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易學探秘】易經的思維方法——實用《周易》快速入門

@秦楚刊号

請加關注下期繼續

現代人常說的易經,預設包括《易經》和《易傳》。《易經》類似于詞典,是對六十四卦的具體解釋;《易傳》則是對方法和原理的闡述。

古代《易經》基于陰陽,表現為八卦,但起初沒有五行。不過文化思想也像河流一樣是在不斷演化的,總會吸納一些适合的思想——五行概念就是後期疊加上去的。

《連山》、《歸藏》已失傳,如今所謂的《易經》就是《周易》。但《周易》也不是憑空生成的,這條河并沒有斷流,《周易》是對《連山》和《歸藏》的繼承創新——上海人不必遺憾喝不到岷江和金沙江的水,岷江和金沙江早已融彙入長江。

整體來說,傳統《周易》是蔔筮(shì)之書,「占蔔」這種方法當然涉及軍事、農事、日常生活決策的方方面面,是以易經給人包羅萬象的感覺。時至今日,《易經》仍常常應用于三個方面:占蔔、風水、學術研究。

有些現代人可能認為易經是迷信,但《周易》曾經也是古代文化的革命旗幟、是一次偉大的文化創新!至商代,人類的主流文化還是敬奉上天,普遍實行人殉制度——“遇事不決,殺人解決”,祈求上天保佑和施舍;而《周易》則号召大家聚焦于人事、以人為本,人的行為是可以改變的、事物也在不斷變化,沒必要通過殺人祭祀來祈求上天施舍。

我認為易經對古人和今人的最大價值,主要在于其思維方式!

一、漸進變化

變化産生運動,運動促進變化。變易不會停止,然而變化是有規律的、是簡易的,亦有其“不易”的原則。《易經》之簡易,核心在于它是基于陰“--” 陽“—”變化。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起八卦是從下往上的順序畫起,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而所有卦象都是以乾☰、坤☷ 兩卦為綱領,易知易從。

【易學探秘】易經的思維方法——實用《周易》快速入門

不必考慮每個卦象的名字,我們從左往右看到一陽往上升,這種動态稱之為“往”;從右往左看,則是一陽往下降,稱之為“來”。是不是很像看到一個人辛苦打拼,不斷提高職級待遇的過程?

【易學探秘】易經的思維方法——實用《周易》快速入門

而帶着團隊攻城掠地,勢力範圍不斷擴大,有積累的效果明顯大為不同。↑

【易學探秘】易經的思維方法——實用《周易》快速入門

再看這一陽生,二陽、三陽…直至純陽,然後陰氣漸長,逐至純陰,正好十二個卦象。陽增為消、陰增為息,是不是暗合我們一年12個月的現實?如果圍成一圈,你也可以說對應12時辰的陰陽變化。大家并不需要記住每一個卦名和含義,就可以很直覺地了解這種卦象變化的簡易性。其實這組卦象,有個專門名稱叫“十二辟卦”,大概有開辟、分辟每月的意思,又名侯卦,消息卦。

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所有變化都是一二三四五、六爻漸次展開,要麼自己變,要麼帶着大家一起變,量變引發質變……漸進式、長期主義的效能在此展露無疑。

需要注意的是,日常使用的時候,人們會避諱“物極必反”,也就是漸變有度、坤卦䷁通常不會直接變到乾卦䷀。

【易學探秘】易經的思維方法——實用《周易》快速入門

先看坤䷁的變易。從變卦一開始,每次都是将對應的陰爻變為陽爻,變到五世卦隻剩一點陰,不能繼續往上變了——再變就成另一個極端純陽「乾」卦了。古人不贊成極端主義,也可了解為頂層那一爻為外殼、外殼不能變,或者說人事不能變“天”。總之接續的變化隻能往内、向下變,于是緊鄰第四爻又從陽爻變回陰爻——卦畫往回遊,此變統稱為遊魂卦。

最後一變名為歸魂卦,就是整個下面的内卦回歸本位,還原為坤卦☷。上層外卦維持遊魂卦的形态坎☵,組成上坎(水)下坤(地),也就是水地比卦䷇。魂歸來兮,看起來䷇和䷁坤卦一樣,終究不同,已經發生質的演化。

乾卦和其它所有卦象,都可以如此變易。變到第六爻的時候,不要動最後一筆,而是往回遊(遊魂卦),接下來内卦整體複原(歸魂卦)。

二、指數思維

線性變化隻是基礎,八卦圖還涉及指數思維。

“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 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乎四時,懸象著明莫大乎日月……”
【易學探秘】易經的思維方法——實用《周易》快速入門

陰陽——>四象——>八卦,這是數的變化,在擇日、占蔔等實際應用過程中,通常使用的是六十四卦。這六十四卦怎麼來的呢?就是8個基本卦輪次重疊,産生的8×8=64種變化。

比如: ☰+☰ = ䷀; ☰+☷ = ䷊; ☰+☶ = ䷠ ……

【易學探秘】易經的思維方法——實用《周易》快速入門

如果我們把上面的重卦再次組合,又能産生多少種變化呢?64×64=4096種變化。

倘若再進一步重合成卦呢,就能産生4096×4096=16,777,216種變卦……

【易學探秘】易經的思維方法——實用《周易》快速入門

當然人類大腦的處理能力是有限的,太多的變卦不符合古人「以簡馭繁」的初衷——八卦本身是對複雜世界的抽象表達,爻變和卦變也是對現實事物運作規律的映射。如果指數級增長的變卦多到足以标記每個人生中的每一秒,足以标記每一個空間中的每一次變化,那卦變的複雜度必定已經超過現實,失去其「指點迷津」的基本功能,是以通常六十四卦就夠用了。

三、層級思維

每一個卦象的形态,及其表達的涵義,具有層級思維特征。

《易經》的基礎是八卦,前面說過相重為六十四卦,每卦由上下兩卦構成,下卦叫“内卦”,上卦叫“外卦”。起卦的時候,由下而上,讀卦名的時候則先外後内,比如下面的圖例名為「水火既濟卦」。

陽爻稱九,也叫剛;陰爻為六,也叫柔。初九/初六,九二/六二,九三/六三,九四/六四,九五/六五,上九/上六,分居六爻位置。

【易學探秘】易經的思維方法——實用《周易》快速入門

上下兩卦又各分内、中、外三位,内一、中二、外三。下卦之内爻與上卦之内爻相對,下卦之中爻與上卦之中爻相對,下卦之外爻與上卦之外爻相對。相對的兩爻,如果正好陰陽相反,則可交感,謂為“有應”;陰陽相同則不能交感,謂“無應”,或為“敵”。

這六爻,其實有兩種“中位”,即内外單卦之中位,第二和五爻;另指整體六爻重卦的中位,即二三四五。二和五相反最好,叫“剛中而應”。通常認為,上為天,下為地,中間為人事。

同時,這六爻之初、三、五(135)屬陽位;二、四、上(246)屬陰位。陽爻在陽位,陰爻在陰位,都可以判斷為“當位”;如果陽爻在陰位,陰爻在陽位,則為“不當位”。在外卦當位的陽爻(九五),好于内卦當位的陽爻;在内卦當位的陰爻(六二),好于外卦當位的陰爻。

相鄰兩爻的關系判斷,陰在上而陽在下,它們之間的關系為“乘”,上爻乘淩下爻;陽在上而陰在下,它們之間的關系則為“承”,下爻承上爻、以陰“承”陽。比如上圖既濟卦䷾,六二以陰承九三,四柔乘三剛(六四乘淩九三)。

上面的表述,如果覺得太複雜,可以跳過。 核心意思是,每一爻各有它獨特的意義,爻與爻之間根據相鄰、相間隔關系又會有不同的涵義。進入中位裡面,有獨特變化和涵義;退出來,按上下拆分看,亦有其涵義。 整體“打包”,為既濟卦,更有其整體涵義。(具體代表什麼,翻看辭典《易經》就清楚了)

【易學探秘】易經的思維方法——實用《周易》快速入門

這算結束了嗎?還可以繼續宏觀化,分析該卦象在先天八卦與後天八卦中的不同位置,又能牽連出更多的内涵和應用。

從宏觀到個體到微觀,每一個層次級别各有其變化和涵義。 你想收獲什麼?你在哪個層面發力?它的影響範圍是覆寫哪些方面?能影響多大多遠? 有的人可能認為比較繁瑣、甚至一團亂麻,其實掌握層級結構思維,正是讓很多事情井井有條的關鍵。

四、逆向思維

卦象的整體變化,涉及相對、正反等多種逆向思維。

比如姤卦䷫,站在對面的人看來是上下颠倒的,就變成了夬(guài )卦䷪,這個「夬」就是「姤」的綜卦。這是立場和位置不同産生的變化,空間相對而産生的客觀變卦。

【易學探秘】易經的思維方法——實用《周易》快速入門

第二種變化,是意義相反。姤卦䷫隻有第一爻是陰爻,其餘五爻均為陽爻;對其陰陽交錯,第一爻變為陽爻,其餘五爻均為陰爻,六爻皆反,可以得到地雷複䷗,這個「複」即為正對「姤」的交錯卦。

而「複」卦䷗亦有它的綜卦,垂直颠倒,即可得到山地「剝」䷖。剝卦恰好又與夬正反交錯。

上面是由一個卦象「姤」引出的四種形态。還有一種内部形态的變化,即互動卦:将234爻作為内卦,345爻作為外卦,重新排列産生的卦。可知姤卦䷫的互動卦為乾䷀;地雷複卦䷗的互動卦為坤䷁。

【易學探秘】易經的思維方法——實用《周易》快速入門

例如:本卦 ䷘天雷無妄,互動卦 ䷴風山漸;

本卦 ䷵雷澤歸妹,互動卦 ䷾水火既濟。

核心原則是天地位不變,中位進行人事結構重組。

抽簽或占蔔,本身是随機變量,這些随機變量成卦之後,又可以引發這麼多的思維推導。正面看,倒過來看、陰陽逆反看、重新組合看……

《易》之耗心力、腦力,就是因為這些思維模型的變通。對古人來說,可能也正是樂趣之源,令人不覺時間流逝,極易沉浸其中。

孔子老而好《易》,讀《易》,韋編三絕。 《論語·述而》說,“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

大多古人讀《易》都不是為了占蔔和預測,“吉兇悔吝者,生乎動者也”——他們明白任何運動變化都有好有壞。“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可能正如孔子說的:“玩索而有得”。

善于易者不蔔,循道而行,玩的就是卦象,就是這些思維遊戲。

五、簡易占蔔法:

蔔筮原本是兩種不同的預測方式。蔔用獸骨、最好是龜甲,取動物之靈窺測神機;筮則為植物的莖杆,古人認為最靈驗的是蓍草,以植物之靈求取神谕。我們小時候,街上擺攤兒算命的,已經流行用高粱杆、或竹片代替。

如今大家相信科學,對占蔔材料的選取不再執迷,我認為硬币就很友善。

正面為陽,反面為陰。每抛一次硬币,對應一爻;抛六次,組成一卦象。

然後翻開《周易》,用詞典一樣去查該卦象的解釋就可以了。

如果你能把每個卦象的解釋全背下來,順口成章,那就是“神秘莫測”的易學大師了。

至于用《易經》看風水,其實是八卦融合五行學說後,增加的生克變化,詳細說來又是幾千上萬字了。以後有機會再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