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生命加時,為治愈助力 | 程穎教授:不懈努力助力肺癌慢病化管理,新時代惡性良性腫瘤防治宣傳需真正“以患者為本”

作者:醫學界惡性良性腫瘤頻道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為生命加時,為治愈助力 | 程穎教授:不懈努力助力肺癌慢病化管理,新時代惡性良性腫瘤防治宣傳需真正“以患者為本”

順應惡性良性腫瘤防治新形勢,科普宣傳須與時俱進!

每年的4月15日-21日被定為大陸“全國惡性良性腫瘤防治宣傳周”,2024年将是第30個惡性良性腫瘤防治宣傳周,從專業醫療機構、學術團體到公益組織,都将開展各項健康科普宣傳活動,努力向全社會普及惡性惡性良性腫瘤防治知識,以推動惡性良性腫瘤全程管理體系建設,提升惡性惡性良性腫瘤早診率和治愈率,更好地對抗惡性惡性良性腫瘤這一中國人健康的大敵。

直接與病魔作抗争的患者,同樣應當成為“惡性良性腫瘤防治宣傳周”聚焦的主要對象,特别是在癌症創新治療藥物迅猛發展、患者生存和生活品質都已大大改善的今天,各方應采取哪些舉措讓科普宣傳充分為患者賦能,在抗癌事業中發揮更大作用?值此“全國惡性良性腫瘤防治宣傳周”之際,“醫學界”特邀大陸肺癌防治領域的資深專家——吉林省惡性良性腫瘤醫院一級教授、吉林省癌症中心主任程穎教授,探讨目前如何圍繞患者展開惡性良性腫瘤防治宣傳工作、以權威科普助力患者“走向治愈”。

惡性良性腫瘤防治科普宣傳,“功夫”絕不僅限于宣傳周

對惡性惡性良性腫瘤的防治是一場攻堅戰,隻有做到全領域行動、全專業深耕、全地域覆寫、全人群參與、全媒體傳播,才能全面提升公衆科學抗癌的理念和素養,動員全社會支援和參與癌症防治工作,運用科學有效的手段,整合政府、醫療機構、企業、媒體等資源,綜合施策,形成防癌抗癌合力,實作惡性良性腫瘤防治的各個目标。

程穎教授介紹,多年來她帶領團隊在科普宣教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每年會多次走進社群、高校和企事業機關,開展惡性良性腫瘤防治宣傳活動,全面宣傳科學預防癌症、癌症早篩早診、規範化治療以及康複等多個領域的權威知識,并在2022年成立了專門的惡性良性腫瘤防治科普教育中心,以期更好地為癌症患者和患者家屬答疑解惑,科普形式也從既往以口頭宣講和文字内容為主,逐漸轉向多層次、全媒體、視聽資訊豐富的多元化形式,以利于科普知識的傳播。

但結合自己從業近40年的經驗,程穎教授認為目前的惡性良性腫瘤防治科普宣傳仍有不足之處,特别是在面向患者的科普宣傳方面,仍需更多地以患者為中心:“許多患者和家屬在确診時是相當恐慌的,可能因為恐懼、緊張聽信一些錯誤認知,有時甚至導緻嚴重後果,是以科普防治知識就應當從明确診斷時開始,盡力用權威知識對患者和家屬賦能,幫助他們樹立抗癌信念,并且在與癌症的長期鬥争中,在治療抉擇、不良反應管理、康複、心理疏導等方面做出合理的選擇。”

而随着惡性良性腫瘤治療手段快速進步,科普宣傳也需要緊跟前沿進展,程穎教授對此也深有體會:“在我剛參加工作時,全國的惡性良性腫瘤内科診療工作都還處于起步階段,我們可用的治療手段也有限,比如對晚期肺癌患者就隻有最傳統的一些化療藥物,但現在靶向治療、免疫治療、ADC類藥物、雙特異性抗體等新藥治療方法已經非常豐富,極大地改善了肺癌患者的生存,那麼做科普時也一定要讓患者了解到這些資訊,知曉創新藥物的治療優勢、用藥安全管理等注意事項。”

緊跟進步潮流、精進專科建設,讓患者獲益最大化

為實作上述目标,惡性良性腫瘤專科醫院和綜合性醫院的惡性良性腫瘤科室建設,也需要做到“一切為患者着想”,不斷提升診療水準讓患者獲益最大化。程穎教授于2010年左右率先在省内成立了肺癌診療中心、在東北三省率先開展惡性良性腫瘤驅動基因檢測,2012年成立肺癌多學科協作組,2017年成立惡性良性腫瘤專科聯盟,2018年建立了吉林省惡性良性腫瘤早篩早診大資料平台,2020年成立惡性惡性良性腫瘤臨床研究一體化診療中心,集中多學科優勢力量,精準深入全程管理,推動全省惡性良性腫瘤診療、大資料的采集、分析和應用朝着更規範、更高效、更具規模的方向發展,對提升惡性惡性良性腫瘤的早診早治率,改善治療精準化、規範化水準都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由于對疾病的認知不足、人群基數大和衛生醫療資源存在差距等問題,大陸癌症篩查面臨的挑戰很大,以肺癌為例,在臨床中有80%左右的患者在确診時就已經是疾病中晚期,不僅治療難度大、費用高,而且還無法治愈,給家庭和社會造成了沉重負擔。但最近十年來國際惡性良性腫瘤研究領域進展迅速,大陸在癌症篩查和防治、新藥研發方面投入很大,惡性良性腫瘤科醫生需要與國際先進水準接軌,将癌症早篩早防前移,基于患者的診療需求提供個體化、精準化診療服務,讓患者獲益最大化。”程穎教授表示。

讓更多肺癌患者“走向治愈”,精準創新治療将成為關鍵助力

肺癌屬于惡性程度高、病情較兇險的一類癌症,即使是可手術的早期患者,也容易在治療後出現癌症複發或轉移,而确診時已處于轉移性晚期階段的患者更是極難實作“癌症治愈”(即惡性良性腫瘤經治療後完全無殘餘,且停止治療後也無複發風險)。

近年來,随着手術、放療、檢測技術的不斷更新和上市新藥的可及性不斷增加,肺癌患者的生存期不斷獲得延長,生活品質也越來越好。以晚期肺癌患者的藥物治療為例,随着免疫藥物和靶向藥物的不斷疊代更新,患者的生存期也實作了質的飛躍,比如針對存在“黃金突變”ALK基因變異患者,目前靶向藥物已經實作“三代同堂”,尤其是第三代ALK-TKI洛拉替尼,更是有望助力患者實作更長期的無進展生存(PFS), 開啟了ALK陽性NSCLC患者一線治療“3+X”的時代。在洛拉替尼對比克唑替尼一線治療的III期研究--CROWN研究中,超3年随訪(36.7個月)時洛拉替尼與克唑替尼的BICR PFS分别為NR和9.3個月,HR達到了0.27(95%CI 0.184-0.388)的曆史最低值,研究者評估的PFS分别為NR和9.1個月,HR值更是降低到0.19,創造了迄今為止ALK-TKIs最佳的PFS獲益資料,洛拉替尼也成為首個3年PFS率超過60%的ALK TKIs。作為CROWN研究的中國區主要研究者(PI)之一,程穎教授分享了一例接受洛拉替尼一線治療獲得長期生存獲益的病例,患者最佳療效達到PR,目前随訪已超過60個月,仍未發生疾病進展,意味着患者跨過5年生存“門檻”,且患者目前病情穩定,用藥耐受性良好,持續獲益,洛拉替尼真正助力了患者實作更長生存,更好預後。

“洛拉替尼對這例患者不僅療效極為出色,治療還有着很好的安全性,患者在長期用藥過程中曾出現過3級高脂血症,給予降脂治療後降至1級,此外還曾出現過1級蛋白尿、1級皮疹、1級血小闆計數降低,給予對症治療後緩解,未出現非預期的不良事件,整體安全性和耐受性較好,這就能讓醫生和患者同時樹立使用洛拉替尼一線治療、長期用藥的信心,也為我們将來在臨床上使用洛拉替尼一線治療更多ALK+晚期NSCLC患者提供了寶貴的經驗。”程穎教授指出。

随着更多療效出色且安全保障的創新藥物湧現,以及手術、放療等局部治療手段的發展,必将有更多晚期肺癌患者實作“長生存”,可接受根治性治療患者的複發和轉移風險也将下降,更有可能“走向治愈”,這也意味着,肺癌疾病管理将逐漸走向“慢病化”。當然我們也應當看到,新形勢則必然會有新問題,例如長期疾病管理中的患者居家管理、健康生活問題、應對藥物副作用等問題。程穎教授認為,上述新問題也應納入到對患者的科普宣教之中,并探索以患者為中心的管理模式,讓患者和家屬更多地參與診療決策和日常疾病管理,減輕患者在長期随訪過程中的就診負擔。

最後,程穎教授在第30個惡性良性腫瘤防治周到來之際,對投身于惡性惡性良性腫瘤防治工作和科普宣教工作的人員發出了呼籲:“對抗惡性惡性良性腫瘤不僅需要患者、家屬和醫護人員的參與,更應該号召全社會都參與進來,從樹立健康生活方式、普及抗癌健康知識做起,讓惡性良性腫瘤防治的第一道關口更有成效。随着惡性惡性良性腫瘤治療手段的不斷進步,惡性良性腫瘤防治的科普宣傳工作也要努力跟緊潮流,讓全平台、全領域、全人群感覺到科普宣教知識就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專家簡介

為生命加時,為治愈助力 | 程穎教授:不懈努力助力肺癌慢病化管理,新時代惡性良性腫瘤防治宣傳需真正“以患者為本”

程穎 教授

  • 一級教授,博士研究所學生導師,博士後工作站導師
  •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衛生部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 吉林省癌症中心主任
  • 吉林省肺癌診療中心主任
  • 中國臨床惡性良性腫瘤學會(CSCO) 副理事長
  • CSCO小細胞肺癌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 CSCO臨床研究專家委員會候任主任委員
  • 中國抗癌協會肺癌專業委員會候任主任委員
  • CSCO非小細胞肺癌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 CSCO惡性良性腫瘤大資料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 中華醫學會惡性良性腫瘤學分會肺癌專委會副主任委員
  • 中國醫師協會惡性良性腫瘤多學科診療專委會副主任委員
  • 中國醫師協會肺癌教育訓練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 國家衛生、計生委常見惡性良性腫瘤規範化診療專家組成員
  • 吉林省醫師協會惡性良性腫瘤醫師分會主任委員
  • 吉林省醫學會惡性良性腫瘤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為生命加時,為治愈助力 | 程穎教授:不懈努力助力肺癌慢病化管理,新時代惡性良性腫瘤防治宣傳需真正“以患者為本”

參考文獻:

[1]Tralongo P, Dal Maso L, Surbone A, et al. Use of the word “cured” for cancer patients—implications for patients and physicians: the Siracusa charter[J]. Current Oncology, 2015, 22(1): e38-e40.

[2]Miller K, Abraham J H, Rhodes L, et al. Use of the word “cure” in oncology[J]. Journal of Oncology Practice, 2013, 9(4): e136-e140.

[3]Kiely B E, Stockler M R. When should oncologists use the words hope and cure?[J]. JNCI Cancer Spectrum, 2020, 4(6): pkaa066.

[4]Ou S H I, Lee A T M, Nagasaka M. From preclinical efficacy to 2022 updated CROWN trial, lorlatinib is the preferred 1st-line treatment of advanced ALK+ NSCLC[J]. Critical Reviews in Oncology/Hematology, 2023: 104019.

* 此文僅用于向醫學人士提供科學資訊,不代表本平台觀點

為生命加時,為治愈助力 | 程穎教授:不懈努力助力肺癌慢病化管理,新時代惡性良性腫瘤防治宣傳需真正“以患者為本”
為生命加時,為治愈助力 | 程穎教授:不懈努力助力肺癌慢病化管理,新時代惡性良性腫瘤防治宣傳需真正“以患者為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