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阿勒泰李龍 原創,國球彙經授權釋出
澳門世界杯剛剛結束,過程中出現了很多賽場上少見的畫面,莫雷高德、西蒙·高茨、邱黨等選手都出現了所謂比賽“不認真”的情況,有些評論說這是“擺爛”。
首先,我們要明确,這個“擺爛”必須要打引号,這畢竟是世界三大賽之一的世界杯,而且參賽的衆多都是世界排名靠前的專業選手,認真比賽是基本素養之一,此外,我們也并沒有見過這些選手在以前的比賽中出現過不認真的情況。
出現對比分不太全力的争取,這種情況在奧運冠軍級别的選手—王勵勤、馬琳、馬龍、許昕等身上都出現過,但基本都是在不重要的賽事中,其中一方在最後一盤落後較多,然後采取放高球、繞圈換場等表演的方式,在已經全力争取、結局已定的情況下,給觀衆帶來一些娛樂體驗,這種方式也算是運動員對球迷的回饋。
但這次澳門世界杯出現運動員比賽“不認真”的情況,大體上與賽制的調整有關,因為這次世界杯采用四局賽制,平局後計算總分,由于賽制引起球員比賽态度發生轉變的情況可以說是罕見,我們不妨分析一下,賽制的調整需要考慮哪些因素。
1.競争的激烈
競技體育是在賽場上比拼,比賽過程越激烈,運動員的投入就越高、觀賞性就越強,而與此相關的不得不提21分制改為11分制、5分輪換發球改為2分輪換發球,由于單局比分的縮小,也就增加了運動員争奪的激烈性。
而國家隊在備戰大賽時也采用過從8:8、10:10開打的模式,目的就是通過偶然性的增加,提高比賽的争奪。
2.打心理戰
體育是對運動員技術、心理的綜合考量,是以,通過心理的因素調整賽制,也是可行的措施。
2008年,乒乓球團體項目首次進入奧運會比賽項目,采取先進行團體賽、随後進行單打比賽的賽程。而僅僅一屆之後就做出了調整,2012年倫敦奧運會調整為先進行單打、再進行團體。
這樣的調整無疑對實力明顯的中國隊影響較大,因為在單打比賽結束後,至少有一名中國運動員沒能獲得冠軍,而帶着這樣的結果進行團體賽勢必會對氣勢造成影響。
也正是在這屆比賽,單打亞軍王皓、丁甯都在單打結束後流下了傷心的淚水,好在他們足夠強大,迅速調整心态進入團體比賽中。
3.乒乓球的特殊之處
足球項目允許出現平局,在必須分出勝負的情況下,采用加時賽、點球大戰的方式。而乒乓球比賽的魅力在于決勝局的争奪,更為激烈的,是決勝局的賽點。回顧大阪世乒賽中國隊戰勝南韓隊的比賽,之是以能夠被稱為蕩氣回腸,正是劉國正在決勝盤、決勝局的7個賽點。
找出了以上三個方面的因素,我們就不難發現,這次世界杯的賽制無疑是對乒乓球的魅力有所減弱,沒有成功地調動起運動員的積極性,反而降低了比賽争奪的激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