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焦慮的時候,我就知道該讀書了!”

作者:亮網

●暨南大學中醫學院楊建鵬

他一年借書330冊,全是專業書

“我竟然借了這麼多書嗎?”在聽到自己借書330冊、成為學校2023年度閱讀達人時,楊建鵬直言有點意外也有點喜悅,“原來我一年讀了這麼多書,真的奮鬥過啊。”

楊建鵬是暨大中醫學院中醫學專業大四學生,說到借閱的圖書類型,他給出了一個令人意外的答案:全是專業相關書籍。唯一一本《周易》,其實也跟中醫文化相關。他笑說,可能是因為專業的特殊性,自己總覺得知識儲備不夠就沒辦法很好提高自己的專業水準,“中醫學是看臨床療效的,要真的有水準才會獲得患者的信任。”楊建鵬說,自己想花多點時間去學習一個科目,就會去看相關的書。“例如說中醫四大經典之一的《傷寒雜病論》,它是分兩個學期學的,那麼這一整年我就會看很多相關的書,這樣既複習了課内知識,又拓展了課外閱讀。”

“焦慮的時候,我就知道該讀書了!”

一整年都在讀專業書,會不會覺得枯燥?楊建鵬不假思索稱“不會”,“主要是我很喜歡這門學科,我覺得現在看的書都是基礎的積累,說不定以後在工作中遇到一些問題,能從現在的積累中找到解決的辦法。”

楊建鵬認為,閱讀會有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讀的書多了,自己的“鑒賞”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漸漸能從茫茫書海中過濾一些“粗糙的書”,精準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精華”,從廣泛閱讀過渡到精準閱讀。“閱讀其實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閱讀習慣養成之後,我發現自己是有變化的,比如會主動去解決問題,變得比以前獨立一些。”

說到對自己影響最大的書,楊建鵬提到了胡希恕老先生的一系列著作,“我一開始喜歡中醫學是因為興趣,知道中醫學可以治病救人,但并不知道它是一門怎樣的學科,通過老先生的書,才慢慢認識到中醫是循證醫學,具有科學精神。”

楊建鵬說,閱讀于自己而言,除了是學習“剛需”外,也是一種精神寄托。“其實我在剛來暨大上學時,是有點迷茫的。後來同宿舍的研究所學生帶我去了圖書館,就像是給自己打開了一扇門,有了方向。”楊建鵬說,即使現在閱讀時間沒有以前多,但每次從圖書館借了書,心情都會很好。“閱讀也在慢慢改變我的生活,幫助我更深刻地去了解自己,包括自己的愛好以及對未來的一些想法,通過閱讀,會覺得目标更加清晰,對未來也更加笃定。”

受《聊齋志異》啟蒙,他選了這個專業

●暨南大學文學院田祺

暨南大學文學院的田祺去年的借閱量有313冊,榮登該校泡館達人(碩士)榜單榜首。閱讀于田祺而言,除了要服務于論文和學業,也是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因為要寫論文,去年暑假我沒有回家,大部分時間都在圖書館度過”。

田祺研究所學生所學方向是中外關系史,借閱的圖書多數跟專業相關。“我大學學的是曆史,接觸的内容比較淺顯,進入研究所學生階段後,發現自己所缺的知識太多了,迫切想要惡補一下相關知識,增強對本專業的了解。”提及閱讀的經驗,田祺謙虛地表示,自己大學階段主要都是“慢閱讀”,而如今的閱讀量主要是因為“論文的驅動力”,在有限的時間内進行大量閱讀,效率自然要高些。

“焦慮的時候,我就知道該讀書了!”

除了專業相關書籍,田祺也會閱讀一些勵志類、哲學類書籍,“算是一種情緒調劑吧,當狀态不太好的時候,會借助文字的力量排解内心的負面情緒,走出情緒困境。”在他看來,正能量的文字能讓人的内心變得強大。

提到早期對自己影響較大的書,田祺說是《聊齋志異》。“因為我的家鄉就是蒲松齡的故鄉,我從小就對這本書有較多的接觸。”田祺告訴記者,《聊齋志異》中有許多關于出海的故事,算是對自己了解中外關系的早期啟蒙,“可能那時候這些故事就在我心中埋下了種子,長大後很自然就選擇了這個專業。”

在研究所學生階段,田祺也讀了不少讓自己獲益匪淺的書,比如明代馬歡所著的《瀛涯勝覽》。這是一本海外見聞錄,田祺表示,這本書開闊了自己的眼界,對自己剛完成的畢業論文也有很大幫助。

閱讀讓她感悟生活,不懼迷惘

●華南師範大學職業技術教育學院夏青

“每每因生活學習壓力而焦慮的時候,我就知道,我該讀書了!”來自華南師範大學汕尾校區職業技術教育學院的研究所學生夏青是一名習慣于通過閱讀積攢情緒力量的閱讀達人,她将書籍視為平複不良情緒的良藥。

“焦慮的時候,我就知道該讀書了!”

夏青說,有時自己能在書中悟到生活的答案,但有時也會感到“答案并不重要”,閱讀給她内心帶來的平靜,才是她真正不懼迷惘的力量。“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也許有些人會急于求成,削減了閱讀一本書的耐心。”她認為,閱讀不是一件能較快看到功效的事情,但長期堅持下來定會有所受益。

談及閱讀技巧,夏青提得最多的是“踐行”,“如果僅僅隻是閱讀的話,效果可能不會很好,但如果把在書中領略到的知識進行輸出,會更有利于将知識内化。”她建議大家在讀完感觸較深的書之後,選一些書中要點去實際踐行。“所謂輸出,可以是将内容講給其他人聽,把其中的要點應用到實際生活中,讓自己有切實的改變。也可以利用做筆記、寫閱讀心得、畫思維導圖等方法,将梳理出的主題内容和心得,與當下生活經曆結合起來,幫助自己更好去了解書的内容。”

采訪中,夏青推薦了《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和《曾國藩傳記》兩本自己十分喜歡的書。《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講述了一個從極差的原生家庭走出來的角色通過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改變人生的故事。夏青說,這種“能把命運翻出的一手爛牌打好”的精神讓她印象非常深刻,時常鼓勵她在面對困難時更加積極勇敢。而《曾國藩傳記》則讓她感受到精神上的升華。“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曾國藩天資不算聰明卻靠勤奮獲得成功的經曆讓自認為“笨”的她有了共鳴,書中提到的早起、謹言等也成為了她生活中努力堅持的習慣。

他在大學圖書館邂逅“夢中情書”

●華南師範大學文學院歐同學

“我從來沒統計過自己借了多少書,而這麼多的書,我也并沒有真的全部看完、看懂或内化為自己的知識……”歐同學以一年543冊的借閱量登上華南師範大學閱讀達人榜單,但談到閱讀,他依然有點慚愧,直言如今大量的閱讀更像是在釋放自己上大學之前被束縛住的那股讀書的欲望。

歐同學高中時期就很喜歡文學,有一些文學作品早早就在他心中留下了種子。比如,高中校園書店裡那套被成堆的教輔圖書擠到角落裡的《文學回憶錄》。“是木心先生的書,當時被放在很高的地方,有塑封,根本無法閱讀,但我每次去都會仰望它。”

帶着這樣一些“念想”,歐同學考上了大學中文系,心中的種子就像是得到了滋養,逐漸萌發。“大學圖書館真的是十分重要的資源,以前很想看的書、一直仰望的作家,都在這裡遇到了。”在某次聽老師講完木心先生的詩《從前慢》之後,他心潮澎湃,立即到圖書館借回了這套“夢中情書”。

“它跟課本上的文學史表述完全不一樣,讀的時候,我會覺得木心先生怎麼可以寫得這麼俏皮這麼可愛。”歐同學說,閱讀于自己而言就像是一位朋友,有些十分喜歡的作家,可能自己這輩子都見不到,但通過他們留存下來的作品,就有機會跟他們“對話”,“這種情感的碰撞和共鳴,讓我覺得十分神奇。”

除了心靈的滋養,閱讀還帶給歐同學很多樂趣,比如“以讀萬卷書代替行萬裡路”。“旅遊書籍也是我很喜歡的一類書,沒辦法去環遊世界,這些書就是看世界的一個視窗,相比現在網絡上各種旅行Vlog,書中作者對人文的思考讓我更有收獲。”

歐同學笑稱自己小時候也是電視兒童一枚,真正愛上閱讀是在上了大學之後。短短兩年的閱讀培養讓他收獲匪淺,他希望把閱讀的習慣一直堅持下去,“學無止境,我不知道以後自己是否還會有這樣好的閱讀條件和心境,但至少不會放棄閱讀。”

策劃:新快報記者 王娟

采寫:新快報記者 徐紹娜 實習生 謝霖 獨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