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季度财政發力穩經濟,萬億級政府債将加快發行

作者:第一财經

中國經濟一季度良好開局,背後離不開财政政策發力。

“從一季度财政收支情況來看,财政政策靠前發力,政策效能正在加快釋放,為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援。”4月22日,财政部副部長王東偉在國新辦舉行的一季度财政收支新聞釋出會上說。

當日,财政部公開了2024年一季度财政收支情況。一季度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逼近7萬億元,同比增長2.9%,這遠高于收入增速(-2.3%)。

王東偉表示,在去年同期疫情防控轉段後集中結算相關費用、擡高支出基數的情況下,今年一季度仍然保持了2.9%的增長,這實屬不易,展現了積極的财政政策靠前發力、提質增效。

在外部環境複雜性、嚴峻性、不确定性上升背景下,中國經濟穩定向好基礎尚不牢固,外界十分關注下一步财政政策如何發力。

王東偉介紹了下一步财政部六大重點發力領域,這包括統籌用好相關國債資金、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中央預算内投資等政策工具,帶動擴大社會有效投資等,支援擴大國内需求。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恒告訴第一财經,展望下階段,在積極财政政策尤其是1萬億長期特别國債發行、專項債加快發行和使用的支援下,二季度經濟恢複的基礎将更加牢固、物價也将進一步回升,實作财政、經濟的良性循環。

收支增減背後的财政發力

在經濟下行期,中國通過采取積極财政政策,保持一定的支出規模,以擴大總需求,推動經濟穩定增長,對沖外部不确定性。在2023年底增發1萬億元國債基礎上,2024年拟新增國債、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地方政府一般債券合計近9萬億元,進而使得财政總支出保持一定力度,折射今年積極财政政策“适度加力”穩經濟。

根據國家統計局資料,今年一季度國内生産總值同比增長5.3%。這略好于市場此前預期,其中就離不開積極财政政策發力。這從“真金白銀”的一季度财政資料中可以看出。

财政部資料顯示,一季度,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0877億元,同比下降2.3%,扣除特殊因素後可比增長2.2%左右。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69856億元,同比增長2.9%。一季度,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完成預算的24.5%,高于近3年的平均水準。

羅志恒表示,從支出進度看,一季度财政支出增速高于收入增速5.2個百分點,支出規模占全年預算比重高于近年平均水準,進度合理适度,财政逆周期調節持續發揮效果。

而今年财政支出保持增長,除了收入支撐外,跟去年底增發的1萬億元國債在今年使用有關。

财政部預算司司長王建凡在上述釋出會上對第一财經表示,财政部周密組織國債發行工作,2023年底前順利完成1萬億元國債的發行任務。抓好國債資金配置設定下達,在今年2月份将1萬億元增發國債資金全部提前下達地方,并督促指導地方及時落實到具體機關和項目,根據項目建設進度加快安排使用,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

王東偉表示,去年底增發的1萬億元國債資金大部分于今年使用。從一季度資料看,增發國債資金重點投向的城鄉社群支出、農林水支出、災害防治及應急管理支出同比分别增長12.1%、13.1%、53.4%,均實作了兩位數增長。另外截至4月上旬,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已下達8.68萬億元,占年初預算的85.1%。

羅志恒表示,去年增發國債資金以及今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下達地方進度較快,前者有效地支援了農林水利和減災防災建設,已形成實物工作量,推動了基建投資保持較高增速,擴大了總需求;後者一方面支援了地方項目建設,另一方面緩解了地方财政壓力,為地方政府發展經濟、提供公共服務騰出了空間。

“從支出結構看,社會保障與就業、住房保障等事關民生支出增速高于整體增速,反映出财政支出結構在持續優化,政府過緊日子以讓老百姓過好日子的理念貫穿理财過程之中,也有利于解決居民後顧之憂進而提振消費。”羅志恒說。

今年一季度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少見下滑,也受到市場關注,不過扣除特殊性因素後,這一收入保持增長。

王東偉在會上解釋,上述特殊因素是2022年制造業中小微企業部分緩稅在2023年前幾個月入庫擡高了基數,以及2023年年中出台的4項減稅政策對今年财政收入形成翹尾減收等。一季度全國稅收收入同比下降4.9%,扣除上述特殊因素影響後稅收保持平穩增長。

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總監馮琳告訴第一财經,扣除特殊因素後,一季度财政收入延續恢複性增長,但增速低于同期名義GDP增速4.0%。這一方面源于财政收入是宏觀經濟的滞後名額,另一方面也與各項減稅降費政策的持續落實有關。此外,目前宏觀經濟中的一些結構性弱點,如房地産市場持續低迷,導緻契稅、土地增值稅等房地産相關主要稅種收入表現不佳,也對整體稅收增速造成一定拖累。

羅志恒表示,從收入結構看,一季度住宿餐飲等服務消費行業以及先進制造行業稅收收入增速明顯高于财政收入整體增速,反映出服務消費持續恢複以及新質生産力發展穩步推進,這也是一季度經濟超預期的重要動能。

另外,他表示,一季度乘用車銷量達到兩位數增長,帶動相應的車輛購置稅和國内消費稅分别增長10.5%和10%,反映出居民消費信心回暖,以及消費活動在拉動經濟增長和貢獻财政稅收上起了重要作用。

專項債提速和特别國債待發

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日前在國新辦釋出會上表示,總的來看,一季度國民經濟開局良好,積極因素累積增多,為實作全年目标任務打下了較好基礎。但也要看到,外部環境複雜性、嚴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經濟穩定向好基礎尚不牢固。

作為推動經濟向穩向好的積極财政政策,下一步如何發力備受外界關注。

王東偉在上述會上介紹,下一步,财政部将重點從六個方面持續發力:全力支援以科技創新引領産業創新;着力支援擴大國内需求;積極支援改善和增進民生福祉;更高水準保障糧食和能源安全;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加強預算執行管理和财政運作監測。

“目前仍要看到經濟恢複的基礎并不牢固,經濟恢複過程中仍存在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其一是物價低迷反映出總需求不足,财政政策要進一步靠前發力,加快專項債和超長期特别國債的發行和使用進度。”羅志恒說。

作為穩投資穩經濟的重要政策工具,今年地方政府新增專項債券規模高達3.9萬億元,比去年增加1000億元。不過,一季度新增專項債發行進度偏慢,Wind資料顯示,一季度新增專項債累計發行5773.6億元,發行進度為14.8%,低于去年同期的34.3%。

王建凡在上述會上回應,一季度新增專項債發行規模小于往年,一方面是以往年度為應對疫情沖擊等特殊因素影響,加大年初發行規模。另一方面也與地方項目建設資金需求、冬春季節施工條件、債券市場利率等因素相關,同時我們也在提高專項債項目品質、加強項目前期準備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總體看全年發行規模總體仍然是符合預期的。

中央财經大學教授溫來成告訴第一财經,如果按此前10月前基本完成新增專項債發行任務節奏來看,第二、三季度新增專項債發行進度将會進一步加快,與此同時提高專項債資金使用效益,這樣可以盡早将專項債資金投入項目,推動項目盡早開工形成實物工作量,以更好推動經濟增長,實作年初經濟增長目标(5%左右)。

今年财政部優化調整專項債券投向領域和用作項目資本金範圍。比如,将更多新能源、新基建、新産業領域納入專項債券投向領域,“獨立新型儲能”“重點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等納入專項債券支援範圍,并将“保障性住房”等納入專項債券用作項目資本金範圍,進一步發揮專項債券撬動作用。

“下一步,财政部将會同相關部門指導地方合理把握專項債券發行節奏,優化政府投資節奏和力度,指導保障重大項目資金需求,提高債券資金使用績效,發揮好政府投資的帶動放大效應,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态勢,持續推動經濟實作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王建凡說。

除了專項債外,今年中國将發行1萬億元超長期特别國債,專項用于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王建凡介紹,下一步根據超長期特别國債項目配置設定情況,财政部及時啟動超長期特别國債發行工作。“我們将結合債券市場需求和超長期特别國債對應建設項目的實施周期,科學設計發行品種期限,實作與項目期限的合理比對。同時,統籌一般國債和特别國債發行,合理安排發行節奏,切實保障特别國債項目資金需求。”王建凡說。

馮琳表示,一季度專項債發行節奏偏緩,二季度專項債發行規模會明顯增大,同時今年安排的1萬億超長期特别國債也将在二季度開閘發行。這意味着,短期内基建投資還有加速空間,也表明财政政策将延續穩增長取向。

(本文來自第一财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