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闖”進蔬菜大棚“無人區”

作者:西青融媒官方賬号

清晨走進位于辛口鎮第六埠村的蔬菜大棚,一股溫濕的空氣撲面而來,向上努力生長的各種作物,宣示着春天的勃勃生機,但令記者稍顯疑惑的是,在這個本該開始農作的時段,田間卻沒有一位農民。

“我手機上的3個APP就能智慧管理大棚内的濕度、溫度,包括噴肥噴藥這些也能一鍵完成。前些日子我們夫妻倆去上海參加展會,村裡的人問家裡的地怎麼辦,其實自從智慧大棚建好以後,我們農民也漸漸從地裡‘解放’了出來,出門幾天也不用擔心地有沒有人管。”天津都市菜園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郝慶其一語道破了“謎底”。

跟随郝慶其向這座長120米、耕種面積達4畝的“超級大棚”深處走去,棚内的科技元素一一展現。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看到了一位在科技興農道路上不斷摸索、努力守護鄉土田間的“新農人”形象。

“闖”進蔬菜大棚“無人區”
“闖”進蔬菜大棚“無人區”

兩個“超級大棚”的智慧系統

“這1個大棚相當于6個正常棚的面積,現在棚室裡安裝了全域的監控系統,每10秒就自動監測棚内的濕度和溫度。像現在我們種蕃茄、黃瓜,那設定的溫度區間是早上24至26度,午間26至30度,下午24度到26度,系統傳感器會根據棚内溫度自行放風調節。我通過手機可以實時檢視72小時内大棚情況。”郝慶其邊說邊打開手機上的“保溫大棚智能控溫系統APP”,棚内各項參數一目了然。

“闖”進蔬菜大棚“無人區”

目前,郝慶其經營的合作社有“超級大棚”2座,總耕種面積8畝。進入天氣善變的春夏,智能管理的優勢更加凸顯了出來。

“春夏雨多,而且會帶來很多的病毒或者病菌,對農業生産尤其大棚作物影響非常大。我們裝了雨水傳感器,雨水滴到傳感器後,大棚的風口自動就關上了。雨停後,又會根據棚内溫度自行打開風口調節溫度。”郝慶其說,夏天突發降雨較多,趕上村民不在地裡,雨水直灌作物,加上雨停後太陽直射棚内,有時會給莊稼帶來災難性影響,這套防雨裝置妥善避免了這些問題。

“闖”進蔬菜大棚“無人區”

效率提升數十倍的播送鋪設滴灌帶一次成型技術裝置、釋放臭氧消滅病毒的臭氧發生器、利用高壓高速風機的殺滅病蟲的“飛碟”……科技賦能農業的最新成果“護佑”棚内作物茁壯成長。而眼下,郝慶其正在忙着水肥一體化智能系統更新。

“水肥一體化裝置投入大,水泵流量控制嚴格,以前往往用于大型農業灌溉。我們通過十多年的自主研發,現在通過調整水泵頻率就可以解決相關問題。下一步,水肥一體化智能更新完成後,兩個‘超級大棚’會裝上LED顯示屏,溫度、濕度、土壤潮濕度都會在屏上顯示。當達到土地需要澆水的程度,系統會自動打開泵自動打水、澆水,實作了整個棚室各環節智能控制。”這個春天,郝慶其更加忙碌。

三個手機APP背後的故事

“要創新,靠誰去創新?”

“相信科學,必須把科學用好了。”

“農業不再是面朝黃土背朝天,農業生産需要什麼技術、痛點是什麼,我們農民最清楚。”

……

郝慶其身上兼具着中國農民勤勞、質樸的特質與熱衷科技、敢于創新的“先鋒”氣質。作為土生土長的第六埠村村民,他有着濃濃的鄉土情懷;作為合作社的帶頭人,他深知産業做大做強,就必須要用科技賦能農業,以标準化制定生産管理标準。是以在2013年天津都市菜園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立之初,郝慶其便開始與多所高校合作開展研發。

“時代不同了,我們要實作農業高品質發展,隻靠農民紮在地裡是實作不了的。多年來,我們和天津農學院、天津商業大學等多所高校合作,而且現在我們也和企業開展産學研項目,我們提出訴求,高校和企業的實驗室重點對農業智能化設施進行技術開發和改進。像這個智能大棚,我們和天津商業大學一直保持合作的,每年申請專利十幾二十項;這幾個手機APP是和天津德發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郝慶其說。

“闖”進蔬菜大棚“無人區”

帶着農業“科技夢”,郝慶其時刻關注着最新的農業科技成果并加以轉化。作為合作社帶頭人,他深谙技術推廣要自己先投入、先試驗,積累成功經驗後再向農民積極推廣。時間久了,老郝的合作社所産的蔬菜瓜果品質好、産量高,聲名遠播,前來采購的客戶接踵而至。但由于作物種植分散在各個棚室内,路線折騰且浪費時間。這讓郝慶其萌生了建設農作物展示大棚的想法。

“我們不光想展示産品,也想展示我們的科技含量,但是智慧大棚的修建成本也挺高的,2021年冬天的一場大雪災把原來的大棚壓塌了,當時政府補償一部分,我自己掏了一些,把這兩個‘超級大棚’建了起來。”郝慶其說,他還打算給大棚弄個“身份證”,客戶掃碼可以實時看到棚内的作物長勢,能夠買得安心、吃得放心。

“闖”進蔬菜大棚“無人區”

老郝的多重身份

玩轉科技的新農人、合作社的緻富帶頭人是郝慶其身上最顯著的“标簽”,但其實,老郝的身份可不止于這些——

鄉土專家&消費者顧問

郝慶其是央視農業頻道《田間示範秀》的鄉土專家,也是天津電視台都市頻道《消費者》節目的特别顧問。老郝說,節目給了他推廣先進種植技術的新天地,能讓大家深入認識現代農業,使更多人尤其是年輕人對農業産生興趣,願意投身農業。

“闖”進蔬菜大棚“無人區”

創業導師

在央視節目播出後,郝慶其接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咨詢電話,要跟他學習種蘿蔔。這些年,郝慶其對“學生”的創業條件以及各地自然環境進行嚴格篩選,先後赴甘肅、江西等多地指導當地農民種植。同時,在第六埠村,陸續有回村創業的青年上門向郝慶其求教,老郝除了在技術上共享指導外,也在資金、裝置上給予大力支援。

“闖”進蔬菜大棚“無人區”

田間傳統作物的守護者

近年來,郝慶其先後引進了鳳梨蘿蔔、冰淇淋蘿蔔等品類新穎、附加值高、廣受市場歡迎的新品種作物。但老郝并沒有因為市場價值放棄了本土“農家品種”的種植培育,成熟後有淡淡玫瑰香氣的第六埠白菜瓜便是其中之一。近年來白菜瓜因為種源退化且抗病性不好産量下降,郝慶其與科研院所合作,以提純複壯的種植模式提高其優良種性。

今天的大棚之旅結束,不管是對現代農業技術的先進喊出“哇塞”,還是敬佩“田間科學家”的創新活力,在這個春天,希望已播撒,豐收更可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