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互金風控業務線前後端業務對接需求分析

作者:人人都是産品經理
如何區分業務邊界,在已知業務邊界的情況下,如何從系統資料端口做切分……這些問題,已經成為不少産品同學甚至資料同學的工作挑戰。這篇文章裡,作者就分享了做業務系統切割對接的思路,一起來看看吧。
互金風控業務線前後端業務對接需求分析

在目前的網際網路環境下,已經沒有了之前各業務線瘋狂擴張的狀态,整體的業務都開始逐漸縮減到各個公司熟悉的業務上,比較少再開拓新的業務條線。

随着大家将目光放到自己的核心業務條線上,會逐漸發現,在過去瘋狂擴張的階段,各業務條線不夠清晰,導緻在關注核心業務的時候發現,統一業務線上上下遊兩個部門的業務資料和邊界存在模糊點,同時交接不清晰,或者有一部分重疊業務的并行部門存在一定的業務邏輯沖突。

業務環境好的時候,這不是問題,當各業務端口收緊被砍,剩下的核心業務條線的每一寸範圍都是必争之地,在這樣的環境下,不免對資料和産品建構人員造成了一定的困擾,如何區分業務邊界,在已知業務邊界的情況下,如何從系統資料端口做切分,如何在未知業務邊界線的情況下找到合适的切分點和切分邏輯,這是在這中間做産品或者資料的同僚的挑戰點。

在邊界的切分和資料的流通中,對産品和資料人員來說,很困難的是在保持目前業務結構和關鍵資料節點資料不産生變化的情況下,進行核心業務改造,這需要在對目前業務有很深了解的情況下,确定各個端口的不收影響的底表和結構,保持不動,新增一些判斷規則和政策,對資料流做到完善改造。

就我近期面對的環境情況,和大家分享一下做業務系統切割對接的思路。

一、需求分析

以使用者進入風控條線之後産生逾期行為做使用者借款到欠款的生命周期管理為例子分享一下。

一般來說使用者會經曆以下生命流程:

以網際網路金融目前的借貸行為為例,因為早期投入引流資源拉動借款使用者的時代已經過去,目前更多的是對存量使用者的做一定的開發,主要集中在和信用卡類似的循環信用的借款方式,即在一定周期内保持一個穩定的授信額度,使用者可以在授信周期内循環借款、還款,隻要本金不超過授信額度,便一直可以在還款、借款中循環。

在這種模式下,使用者的狀态不再是和過去簡單的從注冊到借款、欠款、進入催收、成為不良資産、處置出售的流程,由于循環借款的存在,使用者和機構的關系從單一借款到循環多筆借款,這對網際網路金融機構來說,使用者的價值更多展現在粘性價值上。

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對目前的不同業務部分的核心業務做使用者生命周期的管理,明确在不同業務周期下使用者的生命周期開始和結束的關鍵行為,通過關鍵行為确定使用者的生命周期時間點。

對于産生欠款但在催收或者法催後能産生還款的使用者,機構同樣會看重,是以,對使用者的生命周期管理不再是單一的流向。

對成本較高,用更規範手段處置逾期的法催來說,處理完相對高賬齡的客戶,使用者的賬齡下降到M3及以下,是否需要復原到催收跟進

對于已經産生逾期,完成逾期部分回款的使用者來說,是否值得重新到準入授信的階段再一次對授信額進行評分,準許使用者再次發起借款

以上都涉及不同業務體系的資料流向和業務範圍拆解

同時,因為法催和電催的業務本身不是完全的前後手,對互金公司來說,這是對逾期資産的不同處置手段的差別,法催更強力,更偏後期,電催更偏前期,成本效益更高,同時ROI更高,是以相似或者重疊的部分會因為不同時期的處置預期産生一定的變化,在監管更寬松的周期采取成本效益更高的催收,在監管更嚴格,司法處置環境更好的時期,采用訴訟等法催手段追回逾期欠款。

是以,不免會出現同個使用者在不同業務部門或者業務條線來復原動的情況,即使是在同個部門内,不同業務之前存在業務資料的滾動調整也是不可避免的。

是以,需要對業務範圍的邊界做一定的界定,并在此基礎上完成系統的改造。

二、需求設計

在設計之前需要明确,在什麼節點,會處置方式的本質變化,以本質做切分點,給到業務兩端有一定的自主權。

互金風控業務線前後端業務對接需求分析

簡單來說,可以嘗試在兩個業務中間建立一個使用者的中間态,中間态的使用者有幾種狀态:

  1. 法催定向推送催收
  2. 催收定向推送法催
  3. 雙方暫時無法處置狀态
  4. 逾期部分完全結清可推送前端風控授信狀态

對範圍的篩選和中間态的建立,能幫助兩方業務和前端風控都對各自業務線和即将進入自己業務線的使用者做一定的切割,同時對自己即将面對的使用者情況和品質有一定的了解。

在中間态建立的前提下,就需要對各自業務範圍内的使用者的生命周期做一定的管理。

對催收而言,大部分催收都是以訂單、賬期的形态去跟進的,極少采用使用者歸戶的方式,而按訂單和賬期的跟進形式對催收來說跟進方式更便捷快速,即時性更強。

但到了法催,使用者是必然需要采用歸戶的形式進行的,一個使用者下可能有多筆借款訂單(在循環貸的情況下訂單數更多了),雖然不同的訂單可能是不同的借款争議解決方式,但優先會合并處理,盡量避免在法催處置成本較高的情況下,拆分多個訂單在多地起訴,同時合并訂單到使用者上的行為對更長周期的使用者逾期行為有更好的管理效果(進入法催的使用者通常完全結清的周期也更長,有了歸戶的概念後對使用者的還款行為跟進是更直覺有效的)。

同時,對公司來說,在不同方式引流盡量的使用者通常是按一個使用者一個身份證做主鍵在前端歸戶處理的,這樣授信額度才能準确的定位在人身上,避免在使用者不同的借款訂單上天填寫不同的背景惡意申請借款。

是以,中間态的建立最好也采用使用者的形态進行,對催收來說,失聯卡的搭建和使用者貸後行為分析卡也能以使用者的次元做觀測跟進,這對業務線上的三方都有一定的價值。

從業務的先後次序,使用者的一筆借款在逾期之後會進入催收,催收的跟進有兩個關鍵狀态,一個是産生逾期的開始狀态,一個是目前使用者在催收無法繼續處理下去的終态,這個終态的界定和各家機構的整體管理和成本考量有一定的關系。

但基礎的邏輯肯定是逾期的賬齡,當使用者的某一訂單的逾期賬齡到了一定階段(例如M6及以上),說明訂單至少逾期150天及以上,使用者的可聯狀态下降,從公司整體不良資産控制的情況看,法催就需要适時介入,加入訴訟等強制處置手段回收資産。

這種情況下,對法催來說,使用者的開始階段一定是以催收無法正常跟進做狀态的起始,這個起始的界定和催收的對使用者的評估息息相關,這就需要催收在案件的結束推送狀态下,對使用者打上對應的标簽,如,失聯進入法催、逾期賬齡過高進入法催、提前訴訟進入法催,上個業務條線業務的結束,是下個業務條線業務的開始。

這種情況下,從前端繼承的資料就顯得尤為重要,以關鍵節點做資料的切分,留存使用者的關鍵狀态,在中間态使用者池做展現,在進入法催之後,法催能根據使用者在催收的初始狀态完成資産的比對,确定資産的最優處置方案,是訴訟、資産出售、調解還是别的可行處置方案。

在經曆了催收的處置後,簡單回收方式已經沒法快速催回逾期部分了,這就需要對資産的類型和品質做進一步的篩選,目的是用最快的速度完成不良資産的回收,在這個階段,也需要考慮不良資産包曆經時間的折舊,考慮貼現的情況下,可以嘗試對逾期資産做一定的減免,避免資産曆經時間越長導緻資産價值縮水。

在法催盡可能盡快催回資産的角度,在法催逾期部分結清的使用者是可以被釋放到中間态使用者池,由風控結合在催收和法催的處置周期和時長,由前端風控進件端口進一步評估使用者是否有價值重新進行授信準入的流程。

在經曆了催收、法催的處置過程後,使用者的生命流程逐漸清晰,這對于公司中台部門對使用者的生命流程評估有一定的價值,本身從催收滾動到法催再從法催滾動出來的流程對前端借貸産品的設計有一定的價值,能清晰的了解到可能産生逾期的使用者的可能還款時間和壞賬走向,對使用者行為的全流程評估對前端的風控模型疊代有一定的增益效果。同時還能篩選一部分強粘性在經曆催收、法催後仍會在平台借款的使用者,根據強粘性使用者的特征在授信端口對使用者做到更精準的授信分層。

三、資料實作評估

在以上業務需求的建構中,困難的點在資料流的搭建,在催收端口,往往會關注首逾(使用者首次逾期/訂單首次逾期)的狀态,為避免使用者在首逾後迅速失聯。

催收往往會在首逾布設大量人力,是以首逾階段的使用者行為記錄和催收行為記錄是非常重要的,在使用者逐漸逾期流轉到法催的階段,逾期的行為增多,回款的行為減少,到了法催,法催的行為處置重要,但使用者所産生的可聯行為和還款行為記錄更重要,這種雙邊行為記錄的方式需要考量周期。早期可能是大量的資料記錄,到法催階段,應該記錄的是行為産生的時間,同時資料的流向需要具體行為的時間節點做切割。

對業務業績統計來說,最關鍵的可能是在催收的進件時間和出催收的時間,同樣的,對法催來說,也是需要切分使用者進件時間和出法催時間,但同時,像之前已經确定的業務邏輯,可能有使用者在曆經貸後、法催、法催結清之後重新進入風控視野,借款,不幸再進入到貸後的階段或者法催階段,同時,也可能在法催結清逾期部分進入中間态使用者池後,再次産生逾期;這時候還需要根據規則選擇進入法催階段還是催收階段。

這種情況,對使用者生命周期的時間切片非常重要,能避免一個使用者同時在催收、法催同時存在,同時也能切割兩方的業績觀測,避免出現業務區分存在不清晰的情況,同時也避免一個客戶同時經曆兩種處置方式産生客訴的情況。

同時,建立使用者生命周期時間切片能幫助催收和法催在使用者進件的時間就确定使用者的上一次狀态和曆史狀态,是否曆史在催收、法催跟進過,這對不良資産的處置有一定的效率優化提升效果。

結語

對網際網路公司的内部業務産品而言,怎麼設計、更新能适應目前的市場變化和業務變化是很重要的,在外部經濟環境威脅的當下,如何提高各部門間高效配合,避免出現多餘的人力資源和産品資源浪費是每個公司都需要深入思考的議題。

專欄作家

安塵言,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專欄作家。專注金融風控,探尋不同經濟環境下風控的方向。

本文原創釋出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定。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平台僅提供資訊存儲空間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