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向死求生後,20萬華為員工成果豐碩,華為已進入“星辰大海”

作者:互聯魚
向死求生後,20萬華為員工成果豐碩,華為已進入“星辰大海”

文l編 互聯魚

中國華為公司,20.7萬員工向死求生,一路披荊斬棘,為國家榮譽和生存空間拼盡全力。

最近,華為擺脫困境的消息在一次迎面撲來,這可不是随便亂吹的,Mate60系列火爆以後,Pura70也被扒光後發現,搭載的又是華為自研的一顆旗艦晶片,那火爆程度簡直是一片紅海!

這說明什麼?這可以了解為距離實作晶片自由又近了一步。并且從實際應用和量産角度來看,麒麟晶片産能供不應求。

向死求生後,20萬華為員工成果豐碩,華為已進入“星辰大海”

由于曆史背景中的美國制裁導緻華為面臨晶片供應受限的困境,麒麟9010晶片的研發與成功問世,無論是在技術層面還是戰略意義上,都是華為努力打破封鎖、實作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的重要裡程碑。

即使在無法獲得國際主流晶圓代工廠直接代工的情況下,華為通過持續的研發投入和對産業鍊上下遊的積極探索,試圖尋找新的解決方案,并保持其在高端移動晶片市場的競争力。

活過來的華為已進入星辰大海

直奔星辰大海般科技前沿的華為,是全球首個實作手機直接連接配接衛星通訊的廠商,關鍵是華為的總收入穩步上升,全球5G業務布局加速,高端手機重新回歸市場,海思晶片取得了關鍵性突破。

具體來看,華為全面發展後的豐碩成果(資訊參考華為官方)。

全球5G發展突飛猛進,華為作為領軍者不僅引領着全球5G使用者破了15億大關,而且在行業應用上突破5萬個,積極參與推動5G-A技術研發和商業化,攜手各大營運商加快新一代5G技術落地。

向死求生後,20萬華為員工成果豐碩,華為已進入“星辰大海”

足見中國華為在全球通信領域的上司力和創新能力。接下來,華為眼光長遠,提出了全面智能化戰略,力求“百模千态、千行萬業”都能搭上智能化快車,加速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程序。

值得一提的是,華為雲的盤古氣象大模型竟然登上了《自然》正刊,這是學術界頂級榮譽,對華為科研實力的肯定。

而且華為還在持續發力,釋出了盤古大模型3.0版本,深度定制服務于金融、政務、制造等多元行業的專業大模型,大大提升了相關領域的智能化水準。

向死求生後,20萬華為員工成果豐碩,華為已進入“星辰大海”

我們使用者層面感觸最深的是消費電子領域,華為推出了備受矚目的Mate 60系列,驚豔全球。同時HarmonyOS 4正式上線,搭載鴻蒙系統的裝置數量一舉突破8億台,生态建設更是迎來了開門紅,吸引超過220萬開發者加入陣營,呈現出蓬勃生機。

另外根據華為官方資料,在計算領域也成績斐然,鲲鵬和昇騰兩大生态吸引了超過570萬開發者和6300多家合作夥伴,共同打造出17400多個認證解決方案,展現了華為在算力領域的深厚積澱和廣泛影響力。

在綠色低碳領域,華為數字能源業務碩果累累,幫助客戶累計實作綠色發電接近萬億度,節省用電461億度,減排二氧化碳相當于4.95億噸,實實在在為地球家園做出了巨大貢獻。

華為還宣布實作了MetaERP系統的自主研發,不僅擁有了自主可控的管理工具,還完成了對老舊ERP系統的更新替換,這對于提升企業内部管理效率意義重大。

華為始終關注全球範圍内的數字鴻溝問題,深化與國際機構的合作,成功為全球近80個國家9000多萬偏遠地區人口提供了接入數字社會的機會,切實促進了全球數字化普惠連接配接。

此外,華為的SEEDS(數智種子)人才培養項目更是全球開花,惠及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過340萬人,為全球科技人才的培養輸送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鴻蒙系統包羅萬象

再加上鴻蒙作業系統的生态建設如火如荼,汽車業務、企業服務、華為雲等各個闆塊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

2024年版的鴻蒙可不得了,生态應用場景簡直是無所不在。

比如,政務辦公、企業營運、教育醫療、金融服務、新聞傳媒、影視娛樂、出行駕駛、健康管理,這些我們日常生活離不開的場景,都被鴻蒙系統給無縫覆寫了。

向死求生後,20萬華為員工成果豐碩,華為已進入“星辰大海”

目前已有超過4000款應用接入鴻蒙生态,僅廣東省就有600多款,可見華為鴻蒙生态的影響力正在迅速擴散,越來越受到廣大使用者的喜愛和接納。

華為常務董事餘承東曾感慨萬千地說:“鴻蒙作業系統經曆了十年磨劍,完成了多次華麗蛻變。”如今,鴻蒙已然運作在多樣化的智能終端裝置上,華為不僅掌握了核心技術,更是具備了全棧式的能力,擁有堅實的底座和日益繁榮的生态系統。

寫在最後

華為之是以能在全球科技競技場立足并拔得頭籌,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就是其獨一無二的組織優勢。

比如,任正非曾表示,華為擅長集中兵力,全力以赴地攻克某一技術難題,就像是集中幾千甚至幾萬工程師,向着一個目标發起沖鋒,一旦找到突破口,便會深入鑽研。

向死求生後,20萬華為員工成果豐碩,華為已進入“星辰大海”

還記得之前有人斷言,中國想要造出光刻機這種集100000零件于一體的精密裝置,起碼要等到十幾年後了。

這話聽起來像是警鐘,但實際上是一種輕蔑。但衆所周知這種論調我們中國人早就耳熟能詳了,因為它在過去也曾被用來形容航母、四代戰鬥機、航空發動機、大飛機等各種尖端裝備的研發難度。

不過時間就是最好的佐證,這些所謂的“不可能”逐一變為現實,那些曾被奉為“行業明珠”的技術壁壘,一個個被我們摘了下來,剩下的“神話”越來越少,光刻機也不例外。

現如今,盡管我們還未完全實作自主,但在類似于7nm晶片制造方面,我們已經離不遠了。因為在晶片這類高端制造,隻要繼續集中力量辦大事,外國同行的好日子恐怕就要告一段落了。

歸根結底,美國是否出售光刻機其實是個僞命題,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實際上是通過制裁混淆視聽,本質上其實是我們在考慮要不要購買。

對此您有什麼想說的,記得分享,寫下您的觀點!

向死求生後,20萬華為員工成果豐碩,華為已進入“星辰大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