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兒子讓母親和後老伴領結婚證,後老伴不同意,一個月後找了個富婆

作者:嶺東斜照
人啊,算盤不能打得太精。太精了,就會失去本不該失去的東西。

陽春三月,草長莺飛,春暖花開,正是外出散心、呼吸新鮮空氣的好時節。

大明的母親卻病倒了。

大明和弟弟二明、三弟三明都以為母親是在油菜地裡除草累的。

隻有他們的母親自己知道是怎麼回事。

01

他們的父親去世十多年了。前年秋季,通過别人介紹,母親和鄰村一個六十多歲鳏夫老張頭搭伴過日子。

母親是搬過去住的。老張頭愛幹淨,把家裡收拾的一塵不染,就連村裡能幹的年輕媳婦都比不上。

老張頭人勤快,家務活一律不需要大明母親插手。還做的一手好菜,幾乎天天不重樣。

可以說,一天到晚,大明母親幾乎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另外,也不用大明母親花錢,每月發的一百多養老錢都能攢下來。加上自己家裡的幾畝地莊稼,一年老太太還能剩下三千來塊錢。這在以前都是不敢想的。

老太太感歎:沒想到老了老了,還能享上這福氣。

02

回想起以前年輕時,大明父親在世,對她不罵就算是客氣的了。那時候,家務活全都是她的。

好不容易把三個兒子拉扯大,一個個都獨立了門戶,三個兒子都在縣城裡買了房。

有時候自己輪流到三個兒子家住幾天。結果每次她一去,兒媳婦們一個個都像商量好了似的,全都做了甩手掌櫃,家裡的家務活都留給她,一點沒有讓婆婆享清閑的意思。

甚至有時候,孫子們上下學都要她來接送。

後來,她每年去幾個兒子家裡的次數就少了。每次都是他們打電話讓她去,而去的原因無一例外都是幫着各自家裡接送孩子讀書。

03

大多數時候,大明母親都是獨自在老家裡。

這個山溝裡曾經上百戶的村子,如今隻有十幾戶老人還在留守,大多數都随着兒女們搬到了城裡。

山村裡靜了,家裡就更顯得冷清了。偌大的一個院子,白天晚上都是她一個人,串門子鄰居也少。

冬季的夜裡,村這頭的鳥叫聲,上百米外的村那頭都聽得清清楚楚。

屋裡靜得可怕。

有時候手機鈴聲突然響起,都會把正在看電視的老太太吓得一激靈。

有一次,老太太夜裡肚子不舒服,起來到廁所解大手,一開卧室門,恍惚間院子的西邊牆角有個人影。

瞬間,老太太吓得動彈不得,呆立在原地。

一陣風刮來,那個“人影”不停地左右晃動,發出“唰唰”的聲響。她才反應過來是牆角的那棵銀杏樹在作祟。

于是,心裡恨恨地想,明天一定要拿斧子砍了這棵破樹。

04

前年秋季,一個嫁到山溝外、家靠近國道的老姐妹給她介紹了一門親事。

對方是個喪偶多年的“年輕”老頭,老姐妹叫他“老張頭”。

說年輕,其實也不年輕了。隻比她小一歲,但是老張頭人很精神,看着不像是個莊稼人,倒像是個退休的職工,文質彬彬的。

兩個人一見面,一聊天,都挺滿意。

不久,大明母親就搬了過去,和老張頭生活在一起。

老張頭有兩個兒子,都在大城市的大企業上班,有了家庭,收入穩定,生活美滿幸福。

這兩個兒子對老頭和大明母親搭伴過日子也很支援。

當年年底春節前,老張頭兩個兒子帶着各自媳婦孩子都回到老家來過年。

每個兒子都給了大明媽一千元的壓歲錢,把大明媽吓了一跳。兒媳婦們還給大明媽買了新衣服、新鞋子。張嘴閉嘴叫媽,真是把老太太當親媽一樣看待。

老太太哪受過這優待,高興的合不攏嘴,推脫不要壓歲錢。

老張頭大兒子說:媽,有您陪着我爸,我們做小輩的不知多高興多放心呢!這紅包就是過年圖個喜慶,您可千萬别嫌少啊!

這話誰都愛聽。大明媽笑中帶淚地收了壓歲錢,一面想起自己這些年,從沒有收到兒子們過年給的一塊錢壓歲錢。幾個孫子還總纏着她要壓歲錢。

大年初五那天,大明母親的手機不小心摔在地上,螢幕摔得很嚴重,沒法對付用了。

老張頭的二兒子正好看見了,二話不說,開車到縣城,花了兩千多塊錢給大明母親買了一個全新的智能手機。

大明弟兄們得知母親一個春節下來,收獲滿滿,一改本不打算去給母親拜年的計劃。幾個人商量好初六早上“組團”去給母親拜年。

結果去的遲了,人家兩個兒子一大早天剛亮就開車出發傳回工作的城市了。

不過這哥仨也不算白跑一趟。

老張頭出手大方,給弟兄三家每個孩子五百元壓歲錢,一共五個孩子,就是兩千五百塊錢。臨走時,又把冰櫃裡的魚、各種肉一家分了一份。夠三兄弟一家吃幾天的了。

三兄弟去拜年的時候拿的什麼?

一家一箱四十來塊錢的牛奶、一盒點心、十根麻花。美其名曰,這都是媽愛吃的。總共花費還不到一百塊錢。

看着兒子們送上門的拜年禮物,大明母親明顯有些不好意思,隻好替兒子們解釋:他們仨家庭負擔重,你别介意,其實往年給我拜年也拿的是這些……

老頭倒是沒有計較這些,不在意地說:各家條件不一樣,娃們有心就行。能來看咱們,給咱拜年就是好的。

就這樣,隻要是逢年過節,大明弟兄三個隻要登門,老頭子肯定不讓空手走,帶着孫子來還要給孫子零花錢。

05

今年正月初八,大明給自己大兒子在酒店裡“完燈”(陝西關中地區給小孩辦的一種年滿 13 歲的成人禮),大明母親接到通知,帶着老張頭也來了。

老張頭給随了一千塊錢的禮,這在親戚中就算比較高的了。因為二明、三明弟兄倆随的也不過是一千。

當天晚上,等親戚們都走了,大明把兩個弟弟留下來,到自己家裡商量事。

大明提議,咱媽不能一直跟老張頭這麼過着,沒名沒份的。

三明問:大哥,你說那咋辦?

二明立刻明白大明的意思了:大哥,是不是讓媽和老張頭把婚結了?

大明眼睛一亮,贊許地看着二明說:對,就是這個意思,讓咱媽和老頭把結婚證領了。以後他們就是法律上的一家人了。

弟兄三個達成一緻。過了幾天,大明借口孫子想奶奶了,就去把母親接到了自己家裡來。

老太太到大明家裡一看,三個兒子都在。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大明領頭,就把商量好的想法跟母親說了。

二明三明也跟着幫腔,主張母親趕快和老張頭把結婚證領了。

大明說:媽,你看,這老張頭對你這麼好,他家條件也好,吃喝不愁,但你倆沒有結婚,隻是搭夥過日子。萬一哪天他不要你了,不是把你耽誤了嘛。

二明也跟着說:就是,媽!你要是跟張叔結了婚,将來從法律上就是一家人了,法律也會保護你們的關系。要不然你倆半路分手了,你啥也得不到!那不是把你耽擱了嘛!你要是和張叔領了結婚證,将來老了,和他埋到一塊也行,我們三個也沒有意見!大哥 、老三,你們說呢?

大明、三明也跟着表态,同意将來老媽和老張頭葬在一起。

在幾個兒子勸說下,母親同意了。

06

于是,大明媽回去把兒子們的想法對老張頭說了。

老張頭一聽,不大樂意了。

老張頭說,咱們都是一把年紀的人了,我看就沒有必要領結婚證了。如果咱們真的合得來,有沒有那張紙差別不大。你放心,哪怕沒有結婚證,我也不會虧待你的。

老張頭說,你看咱倆也處了一年多了,我是啥人你也知道的。家裡的零用、生活費不用你拿一分錢,家務也不用你管。我自己做習慣了。咱倆一天就互相陪着說說話就挺好,你說呢?

大明母親說,我對你是放心的,你人好,我知道。

老張頭接着說,你要是得了病,小病我給你看,這錢我拿得起,不用說我倆兒子給的錢,就是我自己攢的錢,加上每年地裡的收成,也夠了。如果你萬一有了大病啥的,大頭你幾個兒子拿了,我也可以出個小頭。這也請你了解下。畢竟看大病花費大,我一個人也負擔不起,我向我兒子要錢也不是那麼回事。你說呢?我要是得了病,不管大小,都不用你管,我自己解決。

大明母親心裡有些不大痛快,嘴裡“呃呃”支吾着。

老張頭繼續說,至于你說的将來咱倆老了後合葬,我覺得不大合适。你看,咱倆都是結過婚的人,雖然各自老伴都不在了,但那也是原配夫妻,哪有你我合葬的道理?要是百年之後,肯定是要和各自的原配合葬呀?

話說到這,老張頭擺明了是不同意兩個人領結婚證,要維持現狀,繼續搭夥過日子。

老張頭人雖然待人實誠,但并不憨傻。明白這些主意都是大明弟兄幾個人出的。

大明哥仨的目的很明顯,就是想通過讓老媽和老張頭結婚的方式,把贍養老媽的責任推給老張頭和他的兩個兒子。

隻要老張頭和大明母親領了結婚證,那他老母親養老、生活、看病乃至喪葬都是老張頭家裡的事了,不用大明弟兄三個負擔了。

搞不好,說不定将來還能厚臉皮要來一些“财産”。

大明哥仨小算盤打得很精明。但老張頭不是一般人,看穿了他們的伎倆,沒上當。

07

老張頭這邊不同意領證。大明就繼續給老母親出主意,讓他媽暫時從老張頭家裡搬出來,晾一晾他。

用冷戰的方式“将一軍”,一個老頭子孤單慣了,過段時間,肯定會回心轉意,請你回去的!

大明還給他這個完美的計劃取名“釜底抽薪”。

大明媽就收起自己的衣物,搬離了老張頭家,回到自己山溝裡的老家。

老張頭隻是送她出了院門,沒有像往常那樣送到村口。

大明媽就覺得有點涼,感覺不大對勁。

但邁出的步子、潑出去的水,沒法再收回。

隻能寄希望于大明的“釜底抽薪”能夠如願成功。

一晃,一個月過去了,老張頭不但沒請她,就連個電話也沒打。

兩個月過去了,還是沒有電話來。

等到第三個月的時候,忽然一個消息傳來。

老張頭又找了一個老伴,才五十七八歲,還不到六十歲,據說人家家裡挺富的,有好幾套房産,一雙兒女都在國外。

大明媽聽到這個消息,又驚又怕,又有些不敢相信。

于是,趕緊打電話給和老張頭同村的老姐妹。

老姐妹說,消息是真的,有時候那個女的開車帶着大包小包到老張頭家裡住幾天。有時候開車把老張頭接到城裡去住幾天。兩個人甜蜜得就像新婚小兩口一樣。

說完這些,那個老姐妹又把大明媽數落一頓:

這麼好的老伴,你咋就不知道珍惜呢?你也是,當初搞這一出,也不說跟我商量下,結果搞成這樣,我都不好意思跟老張頭搭話了!

大明媽急火攻心,一下就病倒了,高血壓加上心髒病突發,在醫院住了一個來月。

後記

躺在病床上的時候,大明媽就常常地後悔:

怪三個兒子嗎?不,還是要怪自己,要不是自己動了那個念頭,就不會有後面的事發生了。

人啊,不能太精明。太精明了,往往連最基本的東西都會丢了。

(本文由網友提供,原創文章,感謝支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