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中國最東端到最北端,你能看到什麼?

作者:中國旅遊地圖

#我來唠家常#

從中國最東端到最北端,你能看到什麼?

- 風物君語 -

先來回答一個地理題:

中國最東和最北的城市分别在哪個省?

·

·

·

答案是

↓↓↓

它們都在黑龍江。

撫遠和漠河,被稱為中國的東、北兩極。

沿着中俄邊境的輪廓

從中國的“東極”撫遠出發,

去中國的“北極”漠河,

全長有約2200公裡。

從中國最東端到最北端,你能看到什麼?

從“東極”出發,黑龍江與烏蘇裡江描繪出了中國最東邊的輪廓↓

從中國最東端到最北端,你能看到什麼?

兩極穿越途中必經的小興安嶺,保留有亞洲面積最大的一片紅松原始林↓

從中國最東端到最北端,你能看到什麼?

密林中,還生活着瀕危珍稀動物,比如東北虎↓

從中國最東端到最北端,你能看到什麼?

越過森林,跨過平原,到達漠河體驗那裡的白夜(雖然不是極晝,但由于光的散射作用。夏至前後,漠河的天空在日落後依舊明亮)↓

從中國最東端到最北端,你能看到什麼?
從中國最東端到最北端,你能看到什麼?
從中國最東端到最北端,你能看到什麼?

撫遠

中國“東極”是邊境,也是魚鄉

每天,這裡是全中國迎接第一縷陽光的地方。

從中國最東端到最北端,你能看到什麼?

▲ 撫遠位于黑龍江和烏蘇裡江交彙處的三江平原上,與俄羅斯隔江相望。

更準确地說,整個撫遠迎接中國第一縷陽光的是一座小島——烏蘇鎮。每年夏至,太陽會在中原標準時間淩晨2點左右從江面升起。

這個小鎮,曾經隻住了一戶人,這是全中國最小的一個鎮了。

從中國最東端到最北端,你能看到什麼?

東極廣場位于烏蘇鎮以北,撫遠水道與烏蘇裡江交彙處。攝影/張偉

從烏蘇鎮的“東方第一哨”往北眺望,有一塊三角形地塊,它被三條河道圍在中間,其上河流縱橫,植被茂密。那是泥沙沖積形成的撫遠三角洲(這也是廣義上黑瞎子島的區域)。

從中國最東端到最北端,你能看到什麼?

▲ 圖中那個倒三角的區域便是黑瞎子島所在的位置。圖/中國國家地理

熟悉中學曆史的人,大概對黑瞎子島并不會陌生。撫遠三角洲上包括了銀龍島、明月島等3個島系,共計93個島嶼和沙洲。

今天,站在撫遠的東極廣場上,能遠遠地看到黑瞎子島上的草甸。島的一面是中國的哨所,另一面便是俄羅斯的教堂。

從中國最東端到最北端,你能看到什麼?

▲ 與撫遠隔江相望的是俄羅斯遠東第一大城市哈巴羅夫斯克。攝影/張偉

烏蘇鎮雖小,但由于兩江交彙,淡水魚和野生魚類資源豐富,這裡形成了中國最大的大馬哈魚漁場。

每年九月,白露前後,大馬哈魚便從鄂霍次克海遊進黑龍江和烏蘇裡江繁衍後代。黑龍江省内9成的大馬哈魚都來自這裡。每到這時候,漁民從四面八方趕來捕魚,這裡便成了一個臨時的漁民居住點。漁汛過後,漁場撤攤,漁民也跟着走了。

從中國最東端到最北端,你能看到什麼?

▲ 攝影/劉傑

因為位于中俄邊境,物産豐富,這裡吸引了不少商人和遊客。在民國初年,烏蘇鎮還曾是個繁榮的小鎮。

鎮上曾有過9家商号,10多家雜貨店,除此之外還有煙館、郵局等。小鎮上也曾住過1500多号人,多是跟對岸的俄羅斯人做生意的。後來因為戰亂和連年洪水泛濫,加之那時候小鎮與縣城之間不通公路,到了冬天江水封凍,烏蘇鎮便與世隔絕,逐漸蕭條。

從中國最東端到最北端,你能看到什麼?

▲ 位于撫遠黑瞎子島上的烏蘇大橋,被稱為“東方第一橋”。攝影/付豐羽

1986年,烏蘇鎮才修通與撫遠縣城聯通的公路,江邊建起了碼頭,小鎮又重新熱鬧起來。

今天讓這裡熱鬧的不隻有漁民,還有對“邊境”充滿好奇的遊客。

從中國最東端到最北端,你能看到什麼?
從中國最東端到最北端,你能看到什麼?

同江

依水生活在國界兩邊的赫哲族

離開撫遠,沿着黑龍江邊境那條輪廓線走,途中路過的第一個大站便是同江。

從中國最東端到最北端,你能看到什麼?

▲ 三江口,黑龍江和松花江在這裡彙流,兩江彙流後俗稱“混同江”,是以得名“三江口”。

上世紀初這裡便有了邊貿往來。1904年,俄國商人和商号在同江從事貿易活動。1909年,清政府在同江設立海關,收取關稅。同江港是松花江在中國境内最末端的港口。2007年,這裡建成了中國交通史上第一條高寒水域浮箱固冰通道,它成了四季可通關的港口。大型集裝箱每天在這裡中轉。

這裡也聚居着一個橫跨兩國的民族——赫哲族。他們也生活在俄羅斯,在那裡,他們被叫作“那乃族”。

從中國最東端到最北端,你能看到什麼?

▲ 舞蹈對于赫哲族來說是流動的文字。攝影/楊曉峰

這個民族數千年前就生活這裡——黑龍江、松花江、烏蘇裡江交彙的三江平原及完達山餘脈處。它是中國“六小”民族之一。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赫哲族的人口隻有5000多人。

同江的街津口是他們其中一個聚居地。

這是個漁村,他們過去數千年都生活在江邊,以捕魚為生,食用魚肉、穿用魚皮,并用魚皮加工制作各種生活和生産用品。如今的赫哲族人雖住進了磚瓦房,但每家住房的東側,都有一個魚簍子,腌的是魚籽、魚塊。還有一缸缸的用鍋炒幹的魚制食品。

從中國最東端到最北端,你能看到什麼?

▲ 制作魚皮畫時,先要将魚皮軋一軋,便于軟化魚皮。攝影/楊曉峰

從中國最東端到最北端,你能看到什麼?

▲ 赫哲族的魚皮畫。攝影/楊曉峰

赫哲族除了用魚皮做衣,還用魚皮作畫。

它曾被稱為無紙剪紙,通過對魚皮的剪切、粘貼和镂刻,創作出精美圖畫。一幅畫大概要做3天,要經過剝制,晾幹去鱗、晾曬魚皮、捶熟、漂色、粘貼、镂刻等許多細緻環節。赫哲族有豐富的神話傳說,很多情節和人物都被畫在魚皮上。那是赫哲人自己的審美與信仰。

從中國最東端到最北端,你能看到什麼?

▲ 生活在邊境線上的民族。攝影/劉傑

目前赫哲族的魚皮制作技藝也已被列入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從中國最東端到最北端,你能看到什麼?
從中國最東端到最北端,你能看到什麼?

伊春

邊境線上穿越時空的森林腹地

離開了街津口的漁村,沿途往西,便漸漸進入了森林。

沿邊境而居的不隻有赫哲族,還有生活在小興安嶺這片森林裡的動物。

這片密林是動物的天堂,其中生活着黑熊等數十種珍稀野生動物,和200多種鳥類。

從中國最東端到最北端,你能看到什麼?
從中國最東端到最北端,你能看到什麼?

▲ 這片森林成為野生動物的天堂,民諺裡的“棒打獐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裡”,說的就是這裡豐富的資源。

比黑熊更早生活在這裡的是恐龍。

上世紀初,俄羅斯的地質學家就在伊春市内與俄羅斯交界的嘉蔭縣,發現了恐龍化石。2001年,這個地處小興安嶺東北麓的龍骨山上建了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從中國最東端到最北端,你能看到什麼?

▲ 伊春的深山密林也曾是恐龍的栖息地。攝影/劉傑

1億年前,這曾是個大型内陸淡水湖泊,并具有封閉海灣的特征。當時嘉蔭縣所在的這個區域氣候濕潤,湖面和湖底生長着衆多水生植物和魚類、恐龍等生物。

在後期的3000多萬年時間裡,生活在這裡的恐龍漸漸滅絕。但由于嘉蔭地區處于白垩紀湖盆的邊緣,恐龍的遺骸變成了化石被保留了下來。

從中國最東端到最北端,你能看到什麼?

▲ 小興安嶺東北麓所在的這片區域同樣也曾是恐龍的故鄉。

2002年,地質工作者在嘉蔭縣發現了新的恐龍化石群,其中還挖出了鴨嘴龍的骨骼化石,它是6500萬年前最後一批生活在地球上的恐龍之一,也是目前為止在黑龍江流域發現的晚白垩紀大型鴨嘴龍的典型代表。

從中國最東端到最北端,你能看到什麼?

▲ 如今,被拼接成恐龍形狀的鴨嘴龍骨架成了這個地質公園内神州恐龍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攝影/劉傑

中國兩極穿越,也透過小興安嶺這片森林穿透了時空。

從“東極”出發,一路向西通往北極的途中,伊春是最美的一段。這美因為它總透着一股時間的力量。

從中國最東端到最北端,你能看到什麼?

伊春是小興安嶺的腹地。如今從衛星圖上俯瞰伊春,它的城鎮像一條埋在森林秘境裡的柔美線條。

它不似平原城市那樣呈環狀擴張,而是沿着公路線發展起來,像魚骨一樣貫穿了整片森林。伊春市區是其中最大的一片,順着公路往東北,上甘嶺區、五營區、湯旺河區等城鎮散落分布在公路邊。公路四周便是密林,那是它的“魚肉”。

截至2015年,伊春全市的森林覆寫率達到了84.4%。

從中國最東端到最北端,你能看到什麼?

▲ 如今這片森林成了整個伊春的旅遊資源。

伊春五營國家級森林公園裡擁有亞洲面積最大,儲存最完整的紅松原始林,森林類型是以紅松為主的針闊葉混交林。

從中國最東端到最北端,你能看到什麼?

▲ 除了紅松,這裡還有雲杉、冷杉、興安落葉松等上百種針闊葉樹種。

這些高緯度上的樹種,冷峻挺拔,一排排密布在山中。風起時,像海裡的波浪,一層層湧動,隻不過這浪不是藍色的。

比起亞熱帶、熱帶常綠的樹林,溫帶的闊葉林性格更多變。

從中國最東端到最北端,你能看到什麼?
從中國最東端到最北端,你能看到什麼?

▲ 小興安嶺裡的秋冬。

每到秋天,闊葉樹便開始發黃,楓葉變紅,森林裡的桦樹葉子脫落,襯托出白色的樹幹,蕨枝枯萎露出灰色……五彩斑斓是北緯47°以北這片森林的顔色。

等到了冬天,冰雪給這裡的森林裹上了一層厚厚的“銀裝”。這裡的林海又有了另一種樣貌,不似夏天的豐滿,秋天的妖娆。卻多了份黑龍江在冬天多有的那種冷豔。

從中國最東端到最北端,你能看到什麼?
從中國最東端到最北端,你能看到什麼?

黑河

中俄貿易線上的一顆“明珠”

順着小興安嶺往西北走,出了密林,便是黑河。

它是這條“兩極穿越”路上俄式風情最濃郁的地方。

從中國最東端到最北端,你能看到什麼?

▲ 黑河友誼宮帶着俄式的建築風格。

在黑龍江與俄羅斯之間長達2981公裡的邊境線上,黑河是北線上最醒目的一個城市。

從中國最東端到最北端,你能看到什麼?

▲ 俄羅斯阿穆爾州的首府布拉戈維申斯克(海蘭泡)與黑河隔江而望。過了海關,從黑河到對岸隻要10來分鐘。

黑河,它的舊地名瑷珲因清俄簽訂的《瑷珲條約》而為人所知。瑷珲來自達斡爾族語的音譯,翻成漢語它指“可畏”。曾經這裡是黑龍江沿線的一大軍事重鎮。

最早的瑷珲城建于明朝,為了對付元朝的殘餘勢力,永樂皇帝下诏在黑龍江左岸建瑷珲城,它在今天俄羅斯維笑勒伊村一帶。到了清朝,瑷珲成為第一任黑龍江将軍薩布素的駐地。但由于這地方與内地交往并不便,駐地從黑龍江左岸遷到了右岸,它就在今天黑河愛輝區的位置。

從中國最東端到最北端,你能看到什麼?

▲ 黑河與布拉戈維申斯克兩座城市之間隔江相望,站在黑龍江江邊便能看到對面的俄羅斯。

建立的瑷珲城在清代繁榮了起來,這裡不僅修了像城隍廟、龍王廟、文廟、魁星閣等廟宇,也有影響深遠的商業區。

今天這裡仍是中俄邊貿交易的重鎮。它對岸便是俄羅斯遠東地區的第三大城市,布拉戈維申斯克。

從中國最東端到最北端,你能看到什麼?

▲ 黑河市場上賣的俄羅斯大青蝦。

機電、服裝、水果等産品從黑河出口到俄羅斯,而大米、玉米、蜂蜜等進口品又經黑河進入到中國。在這個邊境小城裡,小額貿易不斷,它近幾年為黑河注入了活力。

從中國最東端到最北端,你能看到什麼?

▲ 黑河美食街上各式各樣的糕點。

今年黑河和布拉戈維申斯克之間将建橫跨阿穆爾河的大橋和索道。其中索道的橋長一公裡,每小時可過境人數達2000人,建成後從中國到俄羅斯隻需要幾分鐘。

從中國最東端到最北端,你能看到什麼?

▲ 黑河對岸的布拉戈維申斯克。攝影/劉傑

跨境貿易的發展,讓黑河的建築帶有濃郁的俄羅斯風格。從外地到黑河,一出機場便能體會到這種邊貿城市的包容。走在黑河的中央步行街上,商店的招牌會同時标注俄文,有些商販甚至會直接按當日匯率接受盧布交易。

從中國最東端到最北端,你能看到什麼?

▲ 在黑河江中心看日落,中俄兩岸江邊的一草一木倒影在水中。

黑河的計程車打表器播完中文後還會用俄語問候乘客。

俄國人魁梧的身影總時不時出現在街道上。生活在這裡的俄羅斯人過着邊境上的雙城生活,有的在中國建立事業,周末便跨江回到河那邊的俄羅斯家鄉。“兩城一家”是當地對這種生活模式的一個形象比喻。

從中國最東端到最北端,你能看到什麼?

▲ 兒童節,黑河七千名中俄“萌媽萌寶”的迎“六一” 嘉年華巡遊。

黑河和布拉戈維申斯克更像一座橫跨兩國的城市,生活是聯系雙邊的紐帶。

它既中國,也很全球。

從中國最東端到最北端,你能看到什麼?
從中國最東端到最北端,你能看到什麼?

漠河

“恭喜你,找到北啦!”

黑河再往西,路過呼瑪、塔河,便是中國的最北極,漠河。

從中國最東端到最北端,你能看到什麼?

▲ 龍江第一灣,黑龍江在漠河紅旗嶺折出的一個Ω形江灣。

這裡冬季漫長,全年三分之二的時間都是冬天。

北緯53°,這是漠河北極村所在的緯度。

從中國最東端到最北端,你能看到什麼?

▲ 北極村。

這個距離漠河縣城北面70多公裡的地方是中國最北的地方。夏至前後,這裡接近極晝,冬至的漠河白天隻有7小時,剩下三分之二的時間都是黑夜。如果運氣好,這裡是中國能看到北極光的地方。

“最北”的名聲每年為這裡吸引着無數遊客。

從中國最東端到最北端,你能看到什麼?

▲ 這是中國難得能看見極光的地方。

從北極村再往北,在中俄界江黑龍江的江邊,江水沖積出了一塊面積約50多平方公裡的淺灘——烏蘇裡淺灘。清朝時,這裡曾設有邊防站,被稱作烏蘇裡。這裡是中國的最北點。淺灘邊樹有一塊石碑,上面标記着經緯度——東經123°15′30″,北緯53°33′42″。

來到烏蘇裡淺灘才算是到了中國最北的那個點上,灘邊一塊巨石上刻着“恭喜您,找到北啦!”

從中國最東端到最北端,你能看到什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