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地鐵故事 我記憶中的“年”

作者:蘭州晚報

2021年春節即将來臨,因為疫情的影響,注定是一個特别的春節,雲新年、線上除夕、留值班的假期成為今年春節的特别紀念。"新年"對于每個中國人來說都有一個非凡的意義,回到父母身邊,家人團聚,歡笑,這是最幸福的時刻。在我的記憶中,"年"總是甜的,比煮糖更粘。

當父母總是說"拉巴年以後",從拉巴大人開始打工、打掃房間、添新物品、買糖買瓜子、換床上用品和窗簾,忙着,和我家院子裡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擦玻璃。從寒假那天起就開始期待清洗玻璃,選擇陽光明媚的日子,我們一起扛着盆子,拿着舊報紙,學大人熱騰騰的臉上擦拭玻璃的樣子,幹淨的玻璃顯示屏上襯有可愛的笑臉,閉上眼睛聞到溫暖的陽光,大概這就是"一年"的味道。

貼春團,穿新衣服,說吉話,這些都是新年的"标準",爸爸媽媽總會在春節前為我們的姐妹們買新衣服躲起來,等到新年清晨我們換上新衣服,這種驚喜的期待總是讓我忘記。現在我也會為寶寶準備一件新衣服,讓他在新的一年裡适應新的天氣,給他的記憶增添一種儀式感。

我們家比較特别,爸爸是北方人,媽媽是南方人,南北新年風俗不一樣,北方人想吃餃子,南方人想吃圓湯,是以,在我姐姐的記憶中,"年"是餃子的味道,還有湯圓的味道。

我的祖母聰明地,每年春節前都會帶我們這些孩子一起用糖紙和廢舊材料來剪窗花、貼燈籠、冰花,我們用一隻小手捧着一碗琺琅水,放上一些閃閃發光的糖紙,在上面放一根繩子,放在窗戶裡凍了一夜, 晶瑩剔透的冰花做好工作。

奶奶是一個大膽的山東人,每個農曆除夕除夕的飯都會做很多好吃的,大人一桌,小孩一桌,至今還覺得隻有農曆除夕晚上三個好吃的餃子最好吃。後來慢慢長大,奶奶和爺爺奶奶一個接一個地離開了我們,我們從來沒有做過冰花,三個美味的餃子隻是缺少味道。

然後長大後開始工作,期待穿新衣服的氣勢已經消退,總想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父母添點什麼,而父母也會被我們夫妻送上那充滿後備箱的回程。曾經新年最熱鬧的聲音是春節夜的鞭炮聲,現在最熱鬧的是手機抓紅包,不管多少錢,畫面火熱活潑,心快樂,時代在進行,一年的味道沒有改變。

讓我離開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春節,大概是在2020年,當我在地鐵站當站長的時候,在2020年初,當我們全力以赴準備大考——"春節"時,突如其來的爆發讓全國按下了暫停鍵,我們一起開始了這個特殊的時期。每天穿戴好防護用品,提醒旅客分散等候,及時對鍵盤、電話、對講機等進行消毒,防控時刻也不敢放松。

在一線工作,我們每天至少有10個小時要戴口罩,很多人臉上布滿了皮疹、疼痛和瘙癢,下班回家後也不敢抱着孩子,第一時間洗手、消毒、換衣服。很多人心裡都會有恐慌和憂慮,即便如此,我們還是滿懷熱情地投入工作,那春節聞起來最多的是消毒水和酒,但最暖和的是心。

記得那年",就是包裝簡單但老少都适合龍蝦薯片,是表哥被"夜珍珠"火星燒焦的眉毛,是表哥槍炸掉的新衣服洞,是喝可樂守夜,是掃出手機的"專用祝福",也是家人一起嬉戲的聲音。兩天前,寶寶擡頭看著那張肉嘀咕的臉,確定地告訴我:「媽媽,一年是野獸的意思。"我知道'年'在他心中已經生根發芽,他也将開始體會到自己的春節記憶......

(作者:陳謙,蘭州市軌道交通有限公司營運分公司)

繼續閱讀