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有效解決廢舊地膜造成的農業面源污染,保護農業農村生态環境。今春以來,廣河縣結合農業生産實際,加大以廢舊地膜回收利用為主的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力度,推動綠色生态農業高效發展。
近日,記者走進廣河縣廢舊地膜回收總站看到,前來送交廢舊地膜的群衆絡繹不絕。從業人員告訴記者,目前,全縣已經形成了集回收、拉運為一體的閉合廢舊農膜回收利用體系,在解決“農業垃圾”的同時,還能給農民帶來一定的經濟收益,有效提高了大家參與地膜回收的積極性,不僅降低了春耕生産成本,而且有效治理了農業污染。
水泉鄉草灘村村民 馬光榮今天是我送交的第六天,每天我能送交兩車,一車下來能有四五百元左右(收入),現在家裡還有四五車左右,這些全部交下來,我們(今年)的塑膠錢、肥料錢就有了,這是政府的一個好政策,也保護了環境。
覆膜栽種是農業增産、農民增收的關鍵。廣河縣作為農業大縣,每年投入的地膜大約2100噸,所産生的大量廢舊地膜,如果不及時清理不僅會破壞土壤結構,還會造成環境污染。為進一步保護耕地品質,近年來,廣河縣大力實施廢舊地膜回收再利用政策,通過“以舊換新”等多種措施,充分調動群衆積極性,讓廢舊地膜應收盡收。
縣農業生态環境保護中心主任 馬振鵬從4月13日開始,每公斤以一塊二的價格進行回收。截至目前,(我們站)已回收800噸左右,我們将繼續加大回收力度, 加快回收速度,對我縣區域内的廢舊地膜不留死角,做到應收盡收。
據了解,今年,廣河縣依托“全省地膜科學利用回收示範縣”項目,建立健全廢舊地膜回收利用體系,并投入200萬元資金,通過設立4個回收點,輻射全縣9個鄉鎮102個村。
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 馬進福我們創新模式,把官坊鄉設為“以舊換新”的示範鄉鎮。通過運作的情況來看,“以舊換新”的模式适宜我縣。我們動員群衆,把家家戶戶、房前屋後、每一塊地裡的全部進行回收,全縣已經回收了1500噸左右,我們力争在今年回收達到2000噸左右,回收率達到95%以上。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自然環境就是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今後,廣河縣将進一步加強回收廢舊地膜的宣傳引導,提高群衆參與意識,降低廢舊農膜對耕地和環境的污染,促進廢舊農膜資源化、高效化循環利用,推進農業實作綠色可持續發展,共建共享美麗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