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鄭忠 :筆墨當随時代,無限風光在險峰

作者:今日藝術博覽
鄭忠 :筆墨當随時代,無限風光在險峰

作品名稱:海韻系列

尺寸:138x69cm

材料:宣紙、岩彩

創作年代:2024

昨天,誕生了一幅逸品,喜不自禁,“波斯獻寶”發恩師廖修平先生一閱,廖先生回複到:“很有創新的彩墨畫很感人,謝謝給我機會欣賞”。

今晨有感于廖先生的鼓勵與虛懷若谷,若有所思,對畫如影,自言自語:

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盤,沐浴的盆子也,我們小時候也用過,我們當地俗稱“長桶”。銘,在器物上刻上自警之詞以自我提示也!

湯以人之洗濯其心以去惡,如沐浴其身以去垢,故銘其盤。

可見古人是富于創新的。

當年景黃恩師囑曰“以易洗心”,是正心修身之謂也。觀自在菩薩波若般羅蜜多……誠心修持始終不懈。

用之于世俗生活,要換氣,怎麼換呢?各人自有妙解。行之于藝術上我是讀書、寫作、旅行(并非僅僅旅遊)親師、訪友、運動、獨處、習字、養身……當然還有每天的功課,以此往複,生生不息。旺盛的生命力就是這樣出來的。

又聞詩曰“周雖舊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極。”

想起三十年前外交部副部長宮達非看了我的畫展為我題詞:鄭忠小弟惠念!

藝術的靈魂在于創新,敢于破古人走自已的路.

鄭忠 :筆墨當随時代,無限風光在險峰

“其命惟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命”者令也!

當年(1991年)恩師廖修平在南藝研修班對我說過一句話“向勞工師傅學習”,我蓦然一驚,回到工廠便梳理思路,認真地做了這方面的功課,次年到浙江美院進修銅版,又二年讀江蘇省版畫院的研修班,98年再考中央美院的研究所學生班,等于把廖先生所傳授的知識結合我的印染工程師的經驗又深耕了一遍。現在這些知識與經驗和手繪相結合,全部可以轉換為彩墨畫的方式與方法,而這是國内美院“八股文式的教育”所不具備的。是我五大版種的知識、實踐作鋪墊,發明家的天縱之才,豐富了當代水墨畫的内涵與外延,融彙貫通,弘揚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應該說源自廖先生高屋建瓴的指導,我順藤摸瓜,舉一反三,曲徑通幽,豁然開朗……從2014年第二次北漂,(版畫家向水墨畫轉變)我觸摸了中國水墨畫的生态與狀況,反刍自我,我發現我已經建構了我自己獨有的繪畫體系。

從幼學(傳統文化)、少年(潛水生涯)、青年(設計師、工程師)、壯年(版畫家)到“老兒童”現在探索當代水墨畫的“鄭忠”。此鄭忠非彼“鄭忠”也。

一句“無所不用其極”,是為綜合繪畫、當代水墨畫的探索指明了方向。

“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見乎。”

默默地耕耘,不要在乎别人的看法,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天道酬勤。

鄭忠 :筆墨當随時代,無限風光在險峰

《海韻系列》作品局部

其實自繪畫出道以來,我就是以“新産品開發負責人”的身份、方式方法在研發的“作品”的。

顧首回眸,在繪畫生涯中關節點上我遇上了幾位好老師,在母校南通師院美術系班主任師鐵嶺看到我在課堂上如熱鍋上的螞蟻手足無措時讓我靜下心來,悉心示範,诠釋了蘇派素描的基本架構,循循善誘,讓我步入正途。

後來素描任課教師吳衛衛在教師小畫室帶我畫了一學期的人像素描,則是讓我在消化的基礎上又充實提高。十年後報考中央美院的研究所學生班,就是憑借的師老師、吳老師二位先生法乳的滋潤得以過關,不能吃飽了就忘記前面的兩個燒餅。

後來“南京藝術學院現代版畫研修班”,恩師廖修平先生則是給我指明了創作的方向。再後來中央美院版畫系主任廣軍教授則是肯定了我的“原創”又提出了新的高度。中央美院張烨教授用他獨創性的教學讓我了解了“中央美院全因素素描”的要義。最後一位則是國際油畫大師台灣陳顯棟先生給了我一個獨具特色的繪畫創作系統。兼融并蓄,風起雲湧。

在繪畫創作最關鍵的點上他們給你點撥,終歸是自學,隻有自己有那份熱愛,有那份投入,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畢生的精力,大量的時間用于這種探索和實踐,才有可能有獨特的領悟與建樹。

研究與發現,發現與研究,格物緻知窮理盡興。故學傳統,學的是古文化的思想與精髓,不是某某畫譜的一招一式。

筆墨當随時代,無限風光在險峰。

鄭忠 :筆墨當随時代,無限風光在險峰

《海韻系列》作品局部

鄭忠 :筆墨當随時代,無限風光在險峰

鄭忠彩墨畫《海韻系列》作品局部

鄭忠 :筆墨當随時代,無限風光在險峰

鄭忠彩墨畫《海韻系列》作品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