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名鎮名村】曆史悠久的蓬安縣巨龍鎮‖費尚全

作者:方志四川

曆史悠久的蓬安縣巨龍鎮

蓬安縣巨龍鎮曆史悠久,據道光《蓬州志略》載:清道光三年(1823年),蓬州(今蓬安縣)設西鄉盤龍場團(今巨龍鎮)。據光緒《蓬州志》載:光緒二十二年(1896)盤龍場(今巨龍鎮)城内有59戶,城郊有1580戶,集期為1日、4日、7日。2022年,巨龍鎮羊角嘴村被省委、省政府評為“鄉村振興幫扶優秀村”。

建置沿革

原名盤龍鄉,因其山勢蜿蜒如龍盤踞而得名。後為避重名,更名為巨龍鄉。

民國2年(1913),始設盤龍鄉。

1950年3月,設盤龍鄉人民政府。

1958年10月,與中興、群樂合并建立紅日人民公社。1959年析出建立盤龍公社。

1967年,更名為前衛公社。

1969年,複名盤龍公社。

1981年6月,更名為巨龍公社。

1983年8月,改為巨龍鄉。

1986年9月,撤鄉建巨龍鎮。

1992年9月,将群樂鄉6個村劃入。

1994年7月,析出原群樂6個村,恢複巨龍原建制。

2019年10月,蓬安縣鄉鎮行政區劃和村級建制調整改革,高廟鄉、龍雲鎮、群樂鄉劃歸巨龍鎮管轄。

【名鎮名村】曆史悠久的蓬安縣巨龍鎮‖費尚全

蓬安縣巨龍鎮人民政府駐地:巨龍鎮學府街47号

位置與資源

巨龍鎮地處蓬安縣西部,東與金溪鎮相接,南與正源鎮為鄰,西與南充市順慶區接壤,北與睦壩鎮毗連。距蓬安縣城28千米,總面積91.78平方千米。

巨龍鎮地形為平壩淺丘,山矮溝寬,海拔最高476.5米,最低285米。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氣候溫和,冬暖夏熱,四季分明。境内二級河酒場河長10千米,三級河2條,河流總長19千米。境内勘探有井鹽資源以及豐富的頁岩儲量。

2021年,全鎮有12887戶44143人,其中有勞動力26725人;耕地面積56924畝,其中旱地33613畝,水田8961畝;林地6688畝。

鄉村振興

2022年,巨龍鎮加強鄉村振興步伐,争取資金5027.86萬元,完成土地挂鈎項目600餘畝。堅持“走出去、引進來”發展思路,成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17家。在合作村、雙龍村分别成立勞務有限公司,組織群衆開展教育訓練1000餘人次,搭建起群衆與企業、種植大戶和合作社之間的就業橋梁。

加強耕地保護與品質建設,穩定糧食播種面積8.4萬畝。有序流轉土地2.6萬畝,全鎮流轉率40%。多措并舉整治撂荒土地,實作複耕複種6250.6畝。争取資金近6000萬元,擴建糧油園區4000餘畝,推廣良種良法規模種植水稻2455畝,實施高标準農田建設5000餘畝,百裡糧食安全産業帶建設初見成效。集體經濟發展迅速,集體純收入10萬元以上的村3個,5萬元以上的村7個。

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綠色發展行穩緻遠。

争取資金完成農村公路建設13.6千米,修建水利設施6處,全鎮水、電、路、網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群衆生産生活條件顯著改善。

風景名勝

勝利水庫位于巨龍鎮豐收村境内,壩址坐落在魚溪河上遊。1955年7月動工,1956年7月竣工,設計壩高9米,集雨面積0.775平方千米,總庫容31.4萬立方米。該水庫是一座以灌溉為主,兼防洪、養殖業為一體的骨幹水利工程。

【名鎮名村】曆史悠久的蓬安縣巨龍鎮‖費尚全

勝利水庫

聖興寺位于巨龍鎮人民政府駐地南方,占地面積3333平方米,建築面積666.66平方米。

【名鎮名村】曆史悠久的蓬安縣巨龍鎮‖費尚全

聖興寺

龍雲寺建于唐太宗貞觀九年(636),距今1380多年。建寺以來,三易其名,最先為龍雲寺,後更名為龍潭寺、龍遊寺,最後複名為龍雲寺。龍雲寺曾三次毀于戰火,又經信衆三次籌集善款重建。寺廟修建在龍雲山頂平地上,占地面積10畝,整個布局宛如一個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寺内清幽甯靜,每年接待遊客4萬餘人次。龍雲寺山門外斜坡上有兩棵分别為黃楊樹和黃桷樹的千年古樹共生的生态奇觀,兩樹緊緊環抱,和諧共生,蔚為奇觀,為龍雲寺的辨別和瑰寶。

【名鎮名村】曆史悠久的蓬安縣巨龍鎮‖費尚全
【名鎮名村】曆史悠久的蓬安縣巨龍鎮‖費尚全

龍雲寺

高廟花谷地處蓬安縣高廟鄉兔伏村,為該村村民投資建設的一個以賞花觀林、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有機生态度假旅遊區。高廟花谷規劃面積1500餘畝,已投入建設用地1137畝,投資近5000萬元。園區種植有玫瑰、月季、三色堇、虞美人、一串紅、天竺葵等30餘種花草及垂柳、木芙蓉、楠木、三角梅、紫荊樹、香樟樹等綠化樹木萬餘株,其中觀賞玫瑰100萬株,食用玫瑰400萬株,每年3-6月為玫瑰花觀賞期。

【名鎮名村】曆史悠久的蓬安縣巨龍鎮‖費尚全

AAA級景區高廟花谷

吐佛寺坐北朝南,總占地面積1150平方米,建築順山勢依次而建,逐級升高、首尾相連、錯落有緻。宋時稱“普恩寺”,後數次遭毀,明成化元年在原址重修,更名“吐佛寺”。明末清初戰亂後,損毀殆盡,僅正殿得以儲存下來。清康熙年間,來川移民集資重修了前殿和廂房,并培修了正殿,從清雍正十年起,曆代對該寺進行了維護和培修,現僅有明代修建的正殿和清康熙年間重修的前殿儲存完好,左右廂房已于1949年後拆除。正殿建于一層直台階上,建築為擡梁式屋架,歇山式屋頂。

2006年4月,吐佛寺被列為第五批縣級文物保護機關。

2007年6月,吐佛寺正殿被列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機關。

【名鎮名村】曆史悠久的蓬安縣巨龍鎮‖費尚全
【名鎮名村】曆史悠久的蓬安縣巨龍鎮‖費尚全

吐佛寺

名人鄉賢

肖成源(1887—1926),又名浚川,蓬安縣巨龍鎮人。少年時先讀私塾,後進金溪高等國小堂。1907年(清光緒三十三年)考入成都實業學校蠶桑班。肖成源學習刻苦,曆經3年,掌握了一整套栽桑養蠶制種的新技術。1910年(清宣統二年)畢業回鄉,任蓬州勸業分場勸課農桑。1915年(民國4年)蓬安縣蠶務局成立後,肖成源主持蠶務局工作,建立苗圃,興建蠶房,制備蠶具,舉辦教育訓練班,開蓬安集中教育訓練蠶桑技術骨幹人才之先例。肖成源還身體力行,在其家肖家灣育桑苗,植桑樹,引進優良蠶種,開始喂養夏蠶和秋蠶。他自建有催青室和小蠶共育室,每季喂蠶20張左右,還自建繭庫、炕竈,制備缫車,請工匠缫絲,年缫絲千餘兩。為扶持鄉鄰養蠶,肖成源出售桑苗,傳授栽桑養蠶技術,提供優良蠶種。他按新法制種,所制蠶種,比本地土種出蟻整齊,喂養期短,病害少,産繭量高,蠶絲品位高,蓋有“肖記”印戳,在各鄉場出售,極為暢銷。在肖成源影響和支援下,數年後,其親友和鄉鄰以養蠶、缫絲、制種而緻富者達十餘家。

唐逢位(1917—1962),蓬安縣巨龍鎮人,中共黨員。1936年經人介紹到南充林金平鐵工廠學翻砂。不到兩年,即熟練掌握了鑄、鍛、車、鉗等全套鐵工技藝,提前出師留廠做工。1942年辭工回鄉,他巡回縣境開展面機、軋花機等機修業務。1956年,唐逢位加入周口紅旗鐵木社,3月與唐某等4人被送往南充進修農業機械修造技術,回社後即試制成功玉米脫粒器、單人飼料鍘草機等機具。1957年,唐逢位用木架做車床底座,自制絞刀代車刀,設地爐,制模具,開創制模(具)、鑄造、鍛壓及車、鉗等5個機械加工工種,開展機械修造業務,經多次改進,自制車床刀、夾具,創制成功鐵木結構土車床。所制土車床,逐漸由開初僅能車(削)圓件,發展到能批量加工絲口部件。1958年4月,唐逢位被評為四川省勞動模範,出席四川省工業建設先進工作者會議,獲五星獎章及獎品。

特别提示

轉載請注明:“來源:方志四川”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撰稿:費尚全(蓬安縣縣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