,降价空间有限,效益持续下降。玉莲茶果场是溧阳著名茶企,十多年来皆以天目湖白茶为主要产品,预计今年产销量将较高峰期下降40%。宜兴某大型茶企也引进了安吉白茶树种,这几年价格一路下跌,产销量皆不佳,已考虑淘汰。

黄金芽是一种黄化绿茶。2010年前后,溧阳茶企率先从浙江引进黄金芽,因叶底鹅黄,且氨基酸等成分数倍于溧阳白茶,售价一度高达每斤5000元以上。近几年,溧阳、宜兴及周边的广德、郎溪等皖南地区均广泛种植,但今年的市场需求也呈萎缩之势,价格下降明显。据记者了解,宜兴、郎溪等地多家茶企和合作社均新辟了黄金芽基地,主要瞄准长三角高端市场。郎溪某茶企的基地面积达千亩,投入很大,但截至目前,上述茶企今年黄金芽销量较去年下滑明显,让企业进退两难。

即使是我省知名度和附加值最高的“碧螺春”“雨花”等传统地域名牌绿茶,长期居我省乃至全国“明前茶”价格排行榜的顶端,目前也面临着新的困境。除了经济形势及政策导致的消费侧高端需求受抑外;在供给侧,产于川黔等地的低价“苏州碧螺春”“南京雨花”风行,利用西部省份春茶上市早的优势抢占长三角市场,也给我省茶业带来了严重冲击。这与长三角另一传统名优绿茶——浙江龙井的现实困境几乎相同。

新的选择:规模降本还是品质增值?

我省茶叶的总产销量居国内前列,但种植面积、规模都不大,“小”与“散”是江苏茶业的一个典型特征。据统计,全省多数茶业经营主体的种植面积在30亩以下。主产区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宜兴市湖 镇、南京市溧水区和凤镇的茶叶种植主体,平均每户茶园面积仅10余亩。

在市场需求结构最新调整的推动下,茶企、合作社面临新的矛盾——在规模降本与品质增值之间如何选择?

宜兴市现有茶园面积7.5万亩,可谓“全省茶业第一县”。据宜兴市茶果站统计,今年该市大部分茶场的特级茶价格为每斤1200元至1500元,与去年基本持平;但采茶用工成本却在进一步提高,由去年平均150元/天涨到了170元/天,这意味着效益在减少。九香茶业经营的茶园总面积近6500亩,是宜兴乃至全省较大茶场之一。“九香”茶能够稳定发展,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是重要因素。

据南京市高淳区农业农村局统计,高淳现有茶园2.6万亩,2023年全产业链综合产值30.16亿元。全区共有规模以上种植加工企业20家、合作社53家。能称之为龙头企业的目前只有两家:国营淳青茶业拥有生态茶园6000亩,今年干茶产量5万余斤;雅润茶业有限公司茶园面积3000余亩,以茶苗种繁育为主要收入来源。这两家龙头茶企目前也仍需政府的政策与资金予以扶持。

就增值发展模式而言,苏州、南京、宜兴和金坛等地的传统和新投资茶业经营主体提供了不同的路径,均初见成效。

东山镇茶树种植面积近2万亩,但碧螺春核心产区面积不到千亩,其中吴侬合作社有机茶果基地面积500亩。2005年成立的吴侬合作社,入社农户465户,主栽品种为洞庭山碧螺春群体小叶种。该基地累计投资2000余万元,完全生态种植,间种枇杷、杨梅、蓝莓等。吴侬有机茶园每亩能产12斤碧螺春。从一级到特一级,今年吴侬牌中高端碧螺春茶产销量占比达到了40%以上,最高售价达每斤6900元。在吴侬这样的龙头合作社和茶企带动下,2023年东山镇成品茶产值2.01亿元,平均每亩茶园年产值逾万元。

南京雨花茶的发源地与核心产区中山陵茶厂,总面积仅800余亩,今年明前茶产量虽下降了约30%,但因长期坚持林茶、梅茶间种,品质上佳,其高端茶价格仍然坚挺,每斤约4000元。自2004年“雨花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获批,迄今茶园种植面积为6万亩,各类茶叶年产值约5亿元,全产业链产值超30亿元,仅计算茶本身产值,亩产值达8300余元。

地处溧水区和凤镇的月牙湖茶业,2008年创建之初主要种植安吉白茶。2012年后,白茶效益开始下降,该公司开始多元化发展,通过茶旅融合、茶果兼营,向产业链下游延伸。今年新建了进口大樱桃园,提供市民采摘观光,预计5月中旬果实成熟后售价将逾每斤百元。今年新开张的高淳“青茶空间”,租用了桠溪镇穆家庄村的150亩丘陵茶园,与淳青茶业合作经营茶文化游、沙龙、团建等,已成为高淳新晋“网红”打卡地。金坛鑫品茶业曾以生产抹茶粉等茶深度加工产品著称。2016年,该公司新建了“茅山茶海”,集茶食品开发、茶文化传播、休闲观光等服务为一体,旅游收入实现快速增长。

专家认为,今年新茶的“新忧”,实际上是我省茶产业通过市场发出的一个最新信号。在这一信号的背后,茶业及与之密切相关的文旅业、食品业,都亟须紧跟市场变化,进一步优化供给结构,真正实现产品与品牌的转型升级。只有如此,江苏名优茶才能够真正走出茶业增收致富新路。

江苏经济报记者 王峻峰 王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