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AI如何推動教育變革與創新?第四屆教育裝備學術大會在渝召開

作者:九派快訊

【來源:重慶日報】

4月21日,記者了解到,以“人工智能與教育裝備創新”為主題第四屆教育裝備學術大會近日在渝舉行,600餘名來自全國各地的教育界專家學者彙聚一堂,深入探讨AI如何推動教育變革與創新。

AI如何推動教育變革與創新?第四屆教育裝備學術大會在渝召開

中國教育裝備行業協會會長靳諾緻辭。受訪者供圖

“有的老師問我如何辨識學生的作業是不是用GPT做的?在我看來,我們固然要研究這種技術以防止學生作弊,但更需要關注的是,我們考什麼能讓GPT做不了。”中國教育技術協會副會長、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陳麗以《人工智能時代教育的挑戰與對策思考》為題作主旨報告。

AI如何推動教育變革與創新?第四屆教育裝備學術大會在渝召開

北京師範大學原副校長陳麗作主旨報告。受訪者供圖。

陳麗說,如今人工智能技術飛速發展,對教育的挑戰大于機遇,尤其是在安全與倫理問題、專業設定和培養方案、師生正确運用AI這三個方面。“是以我們應從研發自主可控的認知大模型、加強立法與制定政策架構、關注學生智能素養的培養、加強研究先行尤其是實證研究等方面入手,謹慎、理性、有步驟地推動人工智能教育應用。”

“人工智能教育的生态包含智能課堂、智能教室、智能資料、智能服務、智能管理五個部分。”中國語言智能研究中心主任周建設以《人工智能與教育生态變革》為題作主旨報告。他稱,智能教育是依據大資料、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精準計算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科傾向、思維類型、情感偏好和能力潛質,按照認知規律和教育規律,科學實施因材施教,真正實作個性化培養和人才素質的全面提升。

AI如何推動教育變革與創新?第四屆教育裝備學術大會在渝召開

國家語委中國語言智能研究中心主任周建設作主旨報告。受訪者供圖。

周建設提出,數字時代的教育裝備觀念要與時俱進,它是硬體與軟體的一體,有形與無形的融合。“比如搭建數字化閱讀平台,要從質、量、度三個方面做好資源建設。如果用飲食打比方,就是不光要會做菜,還要考慮配什麼菜、配多少、以及是否容易消化等問題。”

AI如何推動教育變革與創新?第四屆教育裝備學術大會在渝召開

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周佳峰作主旨報告。受訪者供圖

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周佳峰以《以國産大模型賦能教育,助力發展新質生産力》為題進行了分享。他認為,目前,全國各地都建設了智慧教育平台,但也遇到一些障礙,比如不能緊跟技術的進步和疊代,造成大量的重複投入等,“現在依托人工智能,就能建構一個持續增長、持續成長的智慧教育平台,助力教育的積累和長遠發展。”

周佳峰舉例說,比如心理健康方面,他們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建構了三道防線,首先能夠識别學生的心理狀況,幫助其減輕壓力;其次,一旦發現學生的心理問題,能夠精準預警、分層的幹預;最後,配合老師進行疏導并解決相關問題。

重慶兩江新區教育工委書記、教育局局長,重慶智慧教育創新中心主任李亭一、浙江大學資訊技術中心教育技術部副部長陳亮、北京一零一中黨委書記、校長熊永昌分别以《激發“TAC”數字教育新動能,加快發展教育新質生産力》、《AI賦能教育教學創新的實踐與探索》、《人工智能将賦能學校教育新質生産力》為題進行了分享。

AI如何推動教育變革與創新?第四屆教育裝備學術大會在渝召開

大會現場。受訪者供圖。

此外,活動還釋出了《第四屆教育裝備學術大會重慶共識》,倡議社會各界應當注重從緊密圍繞義務教育《資訊科技》課程實施、将人工智能技術融入學科實驗室、把關注與應用大模型作為教育裝備創新的重要舉措、中國小人工智能教育裝備應該遵循“場景分析、原理認知、應用遷移”的基本思路等方面積極推動人工智能時代的教育裝備創新,也要特别關注人工智能應用于教育中的倫理和安全等問題。(完)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将及時進行處理。郵箱位址:[email protecte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