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打撈江南諜戰往事,為無名英雄立傳

作者:文彙
打撈江南諜戰往事,為無名英雄立傳

“新作裡主人公的際遇浮沉诠釋了犧牲二字重量,創作初心在于為無名英雄樹碑立傳。”作家海飛最新長篇小說《大世界》首發于《江南》2024年第二期,由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是海飛“諜戰之城”系列在上海、重慶、汕頭、杭州、台州等地相繼上演後開啟的新篇章。日前舉辦的新書研讨會上,海飛坦言,他力求将樸素卻勇敢的人物放置在“諜戰之城”舞台上,他們在各自坎坷悲欣中粉墨登場,抹掉自己的姓名,最終通向同一歸宿——“大世界”。

《大世界》以共産黨地下組織安插在甯波日本憲兵隊的“400反間諜小組”為原型,講述抗日戰争時期,原為上海外灘大世界遊樂場的魔術師朱三,目睹特工陳昆在雨夜中犧牲後,随即接受組織安排,冒用其身份潛伏進甯波日本憲兵隊,突破重重艱難險阻,最終成長為堅定革命者的故事。

打撈江南諜戰往事,為無名英雄立傳

王侃、來穎燕、張學昕、李雲雷、周寶欣、金赫楠、南志剛、黃德海等來自文學研究界的專家學者共同探讨海飛諜戰叙事的創新與特色。業内評價,《大世界》将宏大曆史叙述還原為樸素生活,将舒緩日常叙事融入緊張軍事行動之中,借鑒了中國古典小說叙事資源,在具有叙事密度與張力的同時,也妥善處理了詩性與日常性的關系,富有煙火氣、人情味,為諜戰小說提供了觀察曆史的新視角。全書通過革命年代青年的成長,映照出抗日戰争時期在黑夜中行走的無名英雄模樣,在跌宕起伏的情節和對幽微人性的探索之中,普通人由彷徨而逐漸堅定的抉擇,引發當下人們的了解與共情。

談到故事發生地,海飛提及甯波作為沿海港口城市,有着江南特有繁華,坐落在甯波下轄餘姚的四明山革命根據地,有着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其中甯波“400”小組成功潛伏的曆史事實,帶給他很深的觸動。

當人性明暗與曆史煙雲互相碰撞,重重諜影風雲中,每個擦肩而過的路人,或許都深藏着自己的情感與疼痛、悲苦與怅惘。焦灼亂世中,智勇對決場景,恰是在這群平凡普通小人物身上,閃耀着别樣人性之美。浙江文藝出版社總編輯王曉樂中表示,《大世界》極具精氣神,是一部有溫度、有力度、有深度的作品,展現了文學的力量。

打撈江南諜戰往事,為無名英雄立傳

《大世界》在甯波萌芽,在鎮海取材,在澥浦鎮鄭氏十七房完稿。甯波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楊勁表示, 小說運用草蛇灰線、伏脈千裡的創作結構,将極宏闊又極細微的“大世界”成功複原。浙江省作家協會黨組書記、副主席葉彤認為《大世界》是鮮活立體的,海飛筆觸從生活和日常生發,人間煙火日子、有愛有恨細節和緊張驚險的戰鬥時有交織,在波谲雲詭“大世界”中形成了強勁張力,構成了傳奇色彩,也呈現出精神信仰的力量。

《思南文學選刊》副主編黃德海認為,《大世界》有種難得的開放性,引發巨大讨論空間。海飛關注地下從業人員個性中柔軟的一面,他們不隻是鋼鐵之軀,也是血肉之軀。在講究快節奏、高效率的短視訊時代,耐心消失得極快,而《大世界》中充滿“人性的溢出”,這是寫作中值得尊重、有價值的部分,應該被耐心對待。

浙江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杭州師範大學教授王侃分析了《大世界》在尋求新的表達方式方面做出的努力——海飛将文學和電影、純文學和類型文學結合,喚醒了中國小說創作中被有意遮蔽的部分,再次激發了“宏大叙事”活力;建構體系龐大的“諜戰宇宙”寫作計劃,着力拓寬并漫出類型文學的邊界。

《大世界》既寫出了“傳奇”,又寫出了“神奇”,在遼甯師範大學中國文學批評研究中心主任張學昕看來, “諜戰”是《大世界》的外殼,小說核心卻極具文學性和抒情性。

據悉,活動由浙江省作協指導,浙江文學院(館)、浙江文藝出版社、甯波市文聯、鎮海區委宣傳部主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