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英偉達市值一夜暴降1.5萬億,美國擔心 AI 熱潮熄火|钛媒體AGI

作者:钛媒體APP
英偉達市值一夜暴降1.5萬億,美國擔心 AI 熱潮熄火|钛媒體AGI

(圖檔由百度文心一格 AI 生成)

新一輪 AI 熱潮似乎出現“熄火”迹象。

钛媒體App 4月20日消息,截至美股周五收盤,“一年十倍股”的 AI 伺服器龍頭超微電腦(NASDAQ: SMCI)股價一夜暴跌超20%,最新收跌23%,創兩個多月新低。

同時,英偉達(NASDAQ: NVDA)股價下跌10%,是自2020年3月以來股價最低的一天,一夜之間市值蒸發超過2100億美元(約合人民币1.52萬億元)。

過去一周内,英偉達市值蒸發近3000億美元——大約相當于一個AMD(2370億美元)、2個英特爾(1455.85億美元)、1.8個甯德時代(8393.37億元)。

英偉達市值一夜暴降1.5萬億,美國擔心 AI 熱潮熄火|钛媒體AGI

消息面上,作為英偉達核心伺服器供應商,超微電腦4月19日宣布将在本月30日公布2024年第三财季業績,除此之外并未給出更多财報細節。而這一“消失的預告”被認為一反常态,引起 AI 泡沫即将破裂的擔憂,進而使美國多隻AI個股遭遇重挫。

很顯然,從資本市場來看,新一輪 AI 熱潮正發生巨大轉變。

AI概念股遭“回調”,超微、英偉達單日暴跌分别超23%、10%

美股AI概念股們迎來了慘烈的“黑色星期五”。

4月19日,在超微電腦宣布2024财年第三季度業績時間之後,富國銀行證券釋出研報指出,其沒有給出積極的預先聲明,也沒有披露重要的AI資料,這被視作一個負面信号。

還有分析師指出,超微電腦沒有按慣例釋出初步營收報告,可能意味着其季度業績弱于預期。

受此消息影響,道瓊斯市場資料顯示,周五收盤,超微電腦股價暴跌23.14%,較3月的曆史高點跌超四成;英偉達則股價暴跌10%,創2020年3月16日以來最大單日跌幅。股價暴跌近85美元,重新整理曆史最大單日跌幅紀錄。

同時,英偉達競争對手AMD大跌5.4%,晶片設計公司Arm跌近17%,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跌超3%,晶片制造商博通及Marvell分别下跌4.3%、4.8%,存儲晶片供應商美光跌4.6%。

Profitmart Securities研究主管Avinash Gorakshkar表示,英偉達暴跌的主要原因在于硬體合作夥伴僅宣布了業績公布日期,并未披露初步業績。分析師預計,在超微電腦公布業績之前,英偉達的股價将保持橫盤至陰跌。

不止是一天内的股價下跌。過去一周,“美股七姐妹”股價持續重挫,市值合計蒸發9500億美元,為史上最慘一周。

從股價來看,特斯拉跌幅居首,本周大跌超過14%。但從市值蒸發金額看,蘋果、微軟、英偉達貢獻最大,這三家公司市值遠超特斯拉。

英偉達是本周市值損失最慘烈的科技巨頭,減少接近3000億美元。

瑞穗證券駐場分析師Jordan Klein表示,晶片領域“整個行業出現回撤”,過去一周左右時間裡,回撤速度一天比一天快。

值得注意的是,本周特斯拉市值縮水760億美元至4680億美元左右,排名在美國上市公司中一路下滑至第14位,而特斯拉市值周四被沃爾瑪趕超,周五又被埃克森美孚趕超,從2023年1月到上周,特斯拉市值排名一直在這兩家公司前面;而蘋果本周市值蒸發1780億美元;微軟市值縮水1690億美元;亞馬遜市值蒸發1180億美元;谷歌母公司Alphabet市值縮水410億美元;Meta市值縮水680億美元。

據彭博,“七姐妹”本周自去年10月以來首次跌穿50日均線,市值合計蒸發9500億美元,遠超2022年1月創下的8720億美元紀錄。

AI失寵了?投資人認為泡沫太多,但台積電稱AI晶片收入翻倍

目前,AI 行業進入到争議時間點。

一方面,投資人對于 AI 熱潮“泡沫破裂”表達擔憂,使得投資變得更加謹慎;另一方面,AI 應用全面爆發,投資人也從半導體、AI 基礎模型,轉向了軟體和場景。

近期,李飛飛聯合上司的美國斯坦福大學以人為本人工智能研究所 (HAI) 在一份新報告中表明,過去一年全球對 AI 的投資連續第二年下降。

英偉達市值一夜暴降1.5萬億,美國擔心 AI 熱潮熄火|钛媒體AGI

其中,AI 相關的企業投資(并購和收購)從 2022 年的 1171.6 億美元下降到 2023 年的 806.1 億美元,下降 31.2%;而私人投資(即風險投資對初創企業的投資)從 1034 億美元下降到 959.9 億美元。

考慮到少數股權交易和公開發行,2023年去年 AI 總投資下降到 1892 億美元,與 2022 年相比下降了 20%。

Gartner分析師John-David Lovelock表示,随着Anthropic、OpenAI 等第一梯隊的玩家占據主導地位,AI投資範圍正在“向外延展”(spreading out)。

“數十億美元的投資數量已經放緩,而且幾乎已經結束;熱錢湧向了新方向——AI 應用。”上述分析師表示,“大模型需要大量投資,但市場現在更多地受到科技公司的影響,這些公司将利用現有的 AI 産品、服務和産品來建構新産品。”

Touring Capital聯合創始人Samir Kumar認為,繁榮時期不會持續下去。

“我們很快就會評估生成式AI是否能夠大規模實作承諾的效率提升,并通過 AI 內建産品和服務推動營收增長。如果這些預期的裡程碑無法實作,而仍處于實驗階段,那麼‘實驗性運作率’的收入可能無法轉化為可持續的年度經常性收入。”Samir Kumar表示。

Greylock合夥人Seth Rosenberg認為,人們對于資助AI領域的“大批新玩家”的興趣本來就較很小。在這個周期的早期階段,投資基礎模型資本非常密集,相比之下,AI 應用和智能體所需的資本較低,這可能是絕對美元融資額下降的原因。

Thomvest Ventures 董事總經理 Umesh Padval 将 AI整體投資的縮減,歸因于增長低于預期。他表示,最初的熱情已經讓位于現實—— AI 面臨一部分技術挑戰,一部分上市挑戰,可能需要數年時間才能解決并完全克服。

”AI 投資放緩反映出人們認識到,我們仍在探索 AI 技術發展及其在各行業應用的早期階段。雖然長期市場潛力仍然巨大,但最初的熱情已被在實際應用中推廣 AI 技術的複雜性和挑戰所削弱……這表明投資環境更加成熟和敏銳。“Umesh Padval表示。

此外,近期半導體個股财報也開始向市場“敲響警鐘”,似乎也給了AI概念股投資者“提了個醒”。

例如半導體裝置制造商ASML(阿斯麥)财報遜色,銷售表現跌幅超出預期,公司股價已連跌三天;台積電本周也在法說會上下調了全年整體半導體市場的展望,導緻全球多隻半導體概念股下跌。

不過台積電也表示,AI 伺服器晶片市場未來依然面臨新機遇。

台積電總裁魏哲家在4月18日财報電話會上亦重點提及,AI技術正在快速發展,模型愈發複雜,需要更強大的半導體硬體支撐。

“無論采用何種路徑,都需要用到最先進的半導體制程技術。”他預計,2024年台積電AI伺服器晶片相關收入至少将翻倍,在總營收中占比達到11%~13%;未來五年,其将保持50%的年複合增長率,到2028年在公司總營收中占比超二成。

魏哲家指出,伺服器AI晶片将成為公司HPC業務增長的最強驅動力,并在未來數年成為公司營收增量的最大來源。公司會按計劃,将于2025年四季度量産的2nm工藝。

他還稱,幾乎所有的AI晶片創新者都在和台積電合作,客戶對台積電2納米工藝展現出較高的興趣和參與度,預計量産頭兩年的新流片數将高于此前的3nm和5nm工藝。

台積電預計,二季度營收将在196億美元至204億美元之間。以上述區間中值為參照,台積電二季度營收有望環比增長6%,同比增長27.6%。台積電還預期,2024年下半年,其整體業務将較上半年更為強勁。

市場調研機構Counterpoint指出,受惠于來自英偉達AI GPU的強勁需求,台積電的5nm産能使用率已達滿負荷。持續強勁的先進晶片需求,尤其是用于AI領域的晶片需求,對短期和長期而言都是積極信号。

(本文首發于钛媒體App,作者|林志佳,編輯|胡潤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