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沒有生日蛋糕也不唱生日歌,古人是如何慶祝生日的?

作者:栗頿
古代沒有生日蛋糕也不唱生日歌,古人是如何慶祝生日的?

文 | 栗頿

編輯 | 栗頿

生日對于每個人而言,都是意義非凡的日子。我們不禁好奇,在沒有生日蛋糕的古代,人們如何慶祝這個特别的日子呢?

殷商時期,華夏民族的先人們已經初步形成了生日的觀念。在那個古老的時代,殷人對于生命的誕生充滿了敬畏與尊重。

古代沒有生日蛋糕也不唱生日歌,古人是如何慶祝生日的?

他們深信,每個人的誕生,都與天地間的神秘力量,息息相關,尤其是與太陽的光輝,有着不可分割的聯系。

是以,殷人選擇以孩子出生時的幹支作為命名依據,這不僅是對個體獨特性的認同,更是對太陽的崇敬之情的具體展現。然而,當時的文獻并未明确記錄慶賀生辰的儀式。

古代沒有生日蛋糕也不唱生日歌,古人是如何慶祝生日的?

魏晉之後,逐漸興起慶祝生辰的形式。随着時間的推移,過生日逐漸成為普遍的風俗。據史料描寫,魏晉南北朝時期,那時已經流行在生辰之日設宴歡聚,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失去了父母的人也不會是以而感到過度的悲傷,其會照舊慶祝自己的生日。

不同社會地位和身份的人,對于慶祝生日的重視程度也各不相同。在古代皇帝的生日被稱為極其尊貴的日子。

古代沒有生日蛋糕也不唱生日歌,古人是如何慶祝生日的?

到了唐代,唐太宗極為珍視誕辰,特地将之定為降生慶典日。開元十七年,唐玄宗慶賀壽辰之際,于花萼樓設宴款待百官,盛宴之上,百官敬獻萬壽酒,并呈上金鏡绶帶與絲織承露囊以表敬意。

當時舉國歡騰,皇帝更賜予群眾三日假期。當日除了宴會盛況,君臣之間還以詩賦相和,共襄盛舉。

元、明、清三朝,每當皇帝壽辰降臨,均會舉行莊重的朝賀大典。

古代沒有生日蛋糕也不唱生日歌,古人是如何慶祝生日的?

到了清朝,皇帝的生日更被概括為八字:“普天共慶,萬民大赦”,進而避免生日當天,遇人離世之不吉。

當天京城之中,皇帝所經之處,官府皆以彩畫、錦繡、新築之屋宇等物裝點街道,使之五彩斑斓,歌舞之聲不絕于耳。各地文武百官,亦會設立香案,朝向京城行大禮,共祝皇上長壽無極。

古代沒有生日蛋糕也不唱生日歌,古人是如何慶祝生日的?

生日慶賀儀式

古人慶祝生日時,通常遵循一定的儀式:壽誕、壽禮、壽宴。

壽誕

為慶祝生日而舉行的儀式,通常被稱為“做壽”、“做生日”,通常指每十年一次的生日。

在大陸的傳統文化中,對于男性和女性在不同年齡段的生日,都有着獨特而富有深意的稱謂。這些稱謂不僅展現了,古人對生命成長階段的細膩劃分,也彰顯了性别角色的獨特性,和社會對男女的不同期待。

古代沒有生日蛋糕也不唱生日歌,古人是如何慶祝生日的?

懸弧之辰,專指男子的誕辰;懸誕之辰,則特指女子的生日。當嬰兒滿一周歲之時,家長會為其舉行“抓周”的儀式。而幼兒的十歲生日這一日,通常由外公外婆或舅父舅母,送來米、衣物,鞋帽來表達祝福。

對于中青年人的生日,通常沒有大張旗鼓地,請客慶賀的慣例,有句俗諺說“不三不四”,意指二十、三十、四十歲這些年齡,并不特别慶賀生辰。

當逢這些歲數時,家中隻是增添一些葷菜而已。多數情況下,家人會選擇簡單地煮幾個雞蛋來慶祝,這樣的方式被稱為“小生日”。

古代沒有生日蛋糕也不唱生日歌,古人是如何慶祝生日的?

四十歲不舉辦壽宴,是因為“四”與“死”發音相近,人們認為此時做壽不太吉利。

慶生儀式通常從五十歲開始受到重視,因為五十歲的生辰被視為重大的日子,代表着人生重要的裡程碑。到了六十歲之後,更是被視為長壽的象征。若夫妻兩人的年齡相同,那麼這樣的歡慶生日的儀式更是别具意義。

此外,有做七不做八的習俗,表明人們更傾向于,在七十歲而非八十歲時舉辦壽宴。

古代沒有生日蛋糕也不唱生日歌,古人是如何慶祝生日的?

八十歲的壽辰,有時會推遲到下一年補辦,這被稱為補壽或添壽,也有的人會選擇,提前一年慶祝壽辰。

此外,成年人在慶祝壽辰時,男子通常遵循“做九不做十”的習俗,即不按照實際年齡來計算,而是逢整十時,在虛歲是九的那年做壽。女子則是“做足不做零”,即按照實際年齡來歡慶生日。

古代沒有生日蛋糕也不唱生日歌,古人是如何慶祝生日的?

有些地方則不論男女,都遵循“賀九不賀十”的原則。根據舊時的習俗,由于人們認為百歲太過圓滿,滿則易招損,是以不慶祝百歲的壽辰。

在古代,大規模舉辦壽慶的,大多數是大戶人家,或者地位尊貴的權貴,而貧窮的百姓基本不辦壽宴。

古代沒有生日蛋糕也不唱生日歌,古人是如何慶祝生日的?

壽禮

慶祝生日的人家會預先為壽星,準備以米粉或面粉制作的“壽桃”,其大小随着壽星的年紀增長而遞增,之後常由他們的子女或親屬,出面分發給親戚和好友,以此宣告家中某長輩即将迎來的壽辰慶典。

在這個慶祝過程中,女婿和女兒通常是主要角色,兒子和兒媳則起到陪襯的作用。

古代沒有生日蛋糕也不唱生日歌,古人是如何慶祝生日的?

在富貴之家壽辰之際,家人們會特地布置一處莊嚴肅穆又充滿喜慶氛圍的廳堂。壽堂的南面牆上,常常懸挂着一幅精心繡制的紅色綢緞,上面繡着精美的壽字。壽堂的兩旁挂有壽聯,上方懸挂壽幛,其他的壽聯則可以挂在其他牆壁上。

壽堂的地面上鋪設着紅地毯,壽堂正面的牆壁下擺放一張方桌,桌上擺放着祝壽用的壽桃、壽面以及鮮花、水果等物品。方桌上還會放置壽燭,而壽堂的兩旁,則擺放着供客人就座的椅子。

布置好壽堂之後,在壽辰的前一天晚上,紅燭通明。壽星在焚香祭拜天地祖先之後,端坐于堂上,接受晚輩的叩拜之禮,此儀式俗稱“拜壽”。到了壽誕的正日,清晨時分,鞭炮齊鳴,親朋好友紛紛登門道賀,這便是“拜生日”。

古代沒有生日蛋糕也不唱生日歌,古人是如何慶祝生日的?

壽宴

壽宴中面條作為一種獨特的食品,人們稱之為長壽面,這是對壽星最美好的祝願。在許多地方,壽宴不僅僅是一家人的慶祝,更是全村或全族人的盛會。

主人家會邀請全村或全族的人,品嘗這代表吉祥的長壽面。席間歡聲笑語熱鬧非凡,對于那些因故未能出席壽宴的人,主人家也會特意将長壽面送上門去。這不僅是一份美食的分享,更是一份情感的傳遞。

古代沒有生日蛋糕也不唱生日歌,古人是如何慶祝生日的?

吃壽酒時,衆人紛紛向壽星敬酒,因酒與久諧音,代表着壽星可以長命百歲。壽星本人通常不會在正堂入座,通常會找幾位年紀相仿的老者陪伴,坐在裡屋另外一桌。

飯菜自然是愈豐富愈好,代表着多福多壽。值得一提的是,壽宴期間賓客得小心謹慎,以免打碎碗碟,此舉被看作是災禍的兆頭。

壽宴完結之後,本人或由家中的兒孫代為出面,親自登門向那些年歲高長、位分尊貴的親族和前來祝賀的客人,表示深深的謝意,這一風俗被大家俗稱為“回拜”。

古代沒有生日蛋糕也不唱生日歌,古人是如何慶祝生日的?

家境殷實的百姓,在壽宴的晚上,還會特别邀請戲班前來,人員坐在棚内清唱,不化妝、不演出、也不上台展露風采,可是始終有鼓樂演奏,營造出一種别樣的喜慶氛圍。戲班所演唱的,大多是那些代表吉祥、充滿喜慶氛圍的戲文,如經典的《打金枝》、《九錫宮》等。

相比古代,現在人們過生日要簡單得多,最多就是辦一場生日宴,但無論如何,過生日時,常懷感恩父母之心,推己及人,會更合古意,更有意義。

古代沒有生日蛋糕也不唱生日歌,古人是如何慶祝生日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