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談判是一門技術活,談判的過程千奇百怪,動用的手段,也是花樣百出。但能否達到想要的目的,這才是事情的關鍵。
沙俄和蘇聯,一脈相承,在外交談判方面是很有心得的。畢竟這是一個很早就與東西方同時打交道的國家,深知東西方的差異性。
俄國人在東方的談判技巧就一個精髓,那就是高高在上,傲慢無禮。他們認為隻要保持這種居高臨下的态度,即便自己再不占理,也能從東方攫取大量好處,因為他們覺得東方人就怕這個。
穆拉維約夫:同中國人,不能用和平的方式談判
穆拉維約夫在1847年受命前往西伯利亞擔任東西伯利亞總督。自從1689年《尼布楚條約》簽訂以後,沙俄對于西伯利亞東部的領土,一直不滿意。因為這裡沒有一個像樣的出海口。
穆拉維約夫來了這裡以後,自然也很不滿。他甚至覺得,沙皇尼古拉一世之是以派他到這裡,是因為他是一個改革派,和沙皇的守舊思想相違背。
不過穆拉維約夫來了以後,立刻發現了機遇。他發現外興安嶺以南的廣袤地區,完全有機會被俄國收入囊中。
不對呀,雙方不是在1689年簽訂過《尼布楚條約》,規定好以外興安嶺為邊界了嗎?這對沙俄來說,都不是事兒,條約嘛,實力不足時遵守,實力到位了直接撕毀就行了。
為此,穆拉維約夫從1847年開始,派遣了大量探險隊翻越外興安嶺,悍然入侵外東北地區。
當時清廷對外東北依舊采取的是封禁政策,關内的人基本到不了這裡,這就給了俄國人鑽空子的機會了。
到了1858年,沙俄已經在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建立了不少據點。在這種情況下,恰好趕上了第二次鴉片戰争,穆拉維約夫覺得時機成熟了,便開着小船到了瑷珲城下。
穆拉維約夫一開始給出的理由是,幫助中國防備英國。既然是來幫忙的,那肯定要得到好處,是以他要求以黑龍江、烏蘇裡江為界。
可黑龍江将軍奕山一下就發現了其中的漏洞:哥們兒不對呀,我們已經簽訂過邊界條約了,外興安嶺以南可都是中國的地盤啊!
穆拉維約夫與奕山吵了很久,最終他直接将自己拟定好的條約草案扔在了奕山手裡,拂袖而去,要求奕山第二天給答複。
奕山又不傻,白白葬送百萬國土,自己不得背負千古罵名嗎?為此第二天奕山直接讓人把俄國的草案退還給了俄方。
穆拉維約夫得知以後,氣急敗壞,他再次開船抵達瑷珲城下,逼着奕山簽字,而且說出了那句俄國曆史上的名言:同中國人,不能用和平的方式談判。
言語威懾無果,穆拉維約夫當天晚上直接在瑷珲城對岸放了一晚上的炮,第二天奕山被吓破了膽,隻能簽訂了《瑷珲條約》。
這份條約号稱中國近代史上最大的不平等條約,因為涉及上百萬平方公裡的國土。穆拉維約夫便是用這種威懾的方式,順利得到了這份條約。
巴布科夫:國界必須按照俄國的地圖劃分,否則後果自負
巴布科夫長期在沙俄軍中履職,到了1864年,他擔任了中俄西北劃界的俄方主要負責人。談判剛開始,巴布科夫就展現出了軍人的特色,他要求,清朝西北所有常駐卡倫之外的領土,都應該歸屬俄國,雙方應該以清朝的常駐卡倫為界。
這事兒當然是不合理的,因為常駐卡倫負責的是周圍一圈的事務,相當于縣衙。誰家的縣衙建在縣邊上呢?
除了常駐卡倫,清朝還有很多移動卡倫,專門負責巡邊以及收稅。是以說,常駐卡倫之外,清朝在西北還有大片領土,約莫44萬平方公裡。
即便如此,清朝代表也做出了一些讓步,打算從清朝原來的邊界,到常駐卡倫之間,折中劃界。簡單來說,就是44萬平方公裡,劃一半也就是22萬平方公裡給沙俄。
這已經是非常恥辱的讓步了,可巴布科夫對此卻絲毫不理會。他們要的是全部,而不是一半,達不到目的他們是不可能罷休的。
過了幾天,巴布科夫索性将自己拟定的草案,扔給了清廷代表,要求清廷必須要按照俄國的地圖來劃分邊界,限期10天給答複,否則就别談了,後果全部由清廷負責。
10天以後,清廷依舊沒答應沙俄的要求,巴布科夫也不拖泥帶水,直接宣布不談了,打算選個日子回聖彼得堡複職。
實際上這是一種談判的技巧,巴布科夫打算用這種方式威逼清廷示弱,清廷代表果然上當了:别介,大兄弟,有話坐下來好好說。
巴布科夫直接戲精上身,毅然決然拒絕清廷重新談判的請求,收拾包袱就走人了。這場談判算是徹底陷入了僵局。
别以為巴布科夫就沒後手了,真要是走人了,那豈不是達不到目的了?為此沙俄這邊直接陳兵邊境,打算用武力解決邊境問題。很明顯這是沙俄的另一招外交伎倆,其目的就是逼清廷就範。
事情傳到了恭親王奕䜣這事兒,奕䜣長長歎了口氣,他認為沙俄實在是蠻橫,如果不早點答應他們的要求,可能損失更大。
為此,1864年,巴布科夫便和清廷代表簽訂了這份《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外西北44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全部被沙俄收入囊中。中國西北的巴爾喀什湖、伊克賽湖、齋桑泊等湖泊,全部被沙俄侵占。
斯大林:你們沒有實力,就别跟我廢話
1911年清朝即将覆滅的時候,沙俄便慫恿外蒙的貴族們分出來單幹了。1915年,在沙俄的脅迫下,外蒙雖然依舊歸屬中國,但得到了自治權,也就是說實際權力掌握在沙俄手裡。
不過到了1917年沙俄覆滅時,外蒙又開始在中俄之間徘徊了。1919年北洋徐樹铮曾經短暫收複過外蒙,與此同時,蘇俄在外蒙也組建了自己的小分隊。
1920年,徐樹铮被調走,外蒙則徹底倒向了蘇俄。在蘇聯的運作之下,外蒙于1924年第二次宣布獨立,建立了自己的共和國。此後20多年,外蒙一直在蘇聯的掌控之中。
即便如此,直到二戰結束前夕,中蘇之間一直沒有就外蒙出來單幹這事兒,簽訂過什麼不平等條約,這完全是蘇聯單方面的行為。
到了1945年2月的雅爾塔會議上,斯大林直接提出了此對日宣戰的條件,其中之一便是要求外蒙保持原樣。
這事兒國内也聽到了風聲,于是立刻派人前往莫斯科找斯大林談一談。斯大林對此冷冷一笑,他說:如果中國可以單獨解決日本的問題,那我什麼要求都不會提,但如果不能,那就别怪我們提要求。你們沒有實力,還想奪回失地,那就是廢話。
很明顯,蘇聯對領土的欲望,完全不亞于日德,他們已經擁有了2200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但依舊不知足,還想要更多。156萬平方公裡的外蒙,他們似乎志在必得。
中方代表的所有理論,在斯大林的态度面前,顯得那麼蒼白無力。斯大林坦言:所有談判的基礎,都得以雅爾塔協定為基礎,否則就不要談。
雅爾塔協定中,蘇聯在東方得到了太多的好處,比如說外蒙維持現狀,庫頁島、千島群島歸屬蘇聯,旅順港給蘇聯做軍港,大連作為國際港,蘇聯有優先使用權。中東鐵路可以中蘇合營,但前30年歸蘇聯持有。
這一系列的要求,無疑對中國主權的傷害太大了,斯大林不光沒有歸還外蒙的想法,甚至還打算攫取東北的大量權益。
國家實力為後盾,談判态度決定結果
沙俄和蘇聯,都是非常強大的國家,是以他們的談判代表,在和東方進行談判的時候,絲毫沒有任何謙恭有禮的樣子,完全是一副高高在上,上等人對下等人的态度。
不過正是這種态度,使得沙俄和蘇聯,在與東方的談判中,占盡了便宜。在他們眼裡,隻要俄國有利益需要,過去簽訂的所有條約,都是廢紙,完全可以簽新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