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彩色旅圖|世界文化遺産:洪澤湖大堤,距今已有1800多年曆史

作者:彩色港

千年古堤 工匠精神

▓ 張道康

彩色旅圖|世界文化遺産:洪澤湖大堤,距今已有1800多年曆史

中國南水北調洪澤湖攔洪閘

老同學大清從淮安打來電話告知說,你們看望蘇北校友開車經洪澤湖時,可以參觀一下著名的洪澤湖大堤,其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曆史,是全國文物保護機關,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

風馳電掣,一路陽光,車至蔣霸。眼見一座高大巍峨的建築矗立眼前,這就是中國南水北調攔洪閘建築(題圖)。

極目四望,煙波浩渺的洪澤湖水舒緩而平靜。一位老者在湖邊垂釣,幾個前來遊玩的小姑娘,叽叽喳喳地忙着拍照,在湖邊留下美麗的倩影。 好一幅優雅悠閑安适甯靜的美麗圖畫!有誰可知,當年洪澤湖水泛濫成災時是怎樣的咆哮、何等的猙獰!兩岸百姓因為水患家園流失,屋破人亡,吃了多少苦頭啊?

說來也很奇怪,大壩西南的水準面比起東北面,足足高出了有七八米。這大概就是修築大壩的作用,擋住了西南面的湖水避免水淹至面北岸。我們看到南面堤壩的斜坡上,築立着三段曆史上淹水的水準标志:大清鹹豐年間漫水至16.9m;民國20年漫水至16.25m;1954年漫水至15.22m。這些資料真實而原始的記錄了當年洪澤湖泛濫淹沒的水準高度。曆朝曆代,從官府到百姓,無不為抵禦洪水而費盡心力,也留下了不少令人歎為觀止的抗洪遺迹。

彩色旅圖|世界文化遺産:洪澤湖大堤,距今已有1800多年曆史

洪澤湖大堤全長70多公裡,始建于東漢,完成于明清,經曆年加強至今。迎水面砌築的直立式施工牆主體,由六萬多塊千斤巨石拌和糯米石灰漿砌築,規格統一,做工精良,治水工藝達到當今世界領先水準。我仔細觀察了一段清乾隆時期的大壩施工牆,那寬大厚重的岩石,幹砌壘碼得嚴絲合縫,曆經數百年完好無損,令我們這些搞建築出身的後輩敬佩不已。

彩色旅圖|世界文化遺産:洪澤湖大堤,距今已有1800多年曆史

清乾隆四十九年大堤石工牆遺迹

曆史上的洪澤湖猶如一條水龍王,水患禍害百姓的事情時有發生,我們聽說了一個十分感人的抗洪曆史傳說,叫《侯二堵水》:在長堤的十堡和十一堡之間,有個婦孺皆知的“侯二門”。過去這裡經常決口,明代年間,為了加強防範,官府給地方黎民劃定看管堤段,這段險地就近分給了侯二夫婦值守。兩人深感責任重大,日夜不停地輪流巡察。 這年秋水時至,險情又出。那天夫人林氏送來午飯,侯二正欲用餐,突然發現水中有處翻泡打漩。他忙不疊撂下手中飯碗,直呼老婆鳴鑼報警,自己猛地跳入水中挖泥堵洞。

林氏一邊鳴鑼,一邊挖泥餅遞給丈夫。可漩渦越來越大,情急之下候二奮力用身體擋堵漩洞口,可區區一人之身焉能擋住滾滾的洪水猛勢,侯二大喊一聲:“快叫人來!”旋即被卷入洞中。林氏一看,也奮不顧身地跳入洞口……當官吏和周圍群衆聞訊趕來時,夫婦倆已被卷入洞中不知所蹤。此刻人們深感悲恸,一邊喊着:“侯二你回來吧”,一邊搶堵洞口。這喊聲久久迴響在滾滾淮水浪濤中……

就是從今天看來,我們也為候二夫婦奮力抗洪雙雙犧牲的事迹深深感動。曆史本來就是千百個平民百姓用血淚書寫的。

猛擡頭,我看到長長的堤壩上,有兩個頭戴安全帽的工友緩緩行走着,并不時用手中的一個儀器對着石牆縫隙測試着什麼。原來他們是在測檢大堤,我和他們打了個招呼,“辛苦了,你們這麼認真啊,在幹什麼?”其中一位回答我說,“我們在巡檢大堤,這是我們日常的工作。每天都認真一些,多付出一點點,這樣大壩就多一份安全。”說得真好,從古到今曆朝曆代,建設和守護大堤一絲不苟的工匠精神代代傳承至今,才有了今天老百姓的安甯生活。“我們每個人多做一點點,這個世界就更加美好。”

回望大壩西南岸,微風拂面,偶爾傳來一陣陣清澈的曼歌聲。東北岸早已是縱橫交錯的格網水田,裡面養殖洪澤湖的特産大閘蟹、對蝦等水産品。經過多年的不懈治理和建設加強,洪澤湖大壩已成為一道䇄立湖岸的銅牆鐵壁,巍然矗立在湖岸上,随時準備與泛濫的洪水抗恒,守衛兩岸普通百姓的生活。

2024年4月

彩色旅圖|世界文化遺産:洪澤湖大堤,距今已有1800多年曆史

作者 張道康

張道康,男,八十年代畢業于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南京市作家協會會員,南京音樂文學學會理事,曾在全國報刋發表衆多文學作品。

彩色旅圖|世界文化遺産:洪澤湖大堤,距今已有1800多年曆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