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位清朝老人,習得高超武功,為抗日勇猛殺敵,死後卻無葬身之地

作者:一葉文史
“一位來自清朝的老人,身懷高超武功,為抗日勇猛殺敵,死後卻無葬身之地。”——記抗日英雄李升
一位清朝老人,習得高超武功,為抗日勇猛殺敵,死後卻無葬身之地

老英雄李升

在東北抗日聯軍女英雄李敏的回憶裡,有一位傳奇的抗日老英雄,他的名字叫李升。李敏不止一次地回憶起他,回憶起這位了不起的前輩。

清朝同治六年(1867年),山東省德州屠橋街的一戶李姓人家裡,誕生了一個男孩。父母給孩子起名叫李升,寓意是希望他能步步高升,過上富足幸福的日子。

李家靠在城裡打工為生,日子過得極為悲苦。李升十歲那年,心直口快的李父得罪了為富不仁的财主。李家在城内無法生活下去,隻好搬家到鄉下去,當了佃戶。

一位清朝老人,習得高超武功,為抗日勇猛殺敵,死後卻無葬身之地

悲苦的孩子

那個年月,佃戶的日子過得更慘。天災年年都有,僅有的收成又被兵匪搶走,莊稼人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餓死人的事情經常發生。地主吃人不吐骨頭,完全不管雇農死活,催逼租子要人性命。

到下鄉生活不到三年,李升的父母和叔叔先後被地主逼死。李升去道觀拜師學藝,學習武功來行俠仗義,殺盡天下間的地主貪官,為親人報仇雪恨,為窮苦人伸張正義。

李升在道觀學了五六年,他的師父是拳腳棍棒都擅長的老拳師。傳言老拳師當年是撚軍起義時的頭目,後來太平軍和撚軍失敗後,心灰意冷的他進入道觀隐姓埋名,當起了不問世事的道士。

一位清朝老人,習得高超武功,為抗日勇猛殺敵,死後卻無葬身之地

老道士

老道長教給他拳腳棍棒和槍術,還教給了他能跳躍很高、走得很快的功夫,這門功夫在民間稱為“輕功”。李升能在崎岖的山上健步如飛,就是因為練習了這門功夫。

李升練就了一身武藝,拜别師父下山除惡,他教訓了逼死父母叔叔的地主,狠狠出了一口惡氣。可是地主和官府不會放過他,對他進行追剿圍捕,不準他經營買賣。

李升有一身功夫,他能一人打倒幾個匪兵,卻抵擋不住官府的洋槍洋炮。他能腳步如飛躲過地主武裝的追剿,卻躲不過肚子餓了沒有飯吃的苦惱。

一位清朝老人,習得高超武功,為抗日勇猛殺敵,死後卻無葬身之地

練武的高手

老話說得好:鐵打的漢子也要吃飯。李升在家鄉得罪了地主和官府,逼得他不得不背井離鄉去闖關東。李升來到吉林省時,已經是28歲的小夥子。

在東北的生活也不如意,他隻能憑着一膀子力氣吃飯,下井當礦工、扛大包和拉大車,這些極苦的差事他都幹過。後來趕上方正縣開荒,他去開了幾畝荒地,從此有了吃飯落腳的地方。

由于一直處于貧困中,李升直到42歲時才娶上了老婆,好在老婆肚子争氣,給他生了兩個兒子。李升終于不再是孤家寡人,可是家裡四口人的生活,卻壓得他喘不過氣來。

一位清朝老人,習得高超武功,為抗日勇猛殺敵,死後卻無葬身之地

貧苦的農民和孩子

清朝滅亡後,東北地區成為了奉系軍閥的地盤,李升剪掉了挂在腦後的辮子。當時俄國人在西伯利亞修大鐵路,李升跟着衆多的中國勞工趕赴西伯利亞做工。

在西伯利亞做工時,監工處處刁難他們,克扣他們的血汗錢。李升對俄國監工恨之入骨,終于奮起反擊,将俄國監工打倒在地。正值壯年的他力氣很大,一拳就把監工打得吐血。俄國監工害怕他再打第二拳,白白送了一條小命,于是隻得乖乖地把克扣的錢還給了他們。

此時已經是1917年的冬天,俄國十月革命的春風吹遍了俄國,也吹到了中華大地。李升沒有讀過書,不懂什麼是共産主義,但他很贊同窮苦人打倒反動派,當家作主的做法。

一位清朝老人,習得高超武功,為抗日勇猛殺敵,死後卻無葬身之地

日軍侵占東北

1919年的冬天,李升和他所在的護路隊與日軍發生戰鬥,試圖奪回被日軍奪走的鐵路。由于指揮上出了緻命錯誤,這場戰鬥以失敗告終,李升和衆多中國勞工被迫傳回東北。李升隐姓埋名當起了郵差,到處幫人運送郵件。

轉眼到了1931年,日寇發動了“九一八”事變,日本關東軍強行占領了東北,幾十萬東北軍沒有積極抵抗,全部退守到關内,東北大片肥沃的國土淪喪敵手。

在日寇的鐵蹄之下,東北的人民過着亡國奴的生活,李升把日寇的罪惡看在眼裡,恨在心裡。他時常感歎自己空有一身功夫,卻不能親手滅了這幫惡賊。

一位清朝老人,習得高超武功,為抗日勇猛殺敵,死後卻無葬身之地

日軍的暴行

終于機會還是來了,這一次他要痛下殺手。

1932年秋天的一天,李升去佳木斯送郵件,途中郵車卻被人劫持了。劫持郵車的是一隊僞軍,僞軍們将郵件丢在路邊,把大量的武器彈藥裝上郵車,逼着李升為他們送武器。

李升迫于僞軍的槍炮,不得已為他們拉了軍火,僞軍派了一個士兵在車上押運武器。在抵達江邊時,李升故意說車壞了,必須停下來檢查一下。

僞軍大部隊向前走去,隻留下那個看着他的僞軍士兵。僞軍士兵很不耐煩,站在車子旁邊抽煙,催促着他趕緊修車,晚了就趕不上大部隊了。

李升瞅準機會,拿起一根棍子一棍打去,這一棒正好打在腦袋上,這個為虎作伥的僞軍當場被打死。李升把武器和僞軍的屍體抛入了江中,然後賣掉車馬離開了方正縣。

一位清朝老人,習得高超武功,為抗日勇猛殺敵,死後卻無葬身之地

汽車開進江裡

由于殺死了一個僞軍,李升害怕連累家人,就隻身一個人來到了鶴立河南岸的七号屯居住。他在這裡靠給人割稻子、打短工為生,日子過得很是艱苦,但好在沒有日僞軍追殺他。

七号屯是個抗日的地下組織,馮仲雲上司的滿洲省委就在這個村子裡。李升很快就結識了他們,并在他們的帶領下漸漸向組織靠攏,成為了一名地下交通員。

李升多次深入當地的群衆中,宣傳組織的抗日主張,化解當地的民族沖突,帶領農民們抗交反動派的租子。李升終于找到了他想要做的事情,找到了他的夢想。

一位清朝老人,習得高超武功,為抗日勇猛殺敵,死後卻無葬身之地

日軍調查現場

不久之後,當地成立了湯原抗日遊擊隊。李升成為了遊擊隊的一員,他有着高超的武功,還有與日軍戰鬥的經驗,他把功夫教給了遊擊隊的戰士,向他們傳授作戰的經驗。

在遊擊隊襲擾日軍的戰鬥中,60歲的李升還親自和戰士們打日僞軍,老當益壯的他勇猛殺敵,學會用槍的他擊斃了多個作惡多端、雙手沾滿鮮血的日僞軍。

李升的出色表現通過了組織的考驗,于1933年經過馮仲雲的介紹加入了組織。李升從一個清朝老人,成為了一名先進的老戰士。

一位清朝老人,習得高超武功,為抗日勇猛殺敵,死後卻無葬身之地

宣誓

李升英勇殺敵的舉動,立刻引起了日軍的注意。日軍攻占方正縣後,燒毀了李升的房子,殘忍殺害了他的妻子和兩個兒子。李升為抗日失去了所有的親人,他成為了一個孤家寡人,他對日軍的仇恨更深了。

在今後的幾年時間裡,李升化裝成為老父親的形象,多次掩護着東北抗日聯軍的重要上司人,度過一次又一次的險關。趙一曼就曾經裝過他的女兒,他帶着趙一曼躲過了日軍的追捕。同志們都親切地叫他“抗聯之父”。

馮仲雲曾經回憶:李升60多歲時,依然健步如飛。曾經有個身強力壯的小夥子與李升比試體力,每個人各背着幾十斤米,走二十五裡地。誰知李升輕松地走完了路程,而且臉不紅氣不喘。小夥子卻累得滿頭大汗,氣都喘不過來。

一位清朝老人,習得高超武功,為抗日勇猛殺敵,死後卻無葬身之地

日軍的酷刑折磨

1940年初,李升從長白山尋找第一路軍回來,走到依蘭縣境内時,遭到叛徒告密而被捕。日軍将他施以各種酷刑,把他裝進一個鐵籠子裡,鐵籠子上布滿鐵刺,然後滾動鐵籠子。

李升被紮得滿身都血窟窿,但他始終沒有向日軍屈服,沒有透露半點抗日聯軍的秘密。日軍将他判處10年的徒刑,關押在日軍的牢房裡。1945年日軍投降時,李升才走出監獄,重新獲得了自由。

李升一直活到1962年才去世,這位從清朝走來的老人,活了整整95歲。可是沒過多久他的墓已經被人推倒了,不知是何人所為。

一位清朝老人,習得高超武功,為抗日勇猛殺敵,死後卻無葬身之地

李升和馮仲雲一家的合影

幾十年後,當人們再想起李升時,卻找不到他的墓地在何處了。就連抗聯研究專家趙俊清、李雲橋等人也不知道具體的下落,隻知道當年埋在了第二火葬場。

2012年7月,熱心的人們再次找到老戰士李敏,從她的嘴裡得知,當年李升的墳墓被推倒後,骨灰被挖出來放在了向陽山公墓。熱心的人們陪着李敏來到向陽山尋找時,終于發現了李升的骨灰。

他的骨灰和衆多的骨灰壇擺放安息堂的架子上,李敏向李升的骨灰盒獻了一束鮮花,回憶起了七十年前李升爺爺背着她走進抗聯密營的往事。

一位清朝老人,習得高超武功,為抗日勇猛殺敵,死後卻無葬身之地

抗聯女兵李敏

“偌大的烈士陵園,應該有老英雄的一塊安葬之地,應該給他樹立起一塊碑來,讓子孫後代了解他的英雄事迹。如今隻有一個小小的骨灰盒,一座簡單的安息堂,這看了着實令人感到痛心。

後來據說這安息堂也要改為旅遊區,安息堂裡的骨灰盒也要遷出去,至于遷往何處就更難知道了。如今又過去了10年,老英雄的骨灰是否還在,他是否已經有了葬身之所,已經無從知曉了。”

——引用自 國家圖書館中國記憶項目中心編《最危險的時刻:東北抗聯史實考》第67—68頁

一位清朝老人,習得高超武功,為抗日勇猛殺敵,死後卻無葬身之地

風雪中的抗聯戰士,一路走來的不容易

李升是一位從清朝走來的老人,他是一個不平凡的老人,他是一位真正的抗日英雄,他的事迹令人肅然起敬,他死後的遭遇卻令人痛心。

我們應該記住他的名字,讓子孫世世代代傳頌他的故事。縱使沒有葬身之地,也可以讓他永遠留在我們的心裡……

一葉文史

2024年4月20日

寫于桂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