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讓自己變得足夠好,這是最好的自我投資

喜歡一句話:真正的美好不隻在于你擁有多少,更在于你有能力駕馭多少。

此時擁有的固然值得驕傲,但隐形擁有的或者正在擁有的也很可貴。

在向上的路上,讓自己變得足夠好是最好的自我投資。

之前,看過一句話: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

這句話說得不完全準确。寫作本身并不是投資,但寫作産生的連環效應才是價值彰顯。

讓自己變得足夠好,這是最好的自我投資

寫下來的過程是一個梳理事件和察覺自我的過程,它會讓你對自我的認知更加清晰,對自己有足夠多的了解,可以把模糊變成笃定。

這個通過學習自我完善的過程,才是投資大腦。

想起來3月中旬時,孩子因為一些情緒困擾開始失眠,情緒内耗,進而産生了不想在學校呆,無法專注聽課等的emo。

其實就是對當下發生的事件不夠清晰,而在不清晰中又失去了自我掌控,于是情緒在壓力與委屈的雙重否認下,陷入了無所适從和雙重強迫。

當時,我看到孩子的情緒時,并沒有慌亂,反而有了些歡喜,正是通過問題的發生,反倒讓我看清了孩子内心隐藏的一些“冰山”。

讓自己變得足夠好,這是最好的自我投資

也就是說,肉眼可見的或者淺層看到的隻是“冰山一角”,而導緻冰山出現的則是看不見的“冰山群”。

慌張或焦慮并不會解決問題,反而會擴大問題,想要把負情緒變成正向循環,隻有一個辦法:那就是用正向情緒打敗負向情緒。

具體來就,就是先讓負情緒釋放出來,流動起來,然後用正念的力量來對抗負情緒,讓情緒之間達到一種均衡。

而在用正念打敗負情緒的過程中,也會讓自己變得足夠好,心力足夠強。

雖然,過去我陷入了一種認知狹隘和操作偏差,但大方向上我堅信是沒有錯的。

而且,通過問題的出現,我再一次審視自己,審視孩子,不斷向自己提問:

我有哪些認知錯誤?我的刻闆印象在哪?我的情緒卡點在哪?細節問題我有哪些做得不到位?我是不是在逃避些什麼?

所有問題的發生,都是一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的過程。

讓自己變得足夠好,這是最好的自我投資

結果的不好,一定是過程出現了錯誤,而過程的偏差,一定是思維出了問題。

帶着這些問題,我一步步拆解和複盤,一點點來倒推自己做了哪些不好的示範以及無意識壓力的投射。

在和孩子變得足夠好的經過中,我好像突然思路被打開了,看到了孩子身上的問題,其實都在我身上重演過。

我更加相信,孩子是父母的影印件的說法。當我孩子身上有某些問題時,要先内觀自己身上是否有意識或無意識,或潛意識有同樣的問題。

這個新的察覺,讓我突然頓悟,不是我的孩子有了問題,是我自己先有了問題而不自知。

于是,我開始恢複了讀書、日更、運動的節奏。

讀書是為了輸入,日更是為了倒逼輸入和日常察覺,而運動則是帶着正念冥想去将自己融入自然,在自然中得到更好的療愈。

讓自己變得足夠好,這是最好的自我投資

生活很苦,工作很忙,有時壓力和任務也會很多,稍不注意就會内耗了。

再好的想法都不如付諸行動,再好用的腦子都不如寫下來。

有一句很雞湯的話,但很有用:提前做好準備,就不會出現手忙腳亂。

我現在再也不給孩子定目标,要求孩子要考到年級多少名,也不會畫餅讓他沖哪個學校,隻是關注他每一天的狀态,每一科的學習情況。

不是目标沒有用,而是過高的目标會帶來無形的壓力,索性就先不定階段目标,先将重心放在每一周和每一天的具體學習上,放在心态和狀态上。

目前孩子層次和程度,不适合過高目标的驅動,倒不如先放在具象的事情上,等孩子自己眼見到進步時,再定向上的目标不遲。

讓自己變得足夠好,這是最好的自我投資

在過程中的每一次努力,每一次心力的增加,每一次自我察覺力的提升,都是成為足夠好自己的過程,也是爆發的必經之路。

在孩子對自己信心不是很足時,任何目标都有害無益,就從正念回報和每天挖掘自己的微優點開始。

等“微量“正念一點點植入内心時,再定目标不遲。即時回報對提振信心的作用也很大,别人無論再怎麼鼓勁都隻能治标不治本,讓自己發現和挖掘的自信才是源頭活水。

生活百般滋味,願你自信面對。操對心,用對勁,向上走,才能輕松前行。我耐心等着孩子重回軌道,我也相信孩子能自洽的遇見足夠好的自己。

一直在路邊鼓掌,一直會密切關注,讓自己先變得足夠好,然後影響孩子一起變得優于過去,綻放各自的遠大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