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工業樂高”上線啦!中國工業博物館正式上新青少科普活動——

作者:沈陽之聲話說沈陽

4月20日,中國工業博物館與沈陽樂高探索中心聯手打造的“拼接城市記憶 鑄造工業之魂”主題活動啟幕。

“工業樂高”上線啦!中國工業博物館正式上新青少科普活動——

備受矚目的樂高版中國工業博物館模型

在中國工業博物館内

正式揭開了神秘面紗

據了解,樂高版中國工業博物館館模組化型是沈陽樂高探索中心拼砌大師匠心之作,通過樂高積木這一獨特媒介,重塑了中國工業博物館及其承載的曆史變遷。

作品巧妙融合了現代展館的蓬勃朝氣與昔日老鑄造廠房的歲月痕迹,讓參觀者在微觀與宏觀之間,深度感覺沈陽這座老城市工業發展史上波瀾壯闊的魅力。據悉,本次工業遺産與創意樂高的深度對話,緣自沈陽男孩、樂高拼砌大師對家鄉沈陽工業文化的深刻體驗和情懷。

拼砌大師領銜

4小夥

耗時338 個小時

聯手創作為沈陽“比心”

“我們共用22726 塊樂高積木,耗時338 個小時創作。作品總重 48 千克,長1.4米,前後深度60厘米,高度 40 厘米左右。”中國工業博物館模型的領銜創作者、樂高探索中心拼砌大師董祎凡對模型的資料如數家珍。

出生于1994年的董祎凡是地道地道沈陽人,如今是東北大學的在讀研究所學生。他8歲開始迷上樂高,在樂高屆的多項比賽中赢得大獎,是以也被沈陽樂高探索中心評為樂高拼砌大師。

因為喜歡樂高,他大學報考的專業是土木工程專業。“砌磚頭和玩樂高積木勉強算是一個專業!”他戲稱。随後他又自學了ps、3d模組化等跟樂高有關的軟體和知識。“作為沈陽的兒子,愛家鄉愛沈陽是刻進骨子裡的。我一直有把我愛的樂高和我愛的大沈陽聯系在一起,此次作為工博樂高模型的主設計師,我這個夢想算是實作了!”

董祎凡說,為了把工博模型拼好,他先後8次到工博實地探訪、測算,然後制定計劃、設計方案、風險把控……與他一起合作的4個小夥也是道地沈陽人。“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很深的老工業情結,大家都希望把我們工業博物館的那些深度的東西呈現出來,以便吸引小朋友來關注到沈陽工業,沈陽厚重曆史文化中來。”

除了工業博物館整個建築的外牆,工博模型内部的 100 噸沖天爐栩栩如生,格外引人注目。“它比較有代表性,也是這個作品最難的點。因為它本身是曆史的東西,我們不能上去看,也不能摸它,我們還得用樂高積木去把它給還原出來,是以很燒腦。”“”現在這個比例啥的跟真實的場景是一樣的,這是我們對第一爐鋼水産生的地方的緻敬,也是我們對沈陽家長的'比心'。”董祎凡說。

“工業”遇到“樂高”

打造工業旅遊新亮點

中國工業博物館館長王榮巍在采訪中表示:“本次活動旨在通過樂高的獨特表達方式,将厚重的工業曆史以新穎、生動的形式呈現給年輕一代,讓孩子們在更有趣的載體上感覺大陸工業發展的脈搏和工匠精神的傳承。”她表示,此番與沈陽樂高探索中心關聯推出的樂高版工博館模組化型,并非正常意義上的文化诠釋,而是對工業文化遺産的一次突破性再創造,目的激發青少年群體對工業文化的深厚興趣和持久熱情,進而為城市的曆史底蘊注入嶄新的生命力與活力,進一步提升沈陽作為工業旅遊目的地的亮點景點,助力沈陽文旅深化城市名片,打造特色工業文化“秀帶”。

“工業樂高”上線啦!中國工業博物館正式上新青少科普活動——

為了讓現場的小朋友們能夠深入體驗和了解創新工業文化的内涵,活動當天,小志願者們擔當起了先行者的角色。他們不僅以詩歌朗誦演繹出工業曆史的厚重篇章,更帶領現場的小朋友們一起通過親手拼搭工業模型,賦予冰冷的工業遺迹以生動多彩的生命力。孩子們在樂高拼搭互動中,親手建構工業裝置模型,沉浸式學習,将複雜工業概念轉化為生動直覺的拼砌體驗,最大化激發孩子們對工業知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實作工業文化與教育科普的有趣結合。

“工業樂高”上線啦!中國工業博物館正式上新青少科普活動——

據介紹,未來,中國工業博物館和沈陽樂高探索中心将持續關注青少年科普領域,不斷拓展多元化的合作路徑與創新模式,助力豐富沈陽作為工業旅遊目的地的鮮明标簽,為培養未來工匠精神、強化城市文化旅遊品牌的推廣積極貢獻。

“工業樂高”上線啦!中國工業博物館正式上新青少科普活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