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再爆“大瓜”!油橄榄事件大起底

作者:品觀網

過去兩個月,在行業内引起了軒然大波的油橄榄事件,最近又有新的進展。

4月15日,駱王宇在抖音、小紅書平台連發三條視訊,詳細回應關于CSS希妍萃油橄榄精華未檢出橄榄苦苷的諸多疑問,他表示過去一個月其工作室做了42份檢測報告、拜訪了9位專家,并且專訪了其中兩位原料、檢測專家,全面解答油橄榄葉提取物成分的相關問題。

再爆“大瓜”!油橄榄事件大起底

截自駱王宇抖音号首頁

緊接着4月19日,@大虎課代表再度回應,稱CSS希妍萃品牌曾宣稱産品含有橄榄苦苷,同時爆出新的“大瓜”,如産品成分表中排名第三的積雪草提取物類四項成分、以及排名第四的泛酸均未檢出,而其還檢測出了未在備案裡面寫明的成分丁二醇,并喊話品牌給消費者“退錢”。

值得注意的是,同日,CSS希妍萃抖音官方旗艦店關閉了商品櫥窗,目前該店内的所有商品均未顯示。“CSS在抖音的官方旗艦店已經搜尋不到了。”有網友在社媒平台如是吐槽。

再爆“大瓜”!油橄榄事件大起底

截自CSS希妍萃抖音官方旗艦店

短短兩個月時間,這起輿論事件引發了消費者對品牌和部落客的“信任危機”,而關于植物提取類原料研究和檢測标準的缺失,以及品牌的科學傳播等成為了業内人讨論的重點。

油橄榄事件大調查

駱王宇最新回應

回顧整個事件,起因源于2月24日測評部落客@大虎課代表釋出的視訊内容,其測評了6款油橄榄精華産品,發現其中四款橄榄苦苷、羟基酪醇含量都不高,而美國C某某油橄榄精華在成分中,均未檢出這兩大标志性成分。

“也就是說,這款C某某油橄榄精華産品沒有放橄榄油。”@大虎課代表表示,根據大陸對消費者保護,以及化妝品行業備案要求,該産品好像違法了。

再爆“大瓜”!油橄榄事件大起底

之後,美國CSS品牌以及推薦該産品的頭部主播駱王宇成為關注焦點,相關品牌和帶貨紅人均被牽扯其中。近兩個月以來,包括冰寒護膚、老爸評測、俊平大魔王等知名KOL也紛紛下場,對此事件進行發聲。

此次,駱王宇在最新釋出的視訊中,聯合行業專家圍繞“是否應以檢測出橄榄苦苷與否,來判定産品添加了油橄榄提取物”、“橄榄苦苷含量和濃度與産品功效的關系”等方面進行回應。結合其調查視訊,以及數位專家的解答,我們可以重點得到以下資訊:

再爆“大瓜”!油橄榄事件大起底

截自@駱王宇抖音相關視訊

1、 CSS油橄榄不是批次問題,所有批次皆檢不出橄榄苦苷。

對于CSS油橄榄精華,此前有部落客質疑,其将生産批次為2022年1月的CSS油橄榄精華産品進行送檢,結果顯示檢測出了橄榄苦苷,“或是品牌動了手腳,産品批次之間出了問題。”

‍‍‍‍‍‍‍‍‍對此,駱王宇回應,其委托同一家機構,對過去兩年來同一款油橄榄産品多批次地進行了檢測,覆寫2022年至2024年初的CSS油橄榄精華所有批次産品,結果發現全部都未檢出橄榄苦苷,這說明不是批次問題。

在對話環節中,上海日化協會副會長兼标準化技術委員主任、上海天祥品質技術服務有限公司顧問李瓊表示,橄榄苦苷在化妝品行業沒有相應地檢測标準,不同實驗室的檢驗方法可能會有差異,而即便是同樣的方法,最終檢測結果還和進樣、預處理、檢測人員的經驗等多重因素、環節息息相關。

2、 把油橄榄完全等同于橄榄苦苷或羟基酪醇并不科學,未檢測出橄榄苦苷,不代表産品中沒有添加油橄榄提取物。

公開資料顯示,油橄榄提取物主要是油橄榄葉提取物,含有百餘種酚類物質,目前已被命名的多酚類物質達50種,被驗證擁有相關功效的超20種。其中,現階段業内普遍認知的發揮功效作用的是橄榄苦苷、羟基酪醇等多酚類物質。

再爆“大瓜”!油橄榄事件大起底

駱王宇在視訊中稱,其檢測了市面上36種油橄榄産品,一半未檢出橄榄苦苷,其中包括很多大集團的品牌。“那麼,這類沒檢測出橄榄苦苷的油橄榄産品,究竟屬于虛假宣傳,還是說也可以沒檢出橄榄苦苷?”他得出的結論——“以未檢出橄榄苦苷來驗證未添加油橄榄提取物,是個人标準,并且不科學。”

對此,李瓊表示,是否檢出橄榄苦苷,與是否添加油橄榄提取物,之間沒有相關性和科學性。這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上述結論的合理性。

“如果産品中隻是加油橄榄提取物,正常檢測不出的原因還可能有:一、含量低于檢出限;二、可能是降解。”某原料行業從業者告訴《化妝品觀察》,通常品牌不會額外添加單獨的成分(油橄榄苦苷),倘若品牌為跟進市場趨勢,迎合消費者或主播的話術,可能額外添加橄榄苦苷,這樣能檢出來但屬于“打擦邊球”,因為額外添加不合規。

根據《已使用化妝品原料目錄(2021年)版》,國内與“油橄榄”相關的原料達19種,橄榄苦苷及講解産物羟基酪醇并未收錄在已使用原料目錄中。此外,将橄榄苦苷視為檢測是否添加油橄榄提取物的标志性成分并不是強制性的國家标準。

3、橄榄苦苷不是産品功效的決定性因素,重點還是由整體配方和技術決定。判斷産品效果應相信權威性的人體功效評價。

在視訊中,駱王宇稱其篩選了15個品牌中以舒緩褪紅為核心功效的油橄榄産品,進行即時褪紅效果的人體功效評價,按照30個有效樣本量,最終拿到627組檢測資料,結果顯示功效排名前五的産品中,有三款産品都未檢出橄榄苦苷。

他認為,消費者買化妝品更多考量的是“安全有效、物美價廉。”而CSS油橄榄精華的功效此前已得到實測,且該産品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受到了諸多消費者的青睐。“為什麼突然間,它就變成沒有效果的産品呢?”他反問道。

再爆“大瓜”!油橄榄事件大起底

而針對消費者熱議的橄榄苦苷與産品功效之間的因果關系,中國化學制藥工業協會化妝品委員會專家、弗圖醫學創始人梅鶴祥表示:植物提取物能否實作功效,是綜合功效的表現,并非僅由單獨的某一特定成分所決定。

業内人士普遍認為,評價植物提取物的功效,不是依靠單一成分的含量和濃度,而是依據細胞測試、體内外試驗等測試結果。李瓊也指出,高含量的橄榄苦苷對産品功效的貢獻值并不大,化妝品成分表中的1%分割線并不适用于植物提取物。

接連被“錘”?

CSS抖音官方店産品已下架

盡管駱王宇通過檢測報告,以及聯合原料、檢測專家答疑給出了回應,但目前不少消費者對此并不買賬,并認為駱王宇在“洗白”,“避重就輕”、“前腳說賠錢,後腳洗白拉踩”、“他是真的犟”,不少網友如是評論道。

可以看到的是,在消費端,“錢能不能退”依然是大衆關注和讨論的重點。

《化妝品觀察》注意到,目前在黑貓投訴平台,包含“CSS”關鍵詞的投訴共有274條,“虛假宣傳”、“配方造假”、“欺騙消費者”等是投訴的高頻詞彙;而在中國電子商會旗下315投訴平台“消費保”官方小程式,搜尋CSS關鍵詞,相關的投訴記錄更已經超過了千條。

除了“油橄榄提取物欠缺國家層面的标準,沒有統一的檢測标準”等客觀因素外,一些行業人士認為,CSS希妍萃品牌自身也存在誇大功效成分、炒作成分概念等問題。

根據@大虎課代表最新釋出的視訊,CSS品牌此前在小紅書釋出的推文,以及品牌自播間,都曾有宣稱産品中含有較高濃度的橄榄苦苷。而這,也是品牌備受消費者質疑的點。

再爆“大瓜”!油橄榄事件大起底

截自@大虎課代表釋出的相關視訊

“如果品牌自身宣傳了橄榄苦苷,就應該提供相應的證明。”有行業人士直言,“國标是全世界所有産品進入中國市場必須遵循的最低标準,更多的是側重安全性,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企業标準,如果品牌宣稱添加了XX含量的活性物,及相關功效,就理應在國标之上做更多檢測證明,并且自己舉證。”

不僅是油橄榄産品,CSS品牌其他多款功效産品目前也深陷輿論“旋渦”中。

@老爸評測在3月15日釋出的視訊中稱,其通過公證買了CSS品牌線所有産品進行檢測,發現品牌成分造假實錘。他表示,在CSS藍銅勝肽精華中,其檢測出了未在成分表中标明的亮藍色素;另一款去年被某部落客爆光虛标成分的熊果苷精華,官方宣稱該産品含有7.7%的熊果苷成分,然而送檢結果顯示α-熊果苷含量僅千分之一。“從目前結果來看,這個品牌問題很大。”

無獨有偶。@大虎課代表昨日釋出的視訊中,又爆出CSS油橄榄精華成分表中的積雪草提取物類四類成分、泛酸均未檢出,同時其還在産品中,檢測出了并未在備案裡面寫明的成分丁二醇,“并且該成分不是微量”。而對此,中檢科健(天津)檢驗檢科有限責任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李海山表示,泛酸有國家規定的标準檢測方法,如果檢測不出來極有可能涉及違法違規。

再爆“大瓜”!油橄榄事件大起底

截自@大虎課代表釋出的相關視訊

根據《化妝品标簽管理辦法》規定,化妝品标簽應當在銷售包裝可視面标注化妝品全面成分的原料标準中文名稱,并以“成分”作為引導語引出,并按照配方含量的降序列出。化妝品配方中存在含量不超過0.1%(w/w)的成分的,應當以“其他微量成分”作為引導語引出另行進行标注。

如今随着各大部落客的發聲,CSS希妍萃品牌成為失之衆的。而4月19日,CSS希妍萃抖音官方旗艦店關閉商品櫥窗,這也引發了消費者對品牌的進一步猜疑和吐槽。“錢還沒退,品牌跑路了?”

對此,《化妝品觀察》咨詢CSS抖音店鋪官方客服,得到回應稱:店鋪頁面及倉庫系統更新中,店鋪預計在下周重新上線。

“内卷下沒有赢家”

油橄榄風波的另一面

在功效護膚時代,卷成分、拼技術已成為行業常态,誇大産品功效、脫離劑量談功效等行業亂象也是屢見不鮮。

而持續發酵的油橄榄事件,在沒有官方定論之前,卻讓CSS品牌和駱王宇遭遇了巨大的信任危機,這折射出了市場的浮躁現象,也給品牌、部落客、甚至行業敲響了警鐘,科學傳播的重要性也再次凸顯。

正如@俊平大魔王,面對該事件發出的感歎:“該事件中,部落客、品牌、消費者都沒有赢。”他表示,目前很多品牌成分濃度添加越來越高,又要考慮營銷費用,成本降不下來;而原本可以好好服務粉絲的部落客,為驗證自身的選品能力,還需要承擔質監工作将産品送檢,十分心累。最終,消費者也并沒有受益。

放之原料端來看,油橄榄作為近兩年興起的熱門成分,一度受到市場的追捧。而如今,油橄榄風波對該原料的市場應用、以及對行業端可能帶來哪些影響呢?

再爆“大瓜”!油橄榄事件大起底

“這個事件後,油橄榄葉提取物相關的原料要‘廢’了。因為沒有品牌敢去炒作這個概念,消費者已經被教育了,都不會相信這類産品。”有行業人士表示。

陝西植物提取産業協會秘書長、西安綠天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薛西峰則認為,這對化妝品行業使用油橄榄葉提取物影響不大,且對國産原料有一定的利好。他表示,這推動了美妝領域選擇油橄榄葉提取物甚至選擇提取物原料時,更要求明确的活性成分含量。而國産油橄榄葉恰好具備标注活性成分的傳統,因而有利于國産油橄榄葉提取物開拓市場。

同時,他指出“油橄榄葉提取物缺乏充分的試驗資料,是其最大的市場制約,而不是消費者的失望。”他舉例說道,光甘草定的美白效果被充分的資料論證,并被廣泛認可,即使有人概念添加讓消費者懷疑,但其優秀的美白功效依然不會影響該原料的占比。

事實上,這也是植物提取物成分目前所面臨的共性問題。

梅鶴祥也提到,油橄榄的争議不是孤立事件,是底層邏輯缺失。“油橄榄争議”不是植物類成分的孤立事件,反應的根源性問題是植物标準化的缺失,底層邏輯未建成,相關邏輯變得複雜且脆弱。

某種程度上,此次油橄榄事件,也反映出行業對植物提取物成分市場教育程度低,消費者對該類成分的科學認知不足的問題,而這也有利于讓各界意識到,推動植物提取物成分在化妝品中的規範應用和可持續發展勢在必行。

“植物提取物标準的制定任重而道遠,但相信這在一定程度上,将推動各企業、權威機構嘗試并積極參與進來,進而助推化妝品産業的發展。”某行業人士說道。

【版權提示】本文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品觀網/品觀APP立場。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對本站其他内容有授權需求,請聯系[email protecte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