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号,在新德裡舉辦的一場競選宣言釋出會上,莫迪老仙給印度選民畫了今年最大的一張餅:到2047年,在印度獨立100周年之際,跻身發達國家的行列。
嗯,先不論這牛皮吹得有多大,我們得承認,在莫迪執政期間,印度的經濟确實像打了雞血一樣,噌噌往上竄。
2014年到2022年,印度的GDP增長率穩定達到了5.6%;
2022年,印度直接超過曾經的宗主國,成為近期與美國、中國、日本和德國的世界第五大經濟體;
2023年,印度人口首次超過中國,成為全球第一人口大國,GDP同比增速高達8.4%,是全球增速最快的主要經濟體之一。
現在的印度,仍然處于經濟發展的高速上升期,尤其是在目前的國際局勢和印度的人口紅利推動下,接下來一段時間維持較高的經濟增速問題不大,這也是莫迪敢當衆吹這麼大一個牛皮的原因所在。
莫迪取得的這些成就,印度人很買賬,但這并不意味着印度能在23年的時間裡,一躍成為發達國家。
通常來說,成為發達國家至少需要滿足以下幾個條件:
1,人均GDP要超過兩萬美元;
2,要有紮實的教育、醫療、社會保障體系;
3,工業體系要足夠發達,還要有世界級的科研創新能力。
簡單說,就是全面發展,一個也不能少。
而上面這三個基礎條件,到2047年,印度或許一個都滿足不了。
首先,從2023年的GDP排行來看,排在第二的中國是17.7萬億美元,但是要注意,排第二的中國和排第三的德國差距極大,差不多是4倍的一個差距,而排第5的印度,其經濟總量隻有3.73萬億美元,人均GDP為2612美元。發達國家的人均GDP标準是兩萬美元,再考慮到印度的人口總量一直在穩定增長,這就意味着,印度要想在23年内成為發達國家,其經濟總量差不多得翻十倍,這可能嗎?
如今的世界,已經不再是光靠廉價勞動力就能吸引大量外來投資的時代了,印度要想實作經濟的大幅度增加,就必須完成生産力水準由低到高的轉變,是以勞動者的素質就是一個非常關鍵的門檻。但是以印度目前的情況,就連受教育程度都沒有徹底普及,連“書同文、車同軌”都沒有實作,談什麼素質問題?
而且我總感覺,在未來幾年,印度的經濟發展很可能會陷入困境,因為莫迪政府奉行的民粹主義,隐患實在是太大了。
民粹主義固然可以保證莫迪政府在印度極高的支援率,加強印度人的民族自信心,但曆史證明,對民粹主義産生依賴的國家是不可能走得遠的。因為民粹主義需要的土壤,是貧窮和極低的教育程度,這将大大限制印度實作發達國家的夢。另外,民粹主義對印度的外交政策傷害很大,是以我們看到,印度跟周邊國家的關系越來越差,而外部環境的不穩定,将直接影響國家經濟的發展。
是以說,莫迪這次,是把牛皮給吹爆了,也不怕閃到自己的老腰。
但話又說回來,莫迪出生于1950年,到2047年,他也快一百歲了,到時候印度沒能成為發達國家,難道印度人還能拿他是問嗎?或許這才是莫迪吹牛的最大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