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蘭順正
首發自:《中國航天報》
據報道,2024年2月27日為“國家先進地空飛彈系統”(NASAMS)配套研制的新版增程型阿姆拉姆(AMRAAM-ER)飛彈進行了首次飛行測試,檢驗了新飛彈的性能以及與發射裝置的适配性。
NASAMS是一種由挪威康斯伯格和雷神公司共同研發的短程到中程地對空飛彈系統,于1995年開始裝備部隊,1998年形成初始作戰能力。2005年,美國和挪威又推出采用新型雷達、資料鍊和火控系統的更新版NASAM-2防空飛彈系統,該系統目前已經被包括美國、挪威在内的多個國家采購。據悉,NASAMS-2系統是在NASAMS系統基礎上更新改進而成,主要改進包括裝備北約Link16資料鍊及改進雷達系統覆寫範圍等。Link 16是一個集通信、導航、指揮控制與識别為一體的資訊分發系統,具有大容量、高速度、抗幹擾、高保密、時分多址等特點,采用了多種抗偵察、抗幹擾措施,在戰場上能有效地将各個作戰平台聯合起來。該資料鍊可增強NASAMS-2的互操作性、移動性并支援以網絡為中心的環境中操作,可以提高系統的抗幹擾能力。
一套完整的NASAMS-2防空飛彈發射營,由9至12部飛彈發射裝置(每部裝載6枚防空飛彈,存儲在密封防護發射簡内)、4部雷神AN/MPQ-64F1“哨兵”X波段三坐标對空雷達車(最大探測距離達120千米,能同時跟蹤54個目标)、1部搭載火控中心的4x4戰術車輛、3至4部搭載MSP500光電/紅外探測系統4x4輕型戰術車輛和1部戰術控制單元車輛共同構成。在研制改進過程中,NASAMS-2防空飛彈系統十分注重機動性,其飛彈發射系統既可采用固定發射架部署方式,也可搭載安裝在各種輪式車輛上變身為機動防空系統。整套系統及其所有組成部件,均可采用C-130運輸機或運輸直升機空運。
NASAMS防空系統原來主要使用的是SL-AMRAAM飛彈,也就是美國AIM-120C7空對空飛彈的地面發射改進型,該型飛彈采用主動雷達尋的末制導,動力裝置為雙推式無煙固體火箭發動機,配以高能炸藥定向破片戰鬥部,具有“發射後不管”能力,從地面發射時最大射程約為30千米,最大射高為15千米。而此次提到的AMRAAM-ER飛彈是雷神公司為NASAMS防空系統研發的又一種新型中程防空飛彈,也稱為SL-AMRAAM-ER飛彈,旨在打擊各類空中目标,包括固定翼飛機、巡航飛彈、各類旋翼機以及無人駕駛飛行器(UAV)。該型飛彈是将AIM-120空空飛彈的主動雷達引導頭與“先進海麻雀”(ESSM)飛彈彈體結合的産品。
在起初的版本中,雷神公司将AIM-120C7飛彈直徑約為178毫米的制導艙安裝在ESSM直徑254毫米的發動機和控制艙上。AMRAAM-ER飛彈比AIM-120飛彈要長 305毫米,在氣動布局上類似于ESSM和SM-2“标準”防空飛彈,整個彈體不再是AIM-120的單一直徑的圓柱彈體,而是從彈頭開始增加彈體直徑,飛彈更為粗壯;同時飛彈采用了ESSM和SM-2“标準”的邊條翼,彈翼變得更窄,但是更長,除了加強氣動布局的優點外,還有彈體加強筋的作用,讓飛彈在高機動大過載的情況下不容易折斷解體。
AMRAAM-ER飛彈保留了AIM-120C7飛彈的主動雷達導引頭、資料鍊以及戰鬥部,與AIM-120一樣具備優秀的攔截精度和多目标攔擊能能力,尤其配合先進的雙向資料鍊。據稱,AMRAAM-ER飛彈還采用了新的智能算法,優化了彈道以充分利用發動機的推力,使得飛彈攔截目标過程中飛行軌迹更加科學,提高了飛彈的彈道性能,其最大射高約為25千米,最大射程為50千米。
2021年,AMRAAM-ER飛彈投入生産。2021年4月20日和22日,雷神技術公司和康斯伯格公司在挪威首次完成了2枚AMRAAM-ER程控試驗彈(CTV)的發射試驗,評估了飛彈性能和發射架接口,其關鍵飛行資料用于未來飛彈軟體算法的改善。
而此次試射的AMRAAM-ER飛彈應該是新版本。資料顯示,該版本的AMRAAM-ER飛彈采用了AIM-120C8制導艙,挪威NammoRaufoss公司研制的直徑為254 毫米的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 固體推進火箭發動機(按照其所需的任務參數改進了飛彈的推力曲線),以及KDA 公司研制的優化了飛行控制算法的新型控制舵機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