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青年如何養成自律? | 鄭委老師直播答疑第115講

作者:愛與幸福

前言

每周一,愛與幸福都會節選上周鄭委老師直播課中的精彩部分,分享給大家。

今天,我們繼續分享直播課第115講:中國青年如何養成自律?

正文

上周直播講如何精彩過一生,今天的主題是如何養成自律,愛與幸福有一句話:唯有自律的人生才會真正精彩。

我們每個人來到人世間,一定都想把這一生過得幸福、精彩而有意義。

因為今天這個話題不好講,是以我們首先要先弄清楚自律的概念。

什麼是自律?

  • 有人說:“嚴于律己”。嚴于律己是律的程度,對吧?
  • 有人說:“自覺的按規律”那什麼是自覺呢?
  • 有人說:“自律本就是反人性的行為。”什麼叫人性?如果你不知道什麼叫人性,你就不能說“反人性”是嗎?
  • 有人說“要求自己叫自律。”這對嗎?
  • 還有人說:“為了喜歡願意去堅持”,如果喜歡的是錯的呢,對吧?
  • “反求諸己就是自律”,這可能有點沾邊了。

人生中,你說出來的很多的話,你認為你知道,可能并不一定真正知道。

  • 這個人說:“内在的力量,讓自己按照規律作息。”他把規律跟作息連接配接起來了。
  • 有人說“善惡取舍”,“慎獨就是自律”,“克服自己的欲望”,“覺知自己”……

有沒有發現,好像每個人說的都不一樣。

這時候你是不是應該先不要關注“自律”的答案,而是關注一個現象“你認為你知道的,你其實并不知道。”

我的直播跟别人不太同的地方在于,很多人會給你講方法,“人怎麼自律”,很多的主播教你“定好目标堅持去做。”而我會把幾個容易混淆的詞放在一起,做對比,先把概念弄清楚,否則我說“自律”,你可能說的是“自虐”,我們就無法交流。

  • 你看,有人說:“自律是自我限制、能夠控制自己”,這裡提出了一個新的詞“自控”。

今天,我不想直接給出自律的定義,而是給出6個詞:自律、自控、自虐、他律、無律、任性,讓你厘清楚這些詞之後,慢慢了解什麼是真正的自律。

可能很多人會說我“咬文嚼字”,是啊,不咬文嚼字不行的。

第一,因為中國文字有很多近義詞,放到一起很容易混淆。

第二,中國文化裡,文字是有力量的,語言是有力量,這種力量是無窮無盡。

咱們先說“自控”,很多人認為的自律是自我控制。我想先問問大家:自律和自控的差別是什麼?

自控,即自我控制,它是一個由外而内的力量,是自己給自己發了一個指令。

好比,你情緒來了想發火,然後跟自己說“忍住,不能發”,你強迫自己不發火,這就叫自控。

我可以告訴你,自控的人一般都比較自我,甚至比較自私,因為他一定要達到自己想要的那個結果。

舉例子:“我每天都要做一件好事兒”,他強迫自己日行一善。

那麼在強迫自己的過程當中,他一定還有一個目的,比如:“這樣别人就會誇我,這樣我才是有愛心的人。”

是以,自控一定是以自我利益為中心的,這個利益可能是錢,可能是好的感受,也可能是自己欺騙自己的一個意義。

自然而然的做好事,那才是愛。是以自控的人,往往沒在情感中、沒在愛中。

很多人的家庭中,妻子容易情緒化,自控力不高,丈夫自控力很高,很少發脾氣,但丈夫隻是忍了,表面不發脾氣,其實是無感、無情,甚至還有些人會比較執着,這并不是真正的自律。

總結一下:

  • 自控往往是由外而内,自律往往是由内而外;
  • 自控往往是人為的,自律往往是自然的;
  • 自控往往是利己的,自律往往是利他的;
  • 自控往往是為了達到個人想要的結果和目标的,自律往往是為了人生的意義和人生的理想的;
  • 自控是一種主動的強迫,自律是一種自我的覺悟;
  • 自控往往是無感、無情的,自律是充滿美好情感的。

自控達不到結果,往往會放棄,會拖延,甚至是自責和自我否定,但自控過度,人會産生一些心理問題,比如強迫症,甚至是自虐。

在網際網路上,我看到太多人把“自虐”當“自控”,他像一部機器一樣,功利地要求自己達到某個結果的同時,會對自己和自己周圍的人形成短期或者長期,甚至隐性的傷害。

這樣的人,往往有三個特點:

第一,特别無情。他的親人跟他生活在一起特别痛苦,因為他過度自負,他要求所有人都按照他的标準,其實就是強迫症的一種。

第二,因為過度自控,壓力巨大,内心渴望被了解、被溫暖和被愛,是以平時沒脾氣,但發起脾氣來特别大。

第三,不在乎自己,甚至以傷害身體為代價。

自虐的人,認為自己努力做的都是對的,其實就是物化了自己,把自己當成了達到結果的工具。

我并沒有說人不需要自控,是嗎?

好比,控制情緒、控制欲望,都是很需要的。

我說的是:自控往往是對“不做惡”,而真正的向善需要的往往是自律。

“自律”、“自控”和“自虐”都是一個人的主動性,而“他律”則是被動的,是被别人要求的、盯着的。

現在很多的孩子,上大學之前全是“他律”,父母、老師、學校各種控制,要求孩子像一部機器一樣,為了達到那個結果而高速運轉。

最後上了大學:

  • 有些孩子依然高速運轉,讓自己成為了達到結果的工具;
  • 而有些孩子很迷茫、很無助,因為從小到大的“他律”不存在了,他不知道該幹什麼。他律沒了限制,自律的能力還沒建立起來,他就在“他律”和“自律”中間選擇了“無律”,過一天是一天,管不了自己!

愛與幸福有句話叫:“自律的人不需要他律,他律的人沒有自律。”

  • 父母想讓孩子有“自律”,得想辦法不“他律”。
  • 如果你對孩子是“他律”的,就不要希望他有“自律”。

最後一個詞是“任性”,不能控制自己就叫“任性”。

很多的父母以為孩子“任性”是因為沒有自律,其實“任性”和“無律”是不一樣的。

無律,是因為長期他律,沒了他律後反而對人生産生了一種迷茫的生命狀态。

任性,是孩子不懂得感恩,沒有原則和規矩。

  • 自控的人想讓自律,一定要有信任的導師指引。
  • 自虐的人,是非常難改變的,因為他認為他自己是自律的。
  • 無律的人想讓自律,一定要給他溫暖和力量。
  • 任性的人不是沒有自律的問題,需要有人要給予他原則。

今天,為了讓大家了解“什麼是自律”我給了大家6個詞,可以分成3組:

  • “自律”和“自控”、“自虐”
  • “自律”和“他律”、“無律”
  • “任性”和“無律”

大家厘清楚每組的差別,然後我們再找一次直播,談談自律的養成。

本文知識産權歸愛與幸福所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