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德州巴黎》:孤獨本是生命的常态

作者:浮木看電影

得克薩斯州巴黎 - 德國導演維姆·文德斯(Wim Wendes)于20世紀80年代在美國拍攝的一部經典電影獲得了第37屆戛納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棕榈獎。

《德州巴黎》:孤獨本是生命的常态

巴黎, 得克薩斯州

維姆·文德斯在世界電影中扮演着舉足輕重的角色。以其獨特的魅力和作品風格曾多次獲得戛納、柏林、威尼斯等電影節獎項,與法斯賓德、施隆多夫和赫爾佐格還相稱的"德國新電影四部",是20世紀70年代"新德國電影"的代表人物之一。受當時美國公路電影的啟發,以及他十幾歲時對西部片的熱愛,文德斯開始制作自己的歐式公路電影,這為他後來的創作方向奠定了基礎,并開始在光影世界中流浪。流浪和異化是溫德斯電影永恒的主角,文德斯通過這兩個元素在銀幕上創造了一個充滿詩意和空虛的世界。《巴黎,得克薩斯州》是文德斯作品的典型風格,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德州巴黎》:孤獨本是生命的常态

維姆·文德斯

這部電影講述了特拉維斯(哈利·戴恩·斯坦頓,哈利·迪恩·斯坦頓)迷失在德克薩斯州沙漠中,昏迷不醒和虛弱的故事。醫院聯系了他的兄弟沃爾特(斯托克維爾的迪恩·斯托克韋爾飾)來接他。出院的特拉維斯一直保持沉默,直到他看到德克薩斯州的沙漠,終于開口說話了。回到他哥哥在洛杉矶的家中,特拉維斯遇到了他的兒子亨特(亨特·卡森飾)。但亨特沒有接受這個突如其來的父親。後來,特拉維斯以一種非常特殊的方式重新獲得了孩子的心。通過交流,特拉維斯得知了孩子的親生母親簡(娜塔莎·金斯基·娜斯塔斯娅·金斯基飾)的下落。于是,父子倆走上了尋找母親的道路......

《德州巴黎》:孤獨本是生命的常态

巴黎, 得克薩斯州

這是一部從歐洲視角講述普通美國人生活的電影,具有典型的特征:安靜,舒緩的色調,内向,克制的鏡頭語言和小蒙太奇編輯。主題是文德斯擅長的:孤獨。

托馬斯·麥卡錫(Thomas McCarthy)的《心靈的車站》(The Station of the Mind)也表達了人類的孤獨,但影片也表達了另一面,即孤獨的人可以互相安慰。而溫德斯的《得克薩斯州巴黎》則被這塊溫暖的小面紗無情地扯掉了:這個男人特拉維斯最終選擇離開他的兒子亨特和妻子簡。

《德州巴黎》:孤獨本是生命的常态

《心靈站》

通過影片特拉維斯和簡在鏡子兩邊的互相愛情,我們可以了解他們的過去:特拉維斯的愛情讓簡窒息,她最終選擇帶着兒子逃離家庭。特拉維斯本來有機會和這對母子二人組在一起,但還是選擇了放棄。因為他意識到,他的愛情終于成了她的枷鎖,他給兩個人造成了無盡的痛苦。這種痛苦導緻他最終選擇遠離人群,甯願獨自生活在孤獨中。為什麼不想與母子團聚,因為結局是不可預測的。也許兩個人會明白什麼是愛和如何去愛,也許在一段甜蜜的關系之後終于回到了之前的猜疑、嫉妒的狀态。即使後者隻有1%,毒蛇啃咬心靈的痛苦也會擴大到無窮無盡。這是人們無法忍受的生活,與生命和行屍走肉一起生活。孤獨并不難接受。

《德州巴黎》:孤獨本是生命的常态

在電影中,特拉維斯第二次試圖從學校接他的兒子,女仆為他挑選衣服。"你必須選擇一個有錢的父親或一個沒有錢的父親,"她問道。"我想要兩者之間,"特拉維斯說。女仆說:"兩者之間什麼都沒有,你要麼是有錢的父親,要麼是沒有錢的父親。女仆的話說的是實話。富人和窮人,激進和保守,社會的這一邊和社會的那一邊,你隻有一個選擇,沒有中間選擇。但他處于一個狹隘的中間地帶,不被任何一方接受。

《德州巴黎》:孤獨本是生命的常态

後來,影片中有一個備受贊譽、最具象征意義的長鏡頭。特拉維斯走在高速公路上方的一座橋上,下面的道路穿過畫面,汽車開走了,鏡頭随着角色移動。整個鏡頭給人一種錯覺,即道路和車輛正在向前移動,特拉維斯周圍的欄杆和他腳下的道路不斷向後轉,角色總是在畫面的中間。這意味着特拉維斯總是站穩腳跟,無法走自己的窄路,并在最後暗示他最終選擇留在自己的世界裡。

當特拉維斯向前移動,哭聲逼近時,另一個像流浪漢一樣的男人突然出現在鏡頭裡。這些人對着下面的道路和交通咆哮,大喊着憤怒和不明原因的話。這個人和特拉維斯一樣,選擇了中間派,被雙方抛棄,除了憤怒之外一無所有。兩個有着共同命運的人,在這個時候相遇,這個地方,但隻能拍拍背,看着對方,然後再回來。一個人的孤獨,即使是同樣命運的失敗者,雖然是同一種,也無法互相安慰。對于這些人來說,背靠背是最舒适的姿勢。

《德州巴黎》:孤獨本是生命的常态

盡管電影中的藍調吉他和許多絢麗的色彩,略微淡化了一些殘酷,但導演揭示了一個殘酷的事實:特拉維斯将永遠無法走出他的德克薩斯州巴黎。特拉維斯想效仿他父母在德克薩斯州巴黎的家人,但他的妻子看到了失去的自由,他的兒子什麼也沒看到,一片沙漠。每個人都無法了解别人,每個人隻能通過鏡子,在電話和錄音機上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和想法,面對面都看不到對方失望和無聊的表情。每個人都是孤獨的,在城市裡是孤獨的,在曠野裡是孤獨的,在人群中是孤獨的,在親人身邊是孤獨的。

那麼,對于特拉維斯來說,他在哪裡,和誰在一起有什麼意義呢?

《德州巴黎》:孤獨本是生命的常态

陳晟有一首歌叫《凡人的自白》,他在歌中寫道:孤獨是生活中的常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