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啥增程/混動汽車,不能把電池做大點呢?内行人道破,明白了!

作者:烏鴉君的急救職場

“要是純電續航能有400公裡,油箱小一點就好了”,體驗過增程/混動汽車的人,一定有過這樣的感受。

因為這類汽車充電實在是太煩了,上下班近點還好,可以做到2-3天一充。

但凡上下班遠,就要1-2天一充了——在沒有家充的情況下,簡直是折磨人。

那麼問題來了,消費者這麼強烈需要,為啥車企不開發呢?

咨詢了一些汽車行業專業人士,他們道破了其中的真谛,太真實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我們必須了解增程/混動的曆史。

為啥增程/混動汽車,不能把電池做大點呢?内行人道破,明白了!

01 增程/混動汽車的曆史

提到這類車型的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

那時,還是電車的天下,油車才剛剛有一點苗頭,基于對汽車技術的探索,美國工程師H. Piper制作出了第一輛混動汽車,并在1905年申請專利。

但可惜的是,那時候的石油資源非常充沛,每升油也就1-2美分的樣子。

是以。這項技術并沒受到重視。

直到在20世紀70年代,随着石油危機的出現,世界各國開始尋求替代能源,和更高效的汽車技術,這期間,這項古老的技術才得以“重見天日”。

于是,一些些原型車和小規模生産的車,嘗試開始采用混合動力系統。

但技術力不足,電池續航有限,導緻混動汽車的大規模應用,還是難産了。

為啥增程/混動汽車,不能把電池做大點呢?内行人道破,明白了!

然而,巨頭并沒有放棄這個計劃,雄心勃勃的豐田經過多年的努力,在 1997年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量産的混動車普銳斯,标志着現代混合動力技術的正式商業化。

但真正來說,應該是到了2010年左右,随着锂離子電池技術的顯著提升,增程/混動汽車才開始登上曆史舞台。

說白了就是,锂電池變得更輕了、更小了,續航也有了較大的提升,消費者和車企才開始重視這項技術。

那這和不把電池做大點,有什麼關系呢?

為啥增程/混動汽車,不能把電池做大點呢?内行人道破,明白了!

02 為啥不能把電池做大點

其實關系很大,因為目前的電池技術,已經接近了增程/混動汽車的純電續航極限了。

以理想l7為例,純電續航是210公裡,搭配了42.8度的電池,如果要做到400公裡的續航,可能至少都需要90度的電池了。

但這靠譜嗎?很不靠譜!

一方面,這輛汽車的重量已經有2.46噸了,再加近50度的電池,重量會到2.7噸左右,滿載品質接近3.5噸。

可以說,普通家用車還沒有這麼牛逼的輪胎,可以承載這麼離譜的重量。

另一方面方面,車内的空間是有限的,純電汽車都隻能最大做到100度電池,你帶了燃油系統/增程器,還想配90度電池——這是要逆天嗎?

有這技術,還發展什麼混動/增程,直接給純電汽車上200度電池,它不香嗎?

畢竟,就這個度數的大電池,充一次電,可以跑1500公裡了,還發展增程/混動汽車幹嘛?

當然,就算這個問題能解決,随之又會帶來一個緻命傷。

為啥增程/混動汽車,不能把電池做大點呢?内行人道破,明白了!

03 還有什麼緻命傷?

用過這類汽車的人,基本都清楚我在說啥,即充電速度太慢——畢竟,40度電池充電已經很慢了,90度那估計慢到離譜。

雖然很多人建議,這類汽車也該采用800v高壓技術,但實在很難。

因為相對于400v或者普通電氣系統而言,高電壓對整車電氣系統的要求更高。

電池、電控和充電裝置,都需要額外的絕緣和安全措施,同時,也對電池管理系統(BMS)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例如,必須考慮到導體之間的距離,以防止電弧産生,還需要使用高性能的碳化矽(SiC),來有效管理電力流動和提高效率。

不然,萬一影響到車内乘客的安全,就得不償失了。

為啥增程/混動汽車,不能把電池做大點呢?内行人道破,明白了!

不僅如此,高電壓系統,往往會加劇電池的熱生成,需要更高效的熱管理系統。

用過手機快充的朋友就清楚了,相對于慢充而言,快充的發熱非常嚴重。

是以,配備這項技術的同時,還需要更複雜的冷卻系統設計。

考慮到混動和增程本身的燃油系統,就占據了大部分空間,以上内容,肯定難以實作。

此外,一些研究指出,800V系統的充電裝置和相關元件,成本可能比400V系統高出20%-30%。

這些種種問題的累積,可能會導緻,汽車最終的售價會增長1.5倍或者更高,自然就沒有車企願意做了。

為啥增程/混動汽車,不能把電池做大點呢?内行人道破,明白了!

總的來說就是,混動/增程汽車做大電池,目前來看基本不可能。

雖然随着半固态電池的普及,這個問題或許能解決,但沒有意義!

畢竟,純電車的續航都有1000公裡起的時代,假如真的來了,還買混動/增程汽車,有多大意義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