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伊娜·哈斯納
Zeina Hasna
國際貨币基金組織經濟師
綠色創新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要素。它包括提供新的低碳技術(LCTs)和降低現有技術的成本,這兩點對于向綠色經濟過渡至關重要。雖然在過去幾十年中取得了重大進展,但近年來綠色創新的勢頭有所放緩。2010年,綠色創新在專利申請總量中的占比達到頂峰,約為10%,此後出現溫和下滑。
在我們最新發表的論文中,我們表明綠色創新不僅有助于環境,而且還能在中短期内增加經濟活動,進而降低遵守氣候政策的成本。在中期增長前景黯淡、政治經濟受到制約、社會對采取更有力的氣候議程更加擔憂的情況下,這種積極效應的前景尤其具有吸引力。同時,我們強調氣候政策、國際合作和多邊主義在推動綠色創新及其在全球經濟中的傳播方面的作用。
|綠色創新産生經濟效益
綠色創新有助于避免自然災害和減少對氣候的破壞,有望産生長期的經濟紅利。然而,在大多數投資成本和生産流程更适應于非綠色創新的情況下,綠色創新的短期效果并不明顯。
我們的分析表明,與基線情景相比,五年後,年度綠色專利申請量翻一番可以使國内生産總值(GDP)提高1.7%。這低于我們最保守的估計,其他估計顯示國内生産總值(GDP)提高到6.8%。此外,綠色創新對經濟活動的估計增幅與非綠色創新相似。
盡管經濟效益相當,但綠色創新和非綠色創新對經濟的影響方式不同。綠色創新通過促進投資來影響經濟增長,但短期内不會提高生産率,而非綠色創新對生産率的影響更為直接。這也許并不奇怪,因為綠色技術的目的不一定是提高生産率,而是去碳化。同樣,圍繞新的綠色技術重組生産流程的需要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最初對生産率的影響較弱,甚至是負面的。然而,随着時間的推移,部分綠色創新可望提高生産率,因為它使能源更便宜,并提高了能源效率。此外,我們發現綠色創新與更多的整體創新相關,而不僅僅是綠色技術對其他技術的替代。這可能是因為綠色技術通常需要補充性創新。是以,綠色創新對總體創新的影響也可能帶來更多的經濟增長。
|除國内政策外,國際合作也是激勵綠色創新及其推廣的關鍵所在
我們還研究了政策在推動綠色創新和傳播方面的作用。國内氣候政策當然是推動綠色創新的核心,在法規、對排放量有限制力的排放交易體系以及上網電價和研發補貼等支出措施方面的證據尤為有力,這一結論與達隆·阿齊默魯(Acemoglu)等人的模型一緻。然而,我們的研究還強調,與國内政策相比,以世界其他國家政策的距離權重總和衡量的全球氣候政策對國内綠色專利申請的影響更大。此外,國際氣候協定(如《京都議定書》和《巴黎協定》)幾乎使國内政策的影響翻了一番。
就全球氣候政策對綠色創新的影響而言,有三種合理的解釋。首先,鑒于市場的全球性質,企業既要對國内政策做出反應,也要對大國的政策做出反應,因為這是能銷售技術的地方。這種效應在更大的潛在市場中得到加強。例如,在汽車市場,随着政府最近宣布未來禁止銷售内燃機汽車,電動汽車的開發和銷售也随之急劇上升。其次,随着越來越多的國家參與這些新技術的開發,在其他國家取得進展的基礎上,可以更有力地利用技術溢出效應。第三,全球政策裡程碑使各國政府對綠色轉型的承諾更加确定,進而加強了這些政策的可信度,并強化了它們對創新的影響。
技術的跨境部署,尤其是向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EMDEs)的跨境部署,對于全球減排努力的成功至關重要。在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生産過程的排放密集度通常要高得多,即使是在同一個狹窄的行業内也是如此。這一點,再加上比發達經濟體更具活力的增長,意味着如果不采取任何行動,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将成為未來排放增長的主要來源。
在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實施氣候政策,可以通過增加“低碳技術”的進口,特别是綠色外國直接投資的流入,在技術推廣方面獲得回報。氣候政策的大幅增加(相當于氣候政策數量變化分布的一個标準差)會使綠色外國直接投資流入量增加7%。外國直接投資的流入尤為重要,因為除了轉讓技術外,外國直接投資還可以放松融資限制,在某些情況下還可以放松管理限制,而這些限制可能會嚴重阻礙技術在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推廣。中低收入國家的低碳技術進口關稅仍然相對較高,降低低碳技術進口關稅是另一項可大幅促進低碳技術進口和綠色外國直接投資流入的政策,這說明了降低技術成本的重要性,而技術成本是綠色轉型的關鍵。
同時,我們的分析表明,在國内發展綠色技術的目标與在國際上推廣綠色技術的目标之間可能存在緊張關系。發達經濟體的單邊綠色補貼,作為綠色産業政策的一部分,導緻綠色投資向這些國家轉移,而其他受援經濟體,特别是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綠色投資大幅下降。補貼每增加一個标準差,綠色外國直接投資流出量就會減少10%以上。雖然這種補貼對國内經濟的發展可能很重要,而且從長遠來看可能會帶來全球利益,使綠色技術更加廉價,但它們會對無法負擔這種補貼的其他經濟體産生重要的負面溢出效應。它們還造成貿易緊張局勢更新的風險。一個分散的世界,潛在的市場較小,可能會扼殺綠色創新的動力,并減緩向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轉讓“低碳技術”産品的速度。是以,發達經濟體必須認真考慮補貼可能産生的負面溢出效應,特别是對财政空間較小的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并確定其政策符合國際規則,包括避免本地含量要求。
原文連結:
https://cepr.org/voxeu/columns/green-innovation-and-deployment-fuelling-economies-reducing-emissions
(常昌盛/摘譯)
以上觀點和言論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中國智庫 China Think Tank===
感謝關注和傳播“中國智庫”
我們會努力提供有價值的回報
中國智庫
《中國智庫》是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學術指導、中國發展出版社編輯出版的連續出版物。旨在讓決策者更多地了解民間聲音,讓決策内容和過程更多地為群眾認可,在政府與理論界和群眾之間搭建橋梁。
“中國智庫”是中國發展出版社開設的新媒體賬号。中國發展出版社是國家高端智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直屬機關,業務領域包括圖書出版、期刊出版、研究咨詢、會議交流、智庫園區等,緻力于建設成為一流智庫型出版傳媒集團。除出版社本部外,旗下還有《中國發展觀察》《中國經濟年鑒》《中國經濟報告》《新經濟導刊》等期刊社和國研文化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研智庫)、國研智庫創新科學園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國研智庫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北京智研未來資訊咨詢中心、山東省高品質發展研究院等機構。
智庫合作:徐先生 18101277387
新媒體合作:杜女士 18813067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